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观众将《卢旺达饭店》评为2004年最真诚与最有力量的电影,这种力量当然是来自于它所取材的真实故事,影片表现出一个平凡的人在非常的环境下所迸发出的非凡举动。这个基于真实故事的影像并不只是一个提供了解和回忆的入口,希望观众不应只有为人性光辉所感动,还应有对和平的期盼。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电影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作文(1)
怀着复杂的情绪看完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电影《卢旺达饭店》,这哪里是电影呀,这明明就是一个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卢旺达相继沦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时统治。自殖民统治以来,占15%的图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树立成管理者,而胡图族人则成为被统治者,挣扎在生存线上。两族的贫富分化在1959年酿成了两族之间的大冲突,胡图族农民奋起反抗,将当时的卢旺达政府赶下了台。
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与胡图族政府军发生内战,在周边国家的压力之下,两国在1994年签订了和平协定。但就在4月6日,卢旺达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因飞机失事而命丧黄泉,空难在卢旺达国内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互相猜疑,被胡图族种族主义者控制的电台煽动胡图族人铲除图西族人。极端分子所控制的报纸电台等媒体不但鼓吹暴力还煽动仇恨外国人。
当卢国总统的座机被击落时,这些媒体渲染是图西族人串通目的是为了不受限制地屠杀,驱赶图西族人,以到达阻止图西族分享政府权力的目的。民族矛盾越演越烈,当驻在卢国的比利时军队奉联合国之命保护卢国总理时,被宣传成帮忙图西族人策划屠杀胡图族人,并残忍地杀害了被他们称为侵略军的比利时士兵。其卢旺达女总理和3名部长,在此后的100天里面,阳光明媚的卢旺达共有91万
人被屠杀,其中94%是图西族人。
屠杀开始后,美国由于在索马里“黑鹰坠落”计划的受挫而选取置身事外,比利时宣称为了保护自我维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队,联合国也仅仅保留了二百余名士兵负责调停。直到屠杀的事实在西方构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的数月以后,联合国才重新增加了维和士兵,但此时的卢旺达已经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看了电影之后,我觉得很难过。个性是我从网上看了这个真实的事件的整个过程之后,我突然觉得自我很庆幸。因为我从出生就一向生活在一个相比较较安定的社会中,并且自我眼中所看到的大部分是完美的,此刻祖国呈现的基本上是如新闻中所说的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繁荣发展。
我个人性格很好,所以我也是个梦想主义者。我期望一切和谐。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一向都想流泪,看到以前一齐生活的两个民族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屠杀,胡图族人手里拿着屠刀,他们毫不犹豫的把刀砍向手无寸铁的图西族人,甚至是小孩。我试着想象要是这种情景在我身边发生,我旁边不一样民族的邻居突然把屠刀指向我,那该会发生什么。
和平有利于人民,还是战争与仇杀有利于人民,只要头脑正常的人都能够分清楚。如果一个国家内不存在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那么一个民族独立与否,对民族内的老百姓来说没有太大区别,生活还是要那么过;但对少数分裂主义政客、野心家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够当“总统”、“总理”、“部长”,能够飞黄腾达,所以挑唆民族分离情绪永远是这些人的首要选取。任何人无权拿着人民的生命去冒险,无论他有什么借口,什么托词,多么受某些团体的拥护,他都没有这个权力。
民族之间的冲突无非是文化的冲突。文化之间冲突的实质,并非各个礼貌天生地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礼貌程度的不一样。每一种礼貌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无论是___礼貌,佛教礼貌,伊斯兰礼貌还是儒家礼貌,都曾有过自我的辉煌与灿烂,也都有过衰落和低迷。每一种礼貌都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但同时每一种礼貌都有它的不足和局限。在几千年的演化中,有一些礼貌被历史的长河湮没了,有一些礼貌则被其他礼貌消灭了——这不是人类的胜利,而是人类的损失。人类就应加强互相交流与合作,从不一样的礼貌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任何自封为“绝对真理”、想独霸天下的想法,都只会引来战争与仇恨。人类进入礼貌社会以来,我们实在是见到了太多的血泊,仅仅在二十世纪,就有几亿人死于自我的同类之手。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礼貌的倒退,经济的凋敝,以及人们的痛苦。
宽容使人提高,狭隘使人落后。人的创造力来自于自由的思想,而不是单一的思想。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分成不一样的肤色、民族(种族)。在必须的时光里,全球化、普世性、全人类的大同仍旧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梦想而已。民族、种族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总是能在很多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种族冲突、种族纠纷、种族矛盾,甚至种族战争、种族屠杀,在这个世界上时有发生。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尽管我们对这类事件深恶痛绝,但我们并没有办法超越自我的局限和所处的时代。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小事上做起,尽量用自我微薄的力量多为民族团结做点事吧。
电影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作文(2)
听教师介绍电影资料是关于民族冲突谋杀的时候,我不以为意。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的谋杀竟是如此震撼着我的心灵。看完这个电影,我的情绪万分沉重,这不单单是谋杀,这简直就是一场万劫不复的杀戮。短短的100天,竟然就有100万的图西族人被胡图族人残杀。然而在此之前,我竟然对此一无所知,我一向认为南京大屠杀的30万已经是一个惊天的数字,没想到这来自同一国家的同胞之间的杀戮要残忍好几倍。他们之前可能是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但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人见人踩的蟑螂!
