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1000字读后感五篇

马振华

名人传读后感1

命运就像手中的掌纹,无论再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贝多芬——不,可能。

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小家庭里,十六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他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热爱音乐,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乐曲的制作中,但在他沉醉在音乐带来的幸福中时,不幸却发生了——他听不见了。对音乐家而言,最终要的莫过于听力,对于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更非听力,面对打击,他沉沦过,他自卑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坚强。《合唱交响乐》赢得的掌声,《D大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演出的盛况,这位音乐家又获得了成功。他,就是贝多芬。

在贝多芬身上,一切一切的“不可能”都变成了“不,可能”。我们不由得深思,究竟是什么,让贝多芬在多灾多难的命运中,在常人无法接受的打击下成功?是毅力,是奋斗,是坚强。他脾气古怪,因而很少有朋友,所以面对困难,贝多芬只能单枪匹马,虽然孤单,却学到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你不坚强,没人替你勇敢。他热爱音乐,所以即使是再大的打击,也不会放弃, 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米开朗琪罗——优秀是一种习惯

米开朗琪罗,一个饱受折磨与痛苦的人物。由于出众的才华, 他被太多人嫉妒。教皇受教唆差遣他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他携带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他卷入革命风暴差点丧命……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但他并未屈服,总是竭尽全力努力把要做的事情做好,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别的什么都不想。或许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投入,才成就了这个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不应该总是满足于现状,更应该努力探求更高一层的东西,正所谓:站在低处,所以渴望更高。对待工作和学习,我们更应该像米开朗琪罗那样专注、投入,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我,坚信:优秀是种习惯。

列夫·托尔斯泰——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列夫·托尔斯泰是《名人传》中介绍的第三个人物。与前面两位不同,他出生在富贵家庭,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自己也有很大的成就。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身世。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因为完美的身世而堕落于世俗之中,托尔斯泰没有,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列夫·托尔斯泰使我们认识到的是奋斗的精神,不要屈服命运,试图改变命运,即使一时的失败也不要在意,因为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名人传读后感2

他们的历程总带有神奇史诗般的色彩,可他们原本却同我们一样。他们出自民间,胜于民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宁静。”

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

一个是意大利的艺术家;

一个是俄国的文学家。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国度,却同样的有着人性的真、善、美,同样的为了一份事业而献出了毕生精力。始终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巅峰。

强者无畏

贝多芬“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正如作者罗曼罗兰形容的“他的整个一生都像是个雷雨天”。年少的贝多芬就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可以说他是音乐的天才,并且他的父亲也发现了这一点。但恰恰就是因为这样,在他父亲强行的控制下开始学习音乐,也同样开始了一个悲惨的童年。贝多芬却没有就此自暴自弃,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接着,他又拜海顿为师,潜心学习音乐。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离成功越来越近时,灾难又一次的降临,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就在听力正每况愈下的时候,这位“巨人”也曾想过放弃,放弃作曲,放弃生活。但是经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开始面对命运,扼住命运的咽喉,在痛苦之中为他人带来欢乐,写出了《英雄》、《田园》、《命运》等不朽的传世佳作。可以说贝多芬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忍者无惧

米开朗琪罗“愈受苦愈使我喜欢”。实际而言,米开朗琪罗的生活并不算是痛苦的。他出生于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不像贝多芬一样受到身体上的痛苦折磨,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就像活在高压锅里一般,巨大的压力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贝多芬从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米开朗琪罗却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为教皇们服务。专制的教皇剥削了他的自由,拿他当牛马使唤,七十余岁的高龄居然还得爬上脚手架作画。

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特定的时代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仁者无敌

托尔斯泰“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就受高等教育,享受高等的生活。但是,托尔斯泰却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这使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自己身处社会的上层,心里却始终想着社会的下层。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开始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托尔斯泰,要面对的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最终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古语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确,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以及托尔斯泰,他们都是精神的传承者,传奇的缔造者,世界的征服者。贝多芬的坚强;米开朗琪罗的隐忍;托尔斯泰的仁爱,无不讴歌着人性的光辉,书写着真、善、美的华彩。他们不是传说,但都是传奇。他们就是一个个大写的“人”。

