老残游记读后感范文五篇

黄飞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的续篇最末一篇描述老残梦游地狱,最后其体香浓郁,业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刘鹗在文中多次论述佛理禅意,虽然到底他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最后的文字敢于肯定了老残从凡夫证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判断他是对佛教有深入了解的。

  我们说老残确实是一个凡夫,从文章的开篇便勾勒出了老残生活的窘迫,同时也指出他的优势“为人颇不讨厌”。这一句“不讨厌”却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础。

  生活窘迫却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摇铃行医却似闲游看景,除了贴补家用,有了钱也不挥霍,遇人急难时又是不惜倾囊奉献。开篇梦游蓬莱,黑夜泛舟,人单力薄却力抗凶匪。听闻酷吏玉贤行径,不觉拍案而起,立即谋划上书陈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刚弼。泰山上更出谋划策帮助尼寺。充分显示了老残的侠客情怀。

  当然老残却不莽撞,面对强人,也拿捏得体,不至自己于险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压制刚弼。利用捕快许亮兄弟,巧设金钱套擒拿贾二。

  宫保要他来做官,他却悄悄离去。开头文中说他写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写。老残能写公文,会做诗。他同书店老板的对话,知道五经四书他全然是通达的。

  两处写到他读书的情景,一处读《八代诗集》,说明老残不好功名利禄,心境闲淡。一处读《大圆觉经》,导致他最后飞升羽化。

  老残游记读后感

  读了《老残游记》,写了一些心得。

  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通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写。”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暑假读的,其实,暑假花点时间读几篇比较有意思的名着是很不错的,我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读了刘鹗写的《老残游记》,颇有收获。文章虽有些难懂,但韵味十足。

  先看看作者吧,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在这些方面都有着作,有天算着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治河着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金石着作《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等,诗歌创作《铁云诗存》。《老残游记》其实是刘鹗的不经意之作,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刘鹗在当时可以说思想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个实业家,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郁郁不得志,有过多次创业的计划,但最终都一一失败了,衷心于清政府的他由于当时的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被视为“汉奸”,最终流放新疆,在1909年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作者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

  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进取、具有富国救民热情的实业家,刘鹗的事业艰难坎坷,屡屡失败。《老残游记》是他为中国的命运也为自己的命运而痛惜,希望唤醒沉睡中的民众,补救残破的国家的“哭泣”之作。其视角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不过更让我欣赏的是它的描写艺术,可谓是登峰造极,无论是景色描写、形象刻画,心理活动,还是气氛渲染,都突出了刘鹗文笔的举重若轻,清新朴素,情境逼真,气韵生动。而且作者的语句都抛弃的旧的套语烂调,融入文章的都是新词,并真实的描写,因此我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会有独到的享受。

  通读全书,你会惊叹刘鹗对于自己作品体裁定位的洒脱与随意。正篇加续集短短二十九回,小说的身份屡屡变换。一个世纪前的刘鹗仿佛和一个世纪后的文学评论家们较上了劲:你说我是世情小说,我偏给你来个断案;你刚把我划进公案小说,我这里奇峰陡起,再掺和点神怪色彩;你要开始讲神魔小说,我又谈情说爱起来……一套迷踪拳从头忽悠到底。

  首叙述老残一梦,见海上一船将沉,水手在那里趁火打劫,抢夺乘客财物。有一种人又高谈阔论演说,煽动船上人反抗,结果“不过用几句文明的话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老残去献罗盘救人,反被诬为汉奸,只好落荒而逃。这种谴责小说笔法,状物要影射时局,故而倘恍迷离,未辨梦醒,乃当时几十年间文坛惯用的手段。

  第二回主写明湖湖边美人绝调,说两个小姑娘说书精彩,曲调优美,摄人心弦,声音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声音虚无缥缈,峰回路转,听后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宛如天籁之音,实在是完美的描写,从这回我们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刘鹗优美的文笔,无可挑剔。

  从第三回至第六回,作者称为“玉贤传”(六回原评),一反传统批赃官之恶而揭清官之恶,“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突出表现了表面上是清官,实际上却比赃官更可恶的玉大人,表达出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新观察和新观念。

  后文老残继续游历,在黄河遇到冰封河面被阻,遇黄仁瑞,救翠环,了解到黄河漫堤的惨剧。设计谋,识真相,为齐河县十三口人命案查明真相,解救了魏家翁媳,救活了众人,惩治了酷吏刚弼、花花公子吴二,让人拍手称快!