我感慨在这种人性泯灭的时刻,保罗·卢斯赛伯吉纳是清醒的,也仅有在这样混乱的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英雄。保罗是胡图族,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图西族,他凭自我的潜力保护他的家人已经很不易,可是他不忍看到他的邻居们,那些孩子们惨死在同胞的屠刀下,于是他承担了巨大的职责,将他所在的米勒·科林斯饭店变成图西族人的庇护所,他用心走动于胡图官员和联合国官员之间,使饭店里的人免受杀戮,可是应对着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应对着越来越恶劣的形势,应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保罗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小,在很多状况下他无能为力。
有一次,保罗冒险出行,去为避难者们找寻食物,路上看到的是尸横遍野,回到酒店后他濒于崩溃的边缘,却宁愿独自承受这份死亡的威协与恐惧。那个场面深深刻在我心里,民族间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才能酿成这般杯具。保罗的恐惧、崩溃并没有打折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他宁愿独自承受的坚强让我更加敬佩这位拯救了千余同胞的英雄。
而让我痛心不已的是这个:当联合国部队进驻酒店,人们欢呼着“我们有救了”相互拥吻时,保罗的笑容却凝固在维和部队军官奥列佛上校将军帽掷地的那一瞬间。他明白了,联合国陪队只是来撤走外国侨民的,甚至连维和部队的士兵都也要撤离,剩下的,仅有没有人在乎的“非洲人”。奥列佛上校竟然吐出这样一句令人绞痛的话:“你是黑人,甚至连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民族矛盾,更是一种种族歧视。他们同样都有获得生存的权利,却因为皮肤的颜色让白人如此歧视,活得多么无奈,多么悲哀,多么痛心!
那种根深蒂固于他们心中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忘记了世界上还存在的温暖和完美,他们全部转化成民族仇恨然后拿起屠刀砍向自我的同胞,酿成历史性的惨案。我期望这样的民族事件不再发生。他们为什么不能用心对待民族意识呢正如我们国家此刻一样,能够宽恕,能够平等,能够友爱的相处。整个国家的民族呈现出一种团结向上的气象,也仅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电影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作文(3)
前天晚上,我去看了一场电影——由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南非拍摄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卢旺达饭店》。
整部影片开门见山,一气呵成,以最朴实的语言,最写实的手法,赞美了人道主义者。影片关于屠杀的描述并不多,主要是描述拯救,反映了种族屠杀中一个酒店经理拼尽所有救人的事件。
事件源于两国元首的罹难:他们分别是胡图族和图西族的首领,同乘一班机,却被意外击落。这样一来,两族人之间的猜忌和争斗开始了,胡图族人开始疯狂杀戮图西族人。保罗·卢斯赛伯吉纳在是胡图族人,而他的妻子塔莎娜却是图西族人。对他而言,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保护自己的图西族的亲戚与朋友,成了他一生中面临的最大使命与挑战。
保罗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却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当一个国家陷入了疯狂,世界也闭上了双眼。事件发生后,保罗敞开了温暖的怀抱。他在乱世中经营的、当地一家云集着欧洲游客和军界政要的米勒科林斯饭店,在杀戮如麻的世界中,却成为了嗜血荒漠中的一片生命绿洲,供人休憩,救人性命。保罗用他并不伟岸的身躯和并不宽大的肩膀,来帮助信赖他的异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坚强高尚。他拼尽自己的所有,用十万积蓄先期购买了身边邻居的生命。在维和部队保护外籍人士离境后,仍然坚守着饭店的经营。为了挽救身边的人,挽救一个民族,在越来越严重的局势中,他各方周旋,八面玲珑地用尽手段,或给与好处,或撒谎威胁,或找外国人士寻求帮助,包括求助联合国的维和部队,贿赂政府军的头领等等,拼死保护饭店里的图西族人的生命。通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把大家领到了安全地带,避免了死亡的危机,成功拯救了一千余人,在卢旺达饭店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影片的结局让人充满希望,因为它不仅记录了生命的脆弱,人世的罪恶,也记录了在罪恶中的人性光芒。影片在生死之间展现的人性光辉,令人震撼。
但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无可奈何地陷入了深深的悲凉,感觉心里很沉重。《卢旺达饭店》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耻辱:种族间的残害,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的虚伪,维和部队对图西族人民的抛弃。我们不禁要问: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何在?在这场种族屠杀中,惨遭杀害的100多万人的生命,是用事后的道歉和哀悼能挽回的吗?!
