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作为我们学校“青蓝工程”的“蓝”教师也就是老教师的代表,真的是很汗颜,诚惶诚恐。因为所谓的“老教师”,于我而言,也就年龄老罢了,其实跟各位新来的年轻教师一样,还是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努力研究,不断进步提高。
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虽然没大接触过,但是看着大家年轻的脸庞,我想到的是大家无穷的活力,无尽的创造力,和用之不竭的干劲。我们的学校有你们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除了拉低了老师们平均年龄之外,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和活力。相信,有你们,我们东都中学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作为一个工作也有些年岁的老师,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跟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斧正。
首先,作为一个新教师。老师一定要多读教材,多研究教材,大到篇章结构,小到字词标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放过。用现在全国著名特技教师王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觉得我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负有责任,不揭开他们的秘密,就辜负了青春年华,就辜负了大好春光。”所以,老师们一定认真研读教材,读的次数越多,你的发现也会越多,你从中得到的教学价值也会越多,你上课就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其次,我们可以相信教参,但不要迷信教参。还记得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七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的主旨解读,我就觉得教参上不太合适,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来跟学生讲。我想,即使考试按教参来,学生会做错题,也不能让学生迷信权威,做个应声虫。这不但是做学问该有的态度,也是做人该有态度。结果。过了不久,我就在一个全国知名的杂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现有老师指出并订正了教参的这个错误。我暗暗为自己行为鼓掌。当然,我们是新老师,教材不熟,理解也可能不到位,教参毕竟是专家解读,专家的视野、能力、智慧、眼光肯定在我们之上,我们不能不看教参,但绝对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态度。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再其次,如何快速的提升自己。我觉得应该沉下心来。所谓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细流,无以成江海。”我们需要慢慢积淀,慢慢学习,慢慢实践,慢慢思考,慢慢总结,慢慢提高。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呢?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但也自认为颇有效,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年轻教师有益。
第一,向名师大家学习。我们中学语文界,魏书生啊,李镇西啊,那都是老前辈了,而现在比较著名的,或者说活跃在一线,课上的无比好的老师,广东清澜山学校的王君老师,她曾经是四川某个地方的个山村教师,后来,走到重庆,走到中国人大附中,清华大学附中,现在在广东清澜山学校任教。课堂上的灵动又扎实,大家可以多看看她的课堂实录,以及买她的书看看,相信都会收获不小。还有肖培东老师,也是冉冉升起,炙手可热的一线名师。还有郑桂华,余映潮(已经退休)王开东,程翔(现任北京十一中校长),黄厚江、赵谦翔、钱梦龙等等老师的课都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大家一定多读,多看,多学习。
第二,向一些专业的书籍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如《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跟郑桂华老师上课》、李镇西《我的教学笔记》、《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作文素材》等等书籍都非常不错,大家看了一定会受益匪浅,颇受启发。
第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读文学书籍、教育书籍、美学书籍、哲学文章。这些看似跟教学实际关系不大,其实都是你教学的土壤,是你教学的营养,可以让你教学之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第四,当然,还有向我们学校的老教师学习。我们学校所有的语文老师可以说都非常优秀,都很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名师大家因为跟我们有地区差异,有生源诧异,有些方法可能不一定适合,但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跟我们面对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学生,一定会给你一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方法。我也在跟前辈语文老师学习的道路上。
另外,老师们,多读,多思,多研究,多学习,千万别忘了多写作,你可以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成功的课例,不成功的课例,教学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文研读、下水文等等,都可以记录下来。因为这是你教学的足迹,日后它会给你灵感,给你提醒,帮你理清教学思绪,给你成长的智慧,督促你向更高,更好的教育教学境界迈进。正式工作这七八年来,我的教育教学记录已经有快千篇。同一篇课文,每一次教都有更成熟的想法和更贴合教材的教学设计。不谦虚的说,我常发现我的某些教学想法和课文解读跟专家不谋而合,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这种幸福暗暗流淌于内心,无比快乐。
最后,我想说——学习别人,成为自己。王君,全国只有一个;余映潮,全国也只有一个。每一个名师,全国都只有一个。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钻研、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而不是照本宣科,做教参、名师课堂实录的搬运工。
说实在的,我是咱学校语文教师中能力一般的一个,如果你觉得我说的对你有启发,那其他老师对你启发指导作用一定更大。我的课堂,前后门,每节课都开着,欢迎你们来听课;当然,如果你愿意,我也愿意去你的课堂,我们一起交流探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希望各位年轻教师,快快成长,快快超过老教师,快快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将是学校之幸,教育之幸,学生之幸。我愿与大家一起努力。
最后的最后,祝愿我们幸福工作,幸福生活。我说完了,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参加“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更荣幸的是能作为师傅代表在这里发言。我在感到荣幸的同时,说实在的心里还有点忐忑不安。面对在座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富有激情的青年教师,心里感到很惭愧,因为我自己也是一名需要帮扶的对象,所以如有用词不妥当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作为学校的一名老教师,我欣喜地看到学校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好,学校的知名度也是一年更比一高。学校要继续发展,不但要有好的办学理念,好的领导班子,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好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期望值也非常高。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使青年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技能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使自身快速地成长。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相信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能互勉互励,共同进步!