生活中的我们十分平凡,甚至渺如微粒,在这世上宛如沧海一栗。时光一逝,这世上便再无我的痕迹。我很迷茫,于是执着而又绝望地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在这五千多日的日子里,名人的事迹棒头一喝,清醒而又明晰的转告着我生命的意义。即便我再平凡,在生活中就像透明,无人记挂,可我都有其生存的意义。而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计算,而是用深度去衡量。只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认真做事,都是有意义的。而我认为其实所谓的价值并非一定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活得体面、衣着光鲜,而是让自己变得“不凡”。

生命宛若长河,平凡的我们就像这河中的一滴水,苦苦煎熬,水与阻物冲击,扬起水花,在太阳的照耀下,虽短暂却美丽耀眼,正如我们。

因为我是凡人,所以才可以不凡。

名人传读后感3

不得不说,我的写作热情就好像一把火,燃烧的快,熄灭的也快 ,不知怎的,前段时间,我的灵魂好像飘走了一样,浑浑噩噩。我看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后,内心又好像燃烧了起来,燃起了我举箸提笔的愿望,我迫切地像是要寻求安慰一般……

其实在以前,我对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三位伟人也有些许了解,不过我对他们的了解只限于表层,却不知他们作品创造背后的辛酸和痛苦,如今,我被他们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住了,书中只向我们讲述了这三个大师的人生经历,我想,不仅是他们三位伟人,还有更多的艺术工作者们,未曾不是像他们一样饱经风霜,创造出绝世的巨作?原来一直以来,我们只关注他们获得的至高无上的荣誉,只羡慕他们的名字能永垂不朽,却从未挖掘他们背后的不尽人意,那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学者却把他们遗忘,而那些滔滔不绝谈论这些艺术家的学者又真正了解吗?

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作家托尔斯泰,要说他们的成功,我想,这也离不开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吧,我不禁想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话:天才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这一句应该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后面的——但如果没有那1%的天赋,那99%的汗水也是白费。得到天赋的人无疑是幸运的,虽然后天的努力是后话,但却是极其重要的。这让我又不得不回忆起那让我至今都觉得惋惜的事——

七年级的时候,我进加入了体训队,我训练和参赛的项目是跳远与三级跳远,老师们让我训练腿部力量,可是我太心急了,只想着怎么练动作,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对待,直到赛前最后两天,我才把动作练好,比赛候场时,一旁的体育老师乐呵呵地说:“我发现,我们学校的人天生第二步就跳的远……”听了老师的话,我也更有信心了,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老师帮我分析时,说这就是我腿部力量没有跟的上来,我这才恍然大悟,啊,看来我得加油了。

而到了八年级,我却并没有把握好每次训练的机会,能偷懒的全偷懒了,我的体力也不如以前了,甚至是跳远成绩,都相距甚大,我也愈发着急,如果连我最拿手的都在退步的话,那我还爱什么名次呢,结果,当然也不出我的意料。当我想明白的那一刻,就好像有一把铁锤,冲击着我的心,啊,原来,是我自己浪费了自己的天赋,是我亲手丢弃了它,心中百感交集,却更多的是悔恨,如今想起来,也不禁觉得惋惜不已。如此想来,这也是我从经历中吸取的教训,所以,我用我的亲身经历来诠释了后天努力是一定要与天赋并存才能将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的道理。

如何把握好天赋,如何利用起天赋,这一定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书中贝多芬在他音乐生涯的巅峰时期失聪,就像他给他的朋友魏盖勒的信中写的那样,他不敢对别人诉说自己的残疾,他避免与人交谈,贝多芬在心灵已被折磨得千疮百孔的时候,爱情的狂乱又把它带到了毁灭的边涯,但贝多芬并没有向这些苦难屈服,依旧坚持不懈地音乐创作,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令我难以想象的。

这让我又想到了我在上学期期末的时候,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某一天的早晨,发下来数学与科学试卷,我看到上面的分数,我怔住了,怎么会这样?我的心开始慌了起来,这要是期末考试成绩,我的人生就完了,一想到这,我的眼泪就要往外涌,我尽量地放松自己的情绪,我不断地深呼吸,调整心态,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快调整过来,不要想太多,会好的。比起贝多芬经历的那些大风大浪,这一点学习上的问题又如何能比拟?