尽管在1994年后的20__年时间里,世界各地的政客都曾前往卢旺达表达对当初事件的忏悔,并一再立下“never again”的誓言,发誓决不让惨剧第二次发生;而在南联盟、苏丹、刚果等地,这种视生命如草芥的屠杀,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沉重的历史难掩那浓浓的血腥,历史的伤痛仍在继续,非洲大陆泥泞的和平之路还很遥远。
我们经常一厢情愿地想象,那种野蛮行径仅仅存于远古时代。然而,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讲人道主义,讲人性,不断地在寻找人性不泯灭的正义和勇气的当今社会里,这是我们这个文明社会的耻辱!
为了普天之下所有生命的尊严,让我们共同祈祷:
愿这个世界不再有歧视、仇恨和杀戮!
愿这个世界永远宁静、祥和!永远充满爱!
电影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作文(4)
《卢旺达饭店》买了几个星期了,一直都没看,不是不舍得看,而是不敢看,因为知道这是一场人间惨剧,不知道电影会怎么来表达,面对每天繁忙的工作,不敢让自己的心情过于沉重,坚持到昨天晚上,才下决心看了。
看着电影,好几次,我禁不住都笑了,当然电影不是搞笑剧,而且这里处理得没有过多的血腥镜头,只是这里面的好多次入微的动作细节和语言,让我不由得想大声嘲笑现在这个世界,这个所谓的世界秩序和格局。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个卢旺达的高档酒店经理,保罗,胡图族人,在1994年种族冲突中救了1000多位难民的生命。当年比利时殖民者硬生生地把当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肤的深浅和鼻梁的高低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并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从此也就造成了两族世世代代的恩怨。终于掌握了政权的胡图族人要向图西族人报复,纵容着民兵组织的仇视情绪,终于在一个总统被刺身亡的节点爆发了,“砍倒高高的树”,“胡图力量”,种族大屠杀开始了。
保罗所在的那家酒店是比利时老板高级休闲度假酒店,利用酒店经理的职位,他与那些军方上层人士,白人,联合国官员周旋着,啤酒,威士忌,香烟,紧张地巴结着,对于西方的强大和维护世界秩序世界和平的信念已经渗透到了他的每个血管里。他一直都相信着依靠那些以美国西欧国家为主导的联合国能在卢旺达实现和平,至少那些白人朋友在需要的时候能帮助他。但在战争爆发后的一系列事件,所有的希望都成了泡影,多年的经营只能换来一个生命的延续而已,最后也被迫背井离乡。这中间一系列努力在电影里看来只能是对现实的巨大嘲讽。
镜头一:战争爆发,屠杀开始,可怜的几个比利时籍联合国维和士兵只能顾上仅有的几个酒店和难民营,甚至有11个维和士兵被杀,虽然有枪,却不能开枪,维和将军的电话求救,数天的等待,随后等到的只是一个小队的维和官兵,在酒店避难的上千人欢呼雀跃,以为是和平的力量,生存的机会,可他们带来的却只是帮助所有联合国官员和所有外国人撤离的命令。维和将军告诉保罗,因为你们这些黑人,而且是非洲的黑人没有价值,不值得他们的政治角逐中的选票,所以没人会来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哼哼,看到这里,我不禁点头,那些所谓维护和平的漂亮宣言在这里多么苍白无力啊!美国大兵们,在越南,在韩国,在伊拉克,在索马里到处出现,扮演着世界宪兵的角色,为什么,因为那里有他们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可怜的卢旺达,连这点仅有的利益都没办法实现,所以,他们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办。
镜头二:一个欧洲摄影记者,很正义的人,拼死在外面拍到了种族屠杀的画面,只是男人的花心总是没办法抑制的,在酒店搭上了一个当地图西族女孩。在撤离的时候,图西族女孩哭喊着希望他能救她,而他能做的却只是把钱(已经没用了的货币)给保罗希望他能帮助,而保罗一直都是相信西方人能救他们的啊。撤离的那天下着大雨,摄影记者走向大巴士的时候,酒店的侍者还在后面给他打着伞,他连声说着不要侍者却坚持,因为即使在那时,他们都还坚持着自己的专业—高级酒店的星级服务,记者无以自容,只能说羞愧两字。西方人给当地人x脑,告诉他们什么叫品位,什么叫服务,却没有告诉当地人怎么振兴自己的民族,他们只是用这些来挣钱而已,在生死相关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显得非常得无聊了。
