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聋人节活动方案

黄飞

关于国际聋人节活动方案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把1958年9月28日定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至今已是第53个年头。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

  据统计显示,全世界有2.5亿人患有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他们无法听清或听到有声世界的呼唤。在聋人近乎无声的世界里,没有歌声,缺少喝彩,充满着静谧、孤独、茫然、困惑和对有声世界的渴望……

  根据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全国共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04万,占各类残疾人总数的24.16%,居于六类残疾之首,其中1岁至14岁的聋儿达117万,每年新生聋儿2万到3万。面对如此庞大的聋人群体,我们除了捍卫其权利,保证其尊严,更重要的是防聋治聋,使更多的人能够倾听世界,享受美好人生!

  防聋第一步:新生儿听力筛查

  今年3岁的图图活泼可爱,他喜欢做游戏,听故事,最近还学会了背《弟子规》,稚嫩的童音带给全家许多欢笑和幸福。3年前,图图的父母刚刚沉浸在初得贵子的喜悦之中,然而,在医院进行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图图双耳都未通过筛查。3个月的她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达到95db。图图的父母焦急万分,想着父母健康,家人也没有遗传史,怀孕时也很注意营养,怎么孩子生下来就聋了?经过反复检查,没有发现其他畸形,除了比同龄婴儿安静外,孩子茁壮成长着。6个月时,孩子配了助听器,对大声音似乎有了些反应,但效果不明显,医生建议植入电子耳蜗。在全家人的经济增援下,图图一岁半时右耳植入电子耳蜗, 术后一月开机调试,并在妈妈陪伴下接受语言训练。术后2个月,图图慢慢开始呀呀学语,虽然刚开始不如同龄儿童,但现在,除了右耳上挂了个小东西(电子耳蜗言语处理器),他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说话、玩耍。这个家庭又充满了笑声。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中,中重度以上者达0.05%。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重度损伤者可达1%。

  儿童语言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在0~3岁,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便牙牙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如不能在出生后11个月内进入呀呀学语期,那么在2~3岁内就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学习。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一般在小儿2岁以后才能发现听力障碍,此时,已错过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

  不管听力损害的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在6月龄前被发现,且患儿的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干预后,患儿的语言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且轻度听力损害患儿和极重度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水平没有明显差别。

  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通常出生后48~72小时做听力筛查。把一个听力筛查仪的小探头,放入耳道,几分钟就可出结果。未通过“初筛”者,应在出生后 42天进行“复筛”。进入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出院前都应进入听力筛查,此为听力筛查的重中之重。即使通过“初筛”,也要定期(每6个月)接受听力检测至3岁。非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在生后一个月内应进行听力筛查。因此,每一个迎接新宝宝的家庭,都要积极配合听力筛查,防患于未然。

  及早发现耳聋,回归有声世界不是梦

  田阿姨50多岁,听力一向很好,就是有点鼻炎,两月前还坐飞机去上海看世博。但最近觉得听力下降,接电话也有点吃力,感冒一次后,听力更差了,吃了许多药,也不见好。拖了一个多月后,田阿姨去医院检查,诊断为中耳炎引起了双耳传导性聋。做了鼓膜穿刺,双耳都抽出了淡黄色粘稠的液体,又用药水冲洗,听力一下就好了,回家吃药治疗,又复查了几次,听力已本恢复。田阿姨想,幸亏来了医院,否则一直拖着可能就像医生说的那样,最后耳朵里的积液越来越粘稠,变成“胶耳”了。