我想,我还是缺少像贝多芬所拥有的勇气与执着吧。但我坚信,当我下一次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我一定会鼓起勇气,努力地调整,尽管在这过程中会很辛苦,劳累,但是,只要我迈出这一步,我肯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

如今,我对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三位伟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想,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他们灵魂深处的坚韧所打动,被他们骨子里的那份骄傲与勇敢所感染,我好像鼓起了勇气,赤着双脚走过充满那充满荆棘的漫漫长路……

名人传读后感4

人生来并不是一场轻松的享乐,而注定是一场沉重的负担。

——列夫·托尔斯泰

小时候学钢琴,喜欢贝多芬总是胜过莫扎特的。后者谱的曲子高贵典雅,然而像我这种凡夫俗子总是难以体会真谛。而贝多芬的作品却像面对着奔腾不息的大河,还没来得及抵抗便被那汹涌的情感卷了进去。那时我还并不晓得这位西方乐圣的生平苦难,却已经为他前无古人的才华所倾倒。

所以当我第一次翻阅《名人传》,看到“路易维希·凡·贝多芬”这个名字出现时,便深深地沦陷了。

英雄是孤独而痛苦的。贝多芬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人生的命运大起大落,他饱受疾病困扰,尝尽世间凉薄,却从未低头。罗曼·罗兰精彩的描写和傅雷大师绝妙的翻译使这位西方乐圣不屈的形象再度鲜活,跃然纸上。

写贝多芬的这一部分始终是压抑的,不论他如何抗争,最大的敌人——命运还是主宰着一切。读完之后合上书,只觉得黑暗,黑暗,无尽的黑暗。

而终究有光芒,刺破罗网,挣脱束缚,砸开枷锁。而终究有英雄,来自地狱,目光坚定,高举火把。

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矛盾的一个人。

他承认命运的黑暗,却成为荒夜里一束夺人心魄的光芒。

其实说到黑暗,米开朗基罗所处的环境远甚于贝多芬。只是相比贝多芬英勇冲动,米开朗基罗显得更为温和,也更为迷惘。

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如《双城记》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中世纪恐怖压抑的威压正盘旋在欧洲人民的头上;而另一方面,闪耀着人性光芒的飓风正在亚平宁半岛成型。米开朗基罗便诞生于此,他的一生注定不凡。

然而最初的他却是孤独而迷惘的,纠缠于各方势力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这与他人文主义的理想相差太远。他痛苦,他不堪。这位罗马天才陷入了精神与信仰的双重危机。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求索。

这注定是一场痛苦而危险的旅程,他却成功了。米开朗基罗在斗争中获得了胜利,西斯廷教堂祭坛上的那六年,上帝不知与他辩论了几百回,坚硬的大理石墙壁不知被他如炬般的目光贯穿了几千次。终于,他找到了,他发现了,他醒悟了——

《末日审判》!

这是米开朗基罗向世俗,交出的一份完美答卷,他完成了求索与斗争的旅途。他胜得骄傲,那画上面的衣服,只不过是历史余毒的遮羞布。而那灵魂,却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人性之救赎。

把列夫·托尔斯泰归入到“作家”这个职业简直是对他的大不敬。他是个英雄。他必须要承受英雄所要承受的,无边的孤独。

贝多芬的孤独源自命运,米开朗基罗的孤独源自信仰,托尔斯泰的孤独则源自他的心灵。对于托尔斯泰,他的经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和矛盾。罗曼·罗兰精确地把握到了这一点,笔墨不多,却将托尔斯泰的挣扎写进了骨子里。

托尔斯泰自己如同那个时期的俄国一样,是矛盾的——他有着平凡的外表和朴实的心灵,却生活在自己所痛恨的贵族之家;他所要抵触的是自己享受着的,所要反对的正是他自己成为的人。这使他与同时期的高尔基永远的划开了一条界线:高尔基无所畏惧,如同海燕一般;而托尔斯泰却始终在挣扎,在犹豫,在痛苦。

