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五篇800字

李盛

重新拿出久违的《傅雷家书》,重新再仔细地品味了一番,我品到了傅雷对于教育孩子的重视及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佩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篇1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经典作品,具有最永恒的魅力,它们像谦谦的智者,谆谆教导的老师。欣赏它们的灵魂,这不但有助于我们认识与了解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人士观,世界观,而且还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读完《傅雷家书》,感于它的“谆谆人生语,悠悠父子情”。它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看似严格,但在我仔细研读后,才深深地体味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傅雷先生对他的儿子的爱虽看似平淡,却包含着伟大而无私的真挚情感。从他谆谆的教诲中,我读出了一位家长,特别是一位父亲的崇高的责任感。虽然傅聪远在国外,但父子通过书信相互交流。虽然信中所提的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许在他人的眼中,这些事都不值得一提,但是在这父子俩之间却是连接彼此心灵的纽带。

在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与惊天动地的壮语,但它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真情,却使它在众多的着作中熠熠闪光。它充满这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在一封封的书信,我们看到了父子俩之间的默契与真挚的情感,这使得双方在精神上可以相互为各自的依靠。纵然国内家庭遭遇残酷的恶运,但傅聪始终没有背离他的祖国,他不受祖国敌对势力者多方的威协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信赖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先生在数万里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有时侯,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苦于家庭教育的严格,限制了自己的个性发展,有的人因此而怀恨于父母,从而导致了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有人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像傅累先生那样的严格施教,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残酷”。但是更深刻的体会他,培养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所应该尽了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在傅聪的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我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先生所灌注的心血。在这些书信中,我们不是看到傅雷先生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

《傅雷家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跟随它,我们不会失去希望,也不会迷失方向。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篇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傅雷家书》,无意间一翻,便被它吸引住了。

这本忆是由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几十封家书组合而成的。“把人家的赞美报告给我们,是你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但同时必须深深地检讨自己的缺陷”。短短一句话,就体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良苦用心,不仅夸赞了儿子,还告诫了他不能骄傲自大。

在傅聪在外留学的二十多年中,傅雷便一直用书信的方式与儿子交流,教给他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基本要求、与人相处的方法……

即使他们父子间隔着万水千山,也阻止不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因为只有真心爱他的人,希望他好的人才会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他。

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父亲,他一人独自承担着家里的重担,面对家里不景气的生活,他也没有抱怨和气馁,甚至安慰自己的儿子。朱自清去了其他地方学习,父亲仍然与他快保持联系,时常问候他的身体状况。

同时,我也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在外地打工,即使我们各在一方,也能用电话联系。父亲在电话中关心着我,教育我要好好学习。父亲就是这样,说的话总是很少,但他每次都能理解我们。

父亲的教诲简洁而明了,包含着他对我们的关爱。父亲的教诲亲切而又细心,包含着他对我们的期望。父亲的教诲温暖而又重要,包含着他对我们的无私教导。父亲每句教诲中都充满了父爱。

所以,父亲的教诲是无私的,我们都应该听取父亲的教导。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篇3

傅雷是赫赫有名的翻译家,他的儿子傅聪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赴国外留学期间,与父亲傅雷进行书信沟通。

我读完全书,合上书本,在想:我如果在外地时,也与父亲互通书信,那该是什么滋味呀!

我的父亲与傅雷先生有相似之处,虽然我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质朴的,没有多少知识的农民,但父亲有尊严,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之气!

人爱其子,是人之常情,傅雷先生之所以能写出质朴而真实的家信,是源于他对儿子的挚爱与盼望。傅雷先生是一位艺术造诣很高的人,他的教育方式不同他人,他始终把爱国与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把父子之间的亲昵放在第二位。我的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也很懂得人情世故,我从傳雷家书中体会出,原来父子之间的情感不在窃窃细碎的交谈中,而在举足之间,生活的一瞬间就将浓浓的父爱展现出来,父爱是深沉的,默默的……我明白了父亲为何总是一副严肃的样子,父亲是让我知道,作为一个男子汗,要有担当,有责任,父亲让我感受到一种正气十分的气息,我将延续父亲的血统,作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很敬重我的父亲,傅雷先生与儿子互通书信十年中,一直鼓励儿子,激励儿子,告诉儿子失败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成功之后的无限骄傲。

虽然我与父亲近在咫尺,但我还是可以体会到当我身处异地时,获得成功。父亲的反应如何!傳雷先生对于儿子来说:亦师,亦父,亦友,也表达了傅聪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激。

从这封家书中,我读出了孝道,读出了感激,读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如果我能与父亲互通书信,那该是怎样的感受?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篇4