我想对在坐的每一位新教师说一句:我羡慕你们!在你们教育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有人在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搀扶着你们,你们是幸运的。想想自己曾经在教学上也是初出茅庐、茫然、不知所措的新教师。如今我也成了师傅,成了“老人”了,这既让人感觉兴奋,又让我感到有些时光流逝年轻不复的失落呢。其实我这位所谓的师傅还很不成熟,好多方面还非常欠缺。今天,我们签订的“结对”协议,虽然不是一张军令状,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书”。
今天,在这个隆重的“师徒结对会”上,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师傅向大家表个态:作为师傅,我们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在教学上,在师德上,在业务技能上都要做出表率的作用。我们会将自己的工作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新教师,在年轻教师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认真履行师徒结对协议中师傅的所有职责:从高从严要求新教师,使之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为咱们十三小的优秀教师培养工作尽我们的全力,不辜负学校对我们的信任和嘱托。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好教师的标准也在改变。因此,老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教师身上也有许多值得老教师学习的地方,他们对新事物的学习劲头,他们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掌握,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等都比我们要强得多,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和学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希望我们师徒能通过结对活动建立起真挚的友谊,相互信赖、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代表青年教师发言。“青蓝工程”是我校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长期而深远的举措。在此,我代表我们所有的青年教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了“青蓝工程”这样的平台,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你们的关心呵护!感谢将在教学工作中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的各位骨干教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深知自己还处于教育教学的起步阶段,自身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知识领域有待拓宽。与教育的期待,与老教师的学识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迫切的期待在骨干教师们的带领下,尽快成熟、尽快完善。通过“青蓝工程”这样一个平台,认真学习骨干教师们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争取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脱颖而出。
我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青年教师要做好四个角色:
第一,把自己看作学生。多听课,多请教,多阅读。向骨干教师们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工作态度,学习人格魅力。
第二,把自己看作老师。在专业知识上进取,在行为规范上进步,在人格魅力上进修。
第三,把自己看作主人。回民是我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我们要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学校发展,我们的进步就是回民的成就,回民的成功就是我们的骄傲。
第四,把自己看作自己。在学习骨干教师经验的同时,还要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学以致用,探索与积累相结合,力求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尽快积累丰富的经验,创设独特的教学思路。
诚心、精心、细心、耐心是我们学习的态度;勤学、勤问、勤看、勤听是我们学习的方法;成长、成熟、成才、成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学海无边,教海无涯,让激情载着我们前行,让师长为我们掌舵。乘风破浪,壮志豪情。书写人生的篇章,书写学校的历史,书写教育的辉煌!