  续集里讲老残挟夫人翠环与德慧生夫妇上泰山烧香,救下斗姥宫,遇到尼姑逸云靓云,谈道入迷,翠环出尘。其中讲到逸云着魔,由要入男欢女爱到看破红尘,讲得很是细致。由此就知男人不把女人当人,女人不能太下贱,必自爱然后人爱之然后写了老残游地狱,其中关于地狱刑罚的描写显然有劝人向善的意味。可惜现在的人不愿看,否则倒是蛮好的教训。后来讲到现实生活中的弊端,也不过发发牢骚罢了。

  书看完了,余音绕梁,主人公的经历引人入胜却偏偏娓娓道来,不觉间让人忘却俗尘,神清气爽。老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人缘极好,做事有分寸、热心、开朗、大方、口直心快的一个人,在写到玉大人时,老残直言不讳的表达出了对于他的看法:这个玉贤真正是死有余辜的人,怎样省城官声好到那步田地?煞是怪事!我若有权,此人在必杀之例。当时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已是少数,由此可以看出,老残并不是等闲之辈,淡泊名利更是他的特点,在文章结尾,老残帮魏,贾两家逃脱险情,之后两家各送三千银子,但是老残丝毫不收,无奈之下,两家只好准备戏班子,预留着给老残过年,没想到老残在那天夜里就回了齐河县,显示出一代英豪的风范。不仅如此,老残看淡男女之情,文章结尾写道老残的一封信,内容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潇洒的老残在离开朋友后留下了这样一封信,正如徐志摩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老残游离大江南北,在许多地方留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离开时清袖一挥,不留下一丝痕迹,高人啊!

  文章中老残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表现皆是作者刘鹗对于当前政治形式的真实思想的表现,刘鹗从洋务派与改良派的角度,把自己的政治观点诉诸文学,以小说这一形式表现出来一面暴露了满清官场的极端腐朽黑暗及各种社会病态一面又对封建最高统治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幻想;一面不满于帝国主义的贪婪,但一由于对它的侵略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一面又美化帝国主义的文明;一面对善良的人们所遭受的剥削压迫寄予同情,一面又对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恐怖万分,进而攻击辱骂,这正是对旧的失望而又看不到新的前途的思想反映。

  的确,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少文人志士都急着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国家和人民摆脱困境,正因如此,才有一批批好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刘鹗的思想犹如鹤立鸡群般突出,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复杂的创作心态,正如《自叙》所言:“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而当时正是新文学成长的萌芽时期,《老残游记》正是在这以北京下出现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新文学的前驱,旧文学的墓场,可惜,文化的多元化在政治的一元化下抵消,刘鹗和他的《老残游记》的成就与启示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只是在人们的头脑中以谴责小说家和谴责小说的定义规定着。但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到《老残游记》发表一百周年的今天的时候,我们却在寻找*现代化之路的新背景下发现他们新的时代价值。回到现在,其实刘鹗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现在的思想仍旧需要改进,《老残游记》中所表现的政治理想、特别是吏治思想和太谷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重枷,但这种体现近代身世之情、家国之情、社会之情、种教之情的传世之作,却是一个中国人不甘屈辱,反帝反封,要求国家富强的思想品格的充分体现。刘鹗和《老残游记》是现代话的另一种阐释,是民间力量的合理表达,清政府的极力扼杀是旧中国的历史悲剧,可幸的是,当代中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和海纳百川的理论勇气,刘鹗式的民间力量在当下有了千载难逢的施展才能的环境,《老残游记》复杂的思想内涵,将有助于我们对二十世纪转折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有更深的了解,这无疑是积极的,有益的,定将为我国的现代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老残游记读后感

  文章中老残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表现皆是作者刘鹗对于当前政治形式的真实思想的表现,刘鹗从洋务派与改良派的角度,把自己的政治观点诉诸文学,以小说这一形式表现出来一面暴露了满清官场的极端腐朽黑暗及各种社会病态一面又对封建最高统治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幻想;一面不满于帝国主义的贪婪,但一由于对它的侵略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一面又美化帝国主义的文明;一面对善良的人们所遭受的剥削压迫寄予同情,一面又对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恐怖万分,进而攻击辱骂,这正是对旧的失望而又看不到新的前途的思想反映。

  的确,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少文人志士都急着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国家和人民摆脱困境,正因如此,才有一批批好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刘鹗的思想犹如鹤立鸡群般突出,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复杂的创作心态,正如《自叙》所言:“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而当时正是新文学成长的萌芽时期,《老残游记》正是在这以北京下出现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新文学的前驱,旧文学的墓场,可惜,文化的多元化在政治的一元化下抵消,刘鹗和他的《老残游记》的成就与启示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只是在人们的头脑中以谴责小说家和谴责小说的定义规定着。但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到《老残游记》发表一百周年的今天的时候,我们却在寻找*现代化之路的新背景下发现他们新的时代价值。回到现在,其实刘鹗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现在的思想仍旧需要改进,《老残游记》中所表现的政治理想、特别是吏治思想和太谷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重枷,但这种体现近代身世之情、家国之情、社会之情、种教之情的传世之作,却是一个中国人不甘屈辱,反帝反封,要求国家富强的思想品格的充分体现。刘鹗和《老残游记》是现代话的另一种阐释,是民间力量的合理表达,清政府的极力扼杀是旧中国的历史悲剧,可幸的是,当代中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和海纳百川的理论勇气,刘鹗式的民间力量在当下有了千载难逢的施展才能的环境,《老残游记》复杂的思想内涵,将有助于我们对二十世纪转折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有更深的了解,这无疑是积极的,有益的,定将为我国的现代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老残游记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暑假读的,其实,暑假花点时间读几篇比较有意思的名着是很不错的,我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读了刘鹗写的《老残游记》,颇有收获。文章虽有些难懂,但韵味十足。

