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10个危险习惯,家长注意了吗?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
更是教师、家长、孩子三方互动的过程。
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成绩提不上去,就是因为他们太笨了,学习太不用功。
却没有仔细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更没发现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坏习惯。
没有笨学生,只有坏方法,孩子用错了方法,只会越学越差。
以下这几个常见的学习坏习惯,家长和老师们都要注意。
学习一心二用
一心二用是学习中的大忌,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专注,就不能达到效果。
然而,这个问题广泛存在于孩子身上。
上课时,经常开小差,不是被其他同学吸引了注意力,就是轻易受到外界影响,无法全程投入。
在家学习时,更容易分心,不是去玩耍,就是找零食吃,往往学习了几分钟,就要玩半小时。
这种学习明显低效,而且分散精力,不利于孩子投入学习,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精力大幅下降。
做作业不用心
在高喊“学生减负”口号的今天,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不怎么重视作业的重要性。
有一些家长甚至觉得,做作业只是浪费时间,他们会鼓励孩子不做作业。
这本就是误区,做作业是温故知新的过程,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巩固,才能吸收。
如果教师布置适量且合理的作业,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如果家长能够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就能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
做作业绝对不是孩子一人的事,教师、家长、孩子三方都应该参与这个环节。
过度依赖家长
很多家长心疼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耗费精力太多,因此会直接帮孩子做作业,检查错误并且帮忙订正。
如果家长坚持过度介入孩子的作业过程,就会令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觉得只要靠家长就能完成作业,从而不会用功。
特别是做作业出错时,如果家长帮忙订正,那么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下次照样犯同样的错误。
做作业既需要家长与教师的介入与互动,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与困难的能力,从中得到成长。
学习没有规划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事,绝非学完几册书这么简单,它贯穿了孩子的成长过程。
因此,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好,首先就得让他们爱上学习。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关键是让他们明白,学习究竟是一件怎样的事情。
在一个学年内,定一个短期目标,让孩子努力完成目标。
在一个学段内,帮助孩子梳理成长路线,让孩子见到自己的明显进步。
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伴随孩子的最重要的事情,爱上学习,才能投入学习。
不会归纳总结
几乎所有老师都强调“错题本”的重要性,可几乎所有孩子都排斥做“错题本”,因为觉得这件事情很繁琐,很麻烦。
归纳错题绝不是单纯的抄抄写写,而是一个再次学习的过程。
明确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及时查缺补漏,记录下来避免再次出错,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能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面,重点突破。
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归纳总结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
做事毛毛躁躁
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其实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成绩优秀的孩子,考虑事情更加周到,处理事情更加全面,在任何人眼中,他们都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
成绩优秀的孩子,有的自卑,有的任性,他们更容易情绪化,表现出贪玩,不爱学习的特征,需要家长的及时引导。
教育孩子,绝对不能采取强硬措施。只有当家长真正理解了孩子,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才能扭转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
不懂的却不问
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自己纠结,或者干脆扔在一边,却不会主动提问。
一是因为自卑,害怕被别人笑话,卯足劲要自己解决。
二是因为不上心,他对于学习没兴趣,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当一回事。
家长和教师要准确区分两种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孩子提问,一定要多次强调主动提问的重要性,孩子才会下意识地改变自己。
笔记写得太花
大部分老师都要求学生记笔记,有些孩子懒得记,有些孩子却什么都记,这其实都是错误的笔记方法。
对于懒得记的孩子,教师与家长要多次强调重要性,最好用身边的同学举例,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孩子。
对于记太多的孩子,教师一定要及时扭转,把太多时间花在笔记上,导致无法用心听课,无法及时理解知识点,很容易跟不上进度。
另一种情况就是笔记太花,颜色太多,在复习时就找不到重点,反而浪费了更多时间。
不能劳逸结合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给孩子灌输这么一种观念: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这,本来就是不对的。
孩子的精力和状态是有限的,一旦已经疲劳,精神状态跟不上,就要及时休息,才能恢复最佳的学习状态。
休息,就是在补充精力和体力,也是为了下一次学习做准备。
如果因为学习而弄垮了身体,这样更得不偿失,还不如适当放松一下,之后学起来更能事半功倍。
不喜欢动脑子
学习需要主观能动性,被强迫的学习,自己麻木的学习,大多都是没效果的。
很多孩子并不认为自己在学习,他们只当是完成父母、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很少动脑子。
不动脑子的,麻木无目的的学习,大多都是无效的学习。
再一次强调,主动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
学习,不是读小学,读中学,而是长达一生的事业。
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通过学习不断进步。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愿所有家长、教师与孩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