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这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相聚在一起,举行“青蓝工程”拜师仪式。我谨代表承担“青蓝工程”蓝方教师们,对于学院给予我们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院开展“青蓝工程”结对活动,目的在于“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真正能够让老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新队伍积累经验,充实自我,培养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而正是由于多年以来薪火相传、厚积薄发,才使得我们技师学院蒸蒸日上。
我曾经也是一位青年教师,在技师学院已有十几个年头。这一路走来,我觉得很幸运,也很幸福的,我得到了许多老前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指导,使我得以快速地成长起来,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如今我成为了蓝方教师,我深感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因为这代表了一种荣誉、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责任,我想我会接过,并接好这个接力棒,继承和发扬前辈老教师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今天我以一个蓝方老师的.身份来发言,我感到荣幸之至,在此,我代表蓝方教师向青方老师郑重承诺:作为蓝方教师,我们一定会毫无保留地把我们的经验传授给你们,我们愿意做你们成功的阶梯、前行的路基。我们一定会在不断提高自我的同时,工作上倾力帮助你们、生活上真心关怀你们。在教学业务、班级管理等方面,发挥榜样作用,指导、督促你们在各方面高质量地完成学院安排的工作,帮助你们实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成为教育教学骨干”的目标。
在我看来“帮和带”的意义不止是老教师带新教师,在你们的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老教师学习的东西。你们对新事物的学习劲头,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知识的掌握,及对新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比我们要强得多,因此“帮、带”是相互的。作为蓝方教师我们一定会好好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通过“传、帮、带”活动,与你们建立起真诚的友谊,互相学习,汲人所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
在这里我也要对青方老师说,人生非坦途。做一个好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许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但这也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一块试金石,是一方锻炼人的大舞台。所以当你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请你们拿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拿出“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毅力,拿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人生风雨的洗礼,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岗位中。毕竟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可能见到美丽的彩虹。
年轻的教师们,请热爱我们的学校吧!这里有我们引以为豪的五十多年校史的文化底蕴和教坛名师的丰功伟绩,有代代相传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有前辈们用信念和行动铸就的苦干精神和实干精神,而这一切定会化为你们前进的动力。希望你们充分利用xx学院为你们提供的优越条件和宽广舞台,放开手脚,迅速成长,早日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最后: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这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相信我们这些新的青蓝对子一定会加倍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技师学院的绚丽蓝图再添浓墨一笔。谢谢。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作为“青蓝工程”活动中的徒弟代表进行发言。在此,感谢所有学校领导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此项学习活动,感谢在教学工作中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的各位师傅们。
作为一名年轻的泾渭教师,我们有激情、有理想、有闯劲,但我们缺乏经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业务知识有待拓广,这些都是我们与老教师相比存在的差距,此时的我们正冲劲十足却找不到奋斗方向,我们如忙碌的蚂蚁,但却由于方向不明而老走弯路。此时,学校的师徒结对活动犹如沙漠中的绿洲,给干渴的我们提供了汲取养分的甘泉。
我们的每一位师傅都是一座富矿,一个资源丰富的知识库。他们有着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教学经验,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完善的教学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之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师傅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教风,只有虚心向学、虚心请教,才能使自己更加快速的成长。
此次,参与“青蓝工程”已是第二季。我的师傅是马主任,感谢马主任去年一年来对我的悉心指导。作为一名师傅,马主任可谓是尽职尽责,虽然教导处的工作很繁忙,但马主任仍每天坚持跟我的课,一节课上存在问题,马主任立刻指出,第二节课后再和我一起对本节课进行分析。此外,马主任在教案书写,课后反思,随笔书写等方面都不辞劳苦,悉心对我进行指导。我很庆幸自己有如此负责任的师傅。在此,再次对我的师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师傅的指导与引领下,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去学习。具体从以下方面做起:
1、虚心的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主动地向指导老师请教,主动邀请指导老师讲课,并整理好听课心得。
2、主动邀请指导老师审核自己的教案,听自己的课。
3、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争取每学年在校内至少上两次公开课,主动邀请同行及师傅对自己进行评课并提出改进意见。
5、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积极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积极申报校级及市县级课题。
6、每学期认真写好学习心得与学习总结。
总之,多听、多问、多讨论、多总结、多观察,在学习老教师经验的同时,自己也要认真学习与钻研,注重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学以致用,多探索,多积累,最终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思路与教学风格。
我相信,有了师傅们的相扶相携,我们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之路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