镜头三:保罗对西方的信任无以复加,以至于很多次他救人竟然用非常可笑的一些借口,而事实是,这些借口竟然都帮他实现了救人的目的。在酒店里他一直在巴结一个胡图政府x队的将军,战乱当中要求将军的帮助除了贿赂,当然还需要一些威胁:一次保罗说美国人一直用卫星在监视,事后妻子问他是不是真有其事,他笑笑说他怎么可能知道,总不能说美国人躲在树上偷窥着,两人大笑,我也大笑;另一次他威胁将军说假如不去阻止屠杀,假如到时候美国人来抓战犯,他将不会替他辩护作证。真真可笑,可那个将军确实相信了,他希望假如真得有那个时候,还是多一个人替他说话的好,而且还是一个在白人圈子里混得还不错的人。一场屠杀避免了,不过不知道布什看到这里是为美国骄傲呢还是像那个摄影记者一样感到羞愧呢?
这部电影今年金球奖金熊奖都拿到了提名。这场人类的浩劫今天终于有部电影能来记录了,只是不知道这些西方人看到这部电影后会怎么想?看来卢旺达人民应该好好学学中国人的近代史,靠别人是靠不住的,民族只有自立才能自强。
电影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作文(5)
电影是根据1994年4月6日发生的卢旺达大屠杀改编的,沉重的历史让我们再一次反思所谓的人道主义,再一次质问和平是否真的存在。同时让我十分感慨的是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的力量之强。
之前对于这件发生在我出生之初的历史事件,我并不了解。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相关的信息,所有文章都是持这样一个观点,这场发生在卢旺达的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惨痛的教训,大屠杀这种行文必须否定。可是关于这场大屠杀的起因,观点则是各有不一样。有的是确定大屠杀的最表面原因,胡图族与图西族的种族仇恨;有的认为是西方大国借卢旺达的民族进行利益的较量;甚至有的把起因归结于卢旺达人多资源少,生存利益容易冲突的国情。
我认为,在明确反对屠杀种族这种反人类的罪行的立场上去明确起因十分必要。因为仅有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防范事件的重演。人类社会无法一次又一次承受如此沉重的教训,不能一次又一次去用过百万人的生命去唤醒真正的人道保护。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这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也绝非单一的因素引发的。不能否认,胡图族与图西族长期以来积怨很深,而卢旺达胡图族人总统被杀则成为了导火索。但也不能忽略电影中提到的,胡图族进行种族灭杀期间的武器由法国供给,这也就说明,这场屠杀还涉及强国的利益角逐。当时的卢旺达是授权比利时进行管理的。当然,电影中反映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不作为也是大屠杀的酿成因素之一。联合国决定撤兵的那一刻,我想电影已把那种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关于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有一个议点是维和部队在执行维和任务时的职权。在电影中,维和部队应对胡图族暴动民众的一次又一次攻击,都是不能开枪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规定了“维和部队进行自卫之外不能主动攻击。而维和部队的主要职责是调停战火。我认为这样的维和部队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部队应是军队的性质,军队与军队或暴动民众在对峙激烈的前线还有谈判的机会吗。并且部队仅有在自卫时才能主动攻击,换言之,当对方攻击的是他们所保护的对象时,情景危急时也只能是以阻止、停止状态为目的。要明白一但发生起暴动,暴动者的情绪是如此的激动,行为是如此的残暴,维和部队即使再精锐也不可能赤手空拳去阻止暴动吧!所以我觉得得在授权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时,更多一点的灵活部分。
还有一点我至今想不明白,种族之间的仇恨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人是群居动物,因地理、文化等产生的种族差异其实都是能被理解的。屠杀犹太人、屠杀图西族人的过程中都是煽动了民族情绪,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每一个人都不能理解这种民族差异。只能说,人都有兽性的一面,当这一面被无限放大,无限鼓励时,它就盖过了理智,完全展现了。
这部电影真的值得一再观看。我想每一次看都能发掘到新的角度去探索。因为灭绝种族这种恶行实在是违背了太多人类的共同完美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