唐时杜子美既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一份牵挂,也是当面不能言时的交谈。我知道的名人家书中有麦家的《致儿子的一封信》,对青春期儿子的絮叨与执着,像极了过年才吃的那碗“福羹”,热热乎乎,粘粘糊糊;还知道《曾国藩家书》,严肃求实,犹如良药苦口,对子孙颇多教诲。《傅雷家书》则是求同存异,有浑然天成的中式书卷之气,又自带旁征博引、开明开放的西式格调,情感冷静、凝重,却传递着温暖的亲情。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聪与父母的家信往来,父子交谈人生的哲学,朱理为人之道;母亲则关心生活细节、交流年轻时的经验。在这一封封包含深情,富含教育智慧的书信中,傅雷先生对人生,对艺术,对祖国的原则和坚守,汩汩流出……

仿佛就像一艘精神驳船,将家族高尚的品质,纸短情长,在这尺素间传承流淌。

傅雷先生品行贵重,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更注重潜移默化,是子女身边最好的榜样。傅雷先生在翻译英法经典上颇有建树,这一切的成果均与他个人的刻苦、敬业密不可分。但在家书中无一字不向少年气盛的傅聪灌输着做人的根本——“敬业、谦虚、忠实、朴质”。正因为傅雷以身作则,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地追寻那心目中神秘的文学力量,傅聪也更加地奋发练琴,细细琢磨浪漫而哲学的肖邦。

傅雷先生与长子傅聪的情感,是分享与建议的教育方式,亦师亦友,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值得现代家庭借鉴学习。文字的珠玑中,无法准确地概括为人父对小辈的呵护情怀,它就如同清茶与茶叶,不沉不浮,相偎相依,为国家文化弘扬而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为社会风尚进步而燃化自己短暂的生命,为大我之成而淡化小我之利,即使是在身体力行,最艰难的时刻,互相勉励。傅聪的恩师,杰维次基赞美傅聪“……爱自己的祖国很深,出色的音乐技巧与天才似的头脑,注定要为自己的热爱的母国争光……”

傅雷先生在对傅聪严苛的音乐培养的点滴中,都渗透着父亲独特的慈爱,而这种爱意的载体,是对爱国,对敬业,对谦虚严谨的为人之道的言传身教。家书中谈到“先做人,再做艺术家,次做音乐家,后做钢琴家”的朱理学为人哲学,都附着在这单薄的、漂亮的“双鲤”间往来流淌。

傅雷先生对生活的热情,对家庭的热爱,对事业的孜孜不倦,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关爱与对于华夏大文明的探索,傅雷一生的未尽之憾,对后人都是一种热切的盼望。盼望当今之少年能以“星火燎原”的势头,在更好的环境中充盈自己,冲破屏障,向前瞭望!

世界不会因你的静止而停转,那么就继承先生的梦想,接过希望的火炬,承载着这艘驳船的精神力量,继续航行,新生活的曙光等待你的瞭望!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篇5

书本的封面陈旧,带着一丝苍茫的触感,据说父亲小时候就曾读过这本书,我怀着一丝期待,轻轻拈开了这本巜傅雷家书》。不知道这苍黄书页下的,又是怎样一番世界。

说实话,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确乎与以往所读的都与众不同,倒是与《阅微草堂笔记有些相似,并不连城章,而是一片片零碎的短文,也难怪以家书为题了。比起记叙文的紧促,散文的清新,这本“家书”更趋向于一种宁静致远的文风,但也偶尔会伴随一些激荡的情绪,如同茫茫草原上的零星小花,不仅不显得突兀,反倒令文章更为动人,不得不令人赞叹傅雷的文笔。这种深入骨子里的文人之风,即便在家,书中也难以遮掩。

常有人说,只有经过世事的沉淀,才能写出最完美的诗篇,傅雷的文章的确令我有了这种感觉,语句的形式其实并不复杂,大多是对孩子的问候亦或是对说乐理或诗篇的讨论,不像是在写文章,倒像是一对父子坐在屋檐下促膝长谈。《傅雷家书》一开始我还有些不明所以,果然,即便朴实的题目无法引人注目,淳厚的文字也能让人沉醉其中。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真挚的亲情更显得可贵,文章的第一篇,便是作者的儿子前往波兰的场景,很长一段,都深刻描绘了因思念而产生的悔恨与悲痛。这不禁令我的心生出了几分共鸣,从小到大,相比其他孩子的家长,我的父母总是更为严厉与肃重,但我不知道在他们的严肃面容背后,是否也如傅雷夫妻一般痛苦?

指尖微动,翻开一页又一页,随着书页的不断变薄,我的眼神也不断闪烁,读的越深就越能感受到文字的淳厚,也令我渐渐意识到《傅雷家书》并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不是家长的满腹唠叨,也不是父母严厉的质问,更像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一种平等的交流,感情并不刻骨铭心,但却渗透在字里行间,表面很平淡,但细细读来,却充满温情。合上眼,仿佛可以清晰的看到父子二人在烛光下的身影,是那么温馨而和谐。

轻轻盖上书,苍黄的书页又一次的映入眼帘,与之不同的是,我的眼中已多出了几分深沉,夜未澜,我看着窗上倒映着的我,仿佛在模糊间扇到了一对父子,各自写着自已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