所以,托尔斯泰想到了博爱,想到了宽恕。

而在人生的最后,他也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宽恕。这个一直处在煎熬的,不屈呐喊的灵魂终于得到了永远的安宁。在秋天的车站里,托尔斯泰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根。

孤独而生,宽恕而死,如悲凉之雾,遍披华林。

我是个英雄主义者,我相信螳臂当车,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我敬佩这三位英雄,也敬佩人类数千年文明之间无数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

托尔斯泰说过:“人生来并不是一场轻松的享乐,而注定是一场沉重的负担。”这句话可以看做是对《名人传》最好的解读。

贝多芬与命运对抗,米开朗基罗与信仰博弈,托尔斯泰与心灵斗争。他们的人生始终是充满苦痛的历练,是一场沉重的负担。因此这部《名人传》的基调也是深沉的,黑暗的。

然而生命最美好的地方就是黑暗,因为只要有黑暗,必然就会有希望。

这种希望来自灵魂,也会拯救灵魂。

因此,这三位英雄的人生在我们看来是恐怖的,是苦痛的。然而对他们自己而言,却是一次畅快淋漓的宣泄,一场血脉贲张的战斗,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们在不断的抗争中实现了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画下了浓墨重彩的、闪耀着光芒的一笔。

所以,去坚持自己应该坚持的事情吧。在你坚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

虽然苦痛,却是救赎。

名人传读后感5

在名人传的记载中,三位名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经历,取得了成功,也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付出。

并不是因为他们傲人的天资,在米开朗基罗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艺术家多不胜数,这里凭靠的不是天资了;在贝多芬的时期,亦是有许多出名的音乐家,甚至,时期相近的莫扎特,和他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托尔斯泰也亦是如此。天资只是他们成功的一部分,然而最终能成功,可能是一路上的经历,以及付出所导致的。

我并不觉得成功是随随便便说来就来的,机遇,不是那么容易,成功所靠的,不是所谓的机遇与天资,而是在这条路上的付出与经历。谁说乘风破浪后一定可以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不要轻言放弃,一次次失败,是一次次新的经历,别总求成心切,而是想一下自己的疏漏。经历,很重要,哪怕是困难,贝多芬失聪之后,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与病魔对着干,创作了一部部流传于世的名曲。不要被困难所折服,因为这样,就确确实实无法继续走下去了,困难,因何而起,就自然有解决的方法。

虽说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了解并不多,但我也知道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期,那时出色的艺术家多不胜数,我只知,那是最有名的,便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在那个人才倍出的时期,有所依赖的,不是天赋,而是经历,是付出。成功背后的经历,往往都是不为人知的苦累、辛酸。也许,事事都不如意……

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我也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虚心请教使人进步,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成功。曾几何时,曾因一些在未来上的想法上,与父母发生过不计其数次的冲突,我想走我自己的路。也许,它看似吸引人实际却蜿蜒曲折;也许,我无法在这条路上得到我想要的;也许,我得不到认可。这些都没关系的,乘风破浪之后未必会成功,但,若不去尝试,岂不是连最后的机会都没了?和所有人一样,骨子里终究是不甘平凡,就算得不到认可,我也不会放弃那条我想走的路。父母是为了我好,希望我能考上个好的高中,上个好的大学,找个好的工作,平平安安的度过。知道这样对我而言是最普通的,平凡的快乐,我自然明白,只是没有人会甘于平凡。如果没有梦想的话,又何必谈远方?

在还没有成功之前,别为失败找借口,因该想想离成功还差多少?也不要气馁,困难很可怕,但不足以让人放弃,放弃了,那才是一无所有,路途是漫长无期,如果坚决要踏上这条路,请走到最后再回头吧,这样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经历了这么多,困难也会变成甘甜的果实,虽然说在途中失去了很多,付出了也很多,但成功,总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回馈。

所以,在还有走到终点的时候,不要说放弃,想想自己付出了多少,乘风破浪之后,也许不会成功,但至少,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