  鼻腔后部有个小管叫咽鼓管,通向中耳,正常时这个小管随着吞咽动作会开放,使中耳腔与外界压力平衡。感冒后这个小管肿胀堵塞,不能平衡中耳内外压力,使中耳形成负压,渗出液体,影响听力。如果长期不愈,中耳内的液体会逐渐变粘稠,使中耳内三个精致的听小骨被牢牢粘住,无法传导声音。即临床所谓的 “胶耳”。如果积极治疗,很快就会痊愈,但如果不予重视,时间拖得太久,治疗起来就非常麻烦,甚至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在临床上,耳聋很常见,一般只有双侧耳聋,才会引起语言交流障碍;单侧耳聋可以对声音方向的辨认造成影响,但不影响进行日常交流。引起耳聋的原因很多,它可能是一种独特的疾病,也可能是许多外耳、中耳、内耳疾病,还可能是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在听觉系统的表现。如外耳耵聍栓塞、鼓膜穿孔、急慢性中耳炎会造成传导性耳聋,主要是传音功能障碍,通过治疗听力都可以得到提高;影响内耳的疾病,如突发性聋、梅尼埃病等造成的感音性聋,经过积极治疗听力也可能得到部分恢复;听神经瘤引起的神经性耳聋,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有的耳聋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如成人慢性肥厚性鼻炎和儿童腺样体肥大都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聋;鼻咽癌或颅内疾病也可造成耳聋。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耳聋。当出现耳聋症状时,一定要到医院去进行全面检查,确诊疾病,尽可能寻找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排除除其他造成耳聋的疾病,只是单纯的感音神经性聋,药物干预无效时,还可以试用助听器和电子耳蜗进行康复治疗。总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许回归有声世界不是梦想。

  老年性聋不可怕,积极治疗才能康复

  王大妈今年70岁了,一向身体硬朗,自从退休以后,就承担着照顾小孙子的重任。但近几年来,儿女发现跟老妈说话越来越费劲,一句话说三四次也听不明白,总是打岔。“人老了,耳朵不好使了”成了王大妈的口头禅,儿女要带她去医院检查,王大妈总拖着不去。但后来接电话也听不清,路上好几次听不见汽车喇叭响,险情重重。去医院一查,原来患上了中重度老年性聋,需要配戴助听器。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用和调试,王大妈又可以像往常一样和儿女聊天了。

  老年性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听觉系统的退行性变,常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出现,没有明确病因,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加重。早期表现为对门铃声,电话铃声,鸟叫声等高频声响不敏感,接电话困难,看电视时声音小听不见,声音大了嫌吵,在嘈杂环境中交谈困难,总是打岔。另外,多数老年人有一定程度的耳鸣,多为高调性,开始时仅在夜深人静时出现,逐渐加重,持续终日。

  如何预防老年性聋呢?首先老年人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注意饮食卫生,减少脂类食物,戒烟酒,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其次要避免接触噪声,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最后特别要注意用药安全,慎用耳毒性药物。

  对于已经患有老年性聋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药物治疗,如效果不好,可以选配适当的助听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听力预防和保健

  声音如此美妙,我们拒绝耳聋。一旦发现耳聋,应当到耳鼻喉专科进行全面检查,对已发现的耳聋症状追根究底,进行诊断和治疗。

  1.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内耳发育不完善,易受药物影响,要禁用这些药物。

  2. 避免各种噪音。如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人声喧哗、锣鼓声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减退。

  3. 听音乐时最好裸耳听,听过分激烈的音乐 1小时左右应休息一次;轻音乐、较慢的流行乐,可以10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用手机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如需戴耳机,最好用头戴式耳机,少用耳塞。不可持续时间过长地戴耳机,更不可戴着耳机睡觉。

  4. 避免长时间使用“随身听”或mp3,听mp3或用手机时,把音量调到40~50分贝,清晰即可,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上。

  5. 避免不当挖耳。平时不要随便用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甚至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6. 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

  7. 积极医治感冒。因为感冒能影响咽鼓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另外,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8. 饮食均衡,少吃高脂肪食物。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9.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10. 生活规律,适当进行体育运动,预防感冒。

  1958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世界聋人联合会倡议第一次举办聋人节,今年我们迎来了第53个国际聋人节。为庆祝这个充满关怀与感恩的节日,9月25日XX市残联和北京毅鹏比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名为“信--无声之美”的公益文化活动,届时将有150为聋人朋友作为活动主体倾情参与其中。此次活动本着丰富聋人及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发社会各界同仁的关爱,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大力开展“爱心送戏”活动,为广大聋人及残疾人朋友送去温馨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