  先看看作者吧,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在这些方面都有着作,有天算着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治河着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金石着作《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等,诗歌创作《铁云诗存》。《老残游记》其实是刘鹗的不经意之作,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刘鹗在当时可以说思想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个实业家,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郁郁不得志,有过多次创业的计划,但最终都一一失败了,衷心于清政府的他由于当时的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被视为“汉奸”,最终流放新疆,在1909年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作者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

  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进取、具有富国救民热情的实业家,刘鹗的事业艰难坎坷,屡屡失败。《老残游记》是他为中国的命运也为自己的命运而痛惜,希望唤醒沉睡中的民众,补救残破的国家的“哭泣”之作。其视角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不过更让我欣赏的是它的描写艺术,可谓是登峰造极,无论是景色描写、形象刻画,心理活动,还是气氛渲染,都突出了刘鹗文笔的举重若轻,清新朴素,情境逼真,气韵生动。而且作者的语句都抛弃的旧的套语烂调,融入文章的都是新词,并真实的描写,因此我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会有独到的享受。

  通读全书,你会惊叹刘鹗对于自己作品体裁定位的洒脱与随意。正篇加续集短短二十九回,小说的身份屡屡变换。一个世纪前的刘鹗仿佛和一个世纪后的文学评论家们较上了劲:你说我是世情小说,我偏给你来个断案;你刚把我划进公案小说,我这里奇峰陡起,再掺和点神怪色彩;你要开始讲神魔小说,我又谈情说爱起来……一套迷踪拳从头忽悠到底。

  首叙述老残一梦,见海上一船将沉,水手在那里趁火打劫,抢夺乘客财物。有一种人又高谈阔论演说,煽动船上人反抗,结果“不过用几句文明的话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老残去献罗盘救人,反被诬为汉奸,只好落荒而逃。这种谴责小说笔法,状物要影射时局,故而倘恍迷离,未辨梦醒,乃当时几十年间文坛惯用的手段。

  第二回主写明湖湖边美人绝调,说两个小姑娘说书精彩,曲调优美,摄人心弦,声音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声音虚无缥缈,峰回路转,听后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宛如天籁之音,实在是完美的描写,从这回我们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刘鹗优美的文笔,无可挑剔。

  从第三回至第六回,作者称为“玉贤传”(六回原评),一反传统批赃官之恶而揭清官之恶,“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突出表现了表面上是清官,实际上却比赃官更可恶的玉大人,表达出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新观察和新观念。

  后文老残继续游历,在黄河遇到冰封河面被阻,遇黄仁瑞,救翠环,了解到黄河漫堤的惨剧。设计谋,识真相,为齐河县十三口人命案查明真相,解救了魏家翁媳,救活了众人,惩治了酷吏刚弼、花花公子吴二,让人拍手称快!

  续集里讲老残挟夫人翠环与德慧生夫妇上泰山烧香,救下斗姥宫,遇到尼姑逸云靓云,谈道入迷,翠环出尘。其中讲到逸云着魔,由要入男欢女爱到看破红尘,讲得很是细致。由此就知男人不把女人当人,女人不能太下贱,必自爱然后人爱之然后写了老残游地狱,其中关于地狱刑罚的描写显然有劝人向善的意味。可惜现在的人不愿看,否则倒是蛮好的教训。后来讲到现实生活中的弊端,也不过发发牢骚罢了。

  书看完了,余音绕梁,主人公的经历引人入胜却偏偏娓娓道来,不觉间让人忘却俗尘,神清气爽。老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人缘极好,做事有分寸、热心、开朗、大方、口直心快的一个人,在写到玉大人时,老残直言不讳的表达出了对于他的看法:这个玉贤真正是死有余辜的人,怎样省城官声好到那步田地?煞是怪事!我若有权,此人在必杀之例。当时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已是少数,由此可以看出,老残并不是等闲之辈,淡泊名利更是他的特点,在文章结尾,老残帮魏,贾两家逃脱险情,之后两家各送三千银子,但是老残丝毫不收,无奈之下,两家只好准备戏班子,预留着给老残过年,没想到老残在那天夜里就回了齐河县,显示出一代英豪的风范。不仅如此,老残看淡男女之情,文章结尾写道老残的一封信,内容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潇洒的老残在离开朋友后留下了这样一封信,正如徐志摩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老残游离大江南北,在许多地方留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离开时清袖一挥,不留下一丝痕迹,高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