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
一年来,我校以建设“和美校园品质教育”为引领,以“质量、管理、作风提升”为抓手,强化质量意识,在今年中考中,高中升学人数、职业教育录取人数均创我校历史最高水平,继续保持全市乡镇第一名。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
成绩来源于全校教职工的不懈的努力,更来源于制度的落实和管理的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一、三课联动,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全力抓好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三课联动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一)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通过研讨、培训、检查、评价等方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提升课程开设的质量。贯彻地方课程的开设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每个课程体系都实行“主题引领,模块推进”的方式推进,目前我校已开发了生活实践类、乡土民俗类、学科拓展类三大系列14门课程,课程开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注重自主参与、个性选择、实践体验,满足了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们的需要。尝试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研究与实践,为我校学生发展注入了阳光和活力,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开展研训一体化课堂改革
我校以教育局的“3443”课堂架构模式为理论依据,以我校构建的“一案三步”主体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构建了基于云平台下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名师引领示范课、教师全员达标课”等课堂教学系列展示活动,研究各种课型的具体操作步骤,同时通过开展“同课异构、观课、议课、磨课”等形式,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全力聚焦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真正实现了“让课堂成为一种研究”。
(三)实施小微课题带动
学校重视小课题研究,制定了《课题研究行动指南》,倡导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思路,以小课题研究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围绕“有效教学”这一核心,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实现由普通教师到名师的迈进,以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高来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三研并举,增强研究实效性
(一)直面中考,抓好“考研”
认真组织考试各环节,严抓考试命题与成绩管理,提高考试实效性。抓好考后的教学质量分析,建立学生成绩跟踪分析报告册,分析到每个学生,找出问题,制定可行的改进措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析课程标准,加强“题研”
紧密把握中考命题的动向,以中考命题方向为指针,加强对初中学业考试近三年试题的分析研究,确保不出现遗漏知识环节现象的出现。与西张中学、羊祜学校三校分工合作,了解各单元考点类型、命题重点,以及下一步的命题方向等,进行细致分析,形成双向细目表,并提出下一步的复习策略,连同课标内容一并打印成册,指导复习工作。并依据学科特点,让各学科都构建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授课模式,努力实现一科一模。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加强“学研”
学校分层次确定工作重点,抓好学生分层教学。我们全面深入研究学生,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点。明确目标,分类推进,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分年级确定了工作重点。六七年级:重基础、抓习惯;八年级:急追赶、防分化;强化中坚,加强中等生的优化工作;九年级:定目标、明任务、抓分层、强管理。根据学生学情,建立学生分层档案,抓好各层次边缘生,增加优秀生群体数量。针对后进生实施评价拉动。重视后30%学生的提升,加大对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考核力度。通过人生规划教育,帮助他们选择发展方向,杜绝辍学流失现象的出现。
三、三大协作,增强团队向心力
(一)学科协作。调整评价方案,实行学科“捆绑式”考核,树立“荣辱与共”的大学科教学观。以“捆绑式”考核为指针,引领教师把集体备课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自觉行为,创设良性竞争的互动机制。针对薄弱学科,采取跟进式管理、定期调度、研讨等形式,促进了薄弱学科的转化提升,实现了学科整体成绩的提高。
(二)班级协作。班主任统一协调好班级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实施班级教导会制度。经常性地进行沟通,把好学生的脉,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辅计划,促进班级学科之间的平衡与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
(三)校际协作。与羊祜学校、西张庄中学结成三校联盟,形成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师生共赢的教研新常态。组织各年级各学科组长定期进行交流,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整体进步。三校联合竞赛,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当场颁奖,激励优秀生的拼搏竞争意识,提高了三校的成绩及学习氛围。
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牢牢地树立“管理要上新水平,成绩要有新突破”的理念,乘势而上,攻坚破难,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新跨越,谱写泉沟中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新课程之路。记得大学老师第一次教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时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
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学者继而说到:当今世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类是头脑国家,也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嘿,而你们中国就属于那类躯干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头脑国家。我们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听到这样蔑视的口吻,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我们所经营的教育再不改革,我们将延误下一代,将被时代所抛弃。
可喜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终于在我们翘首期盼下走进了校园。新课程改革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渴望的课堂。“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性评价”……等等这些新的理念让我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然而当我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走向教学岗位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时,却突然不知所措了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既要体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目标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兼顾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成绩时我总是顾此失彼。回首自己的新课改之路,有艰辛有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
记得有次我精心的准备一节精品课时,想把我所学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那篇课文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我设计了采访各国外交代表人物的话剧活动,并安排学生排练,可是上课时虽然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却偏离了原本的教学方向,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随着对课改的进一步理解,我反思意识到尽管我安排了话剧表演,但都是我事先安排好的,那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什么区别呢?后来再一次有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真正的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结果学生的展示让我惊讶连连他们绽放了出乎意料的光芒。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和不断学习中,我觉得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寻找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寻找最适合这一课使用的教学方式。
课改教人深思,实践催人奋进,让我们继续乘着课改的东风,在教学路上继续前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能够参加这次新课改经验交流会,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新课改的成果,交流新课改的经验,我又感到特别激动。上一学期,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全国有名的洋思中学、杜郎口小学为旗帜,结合本校实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我们在自己的班级里,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大家都知道课堂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施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谈谈我的做法及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一、建设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我班有54名学生,以4人一小组,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划分成13个学习小组。(剩下的两名特殊的学生由我来管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没有采取民主选举制度,直接由我来划分的。首先选出13名学习认真、遵守纪律、自觉性比较高的同学为正组长,也是小组的1号;其次再选出13名副组长,是小组的2号(这13名同学相对于正组长来说表现稍差一点);然后再选出后四分之一学生,是小组的4号;最后剩下的学生为小组的3号。我又按照同学们性别差异、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将全班同学合理搭配组合成13个学习小组。其中1号和4号同桌,2号和3号同桌,1号在3号的前面,4号在2号的前面,这样安排他们的座位主要是便于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划分小组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搭建了基本的框架。
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魏书生多少年前就讲过,“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管人人,人人管我。在公平的基础上,各负其责,所以各小组内,组长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1号同学负责检查语文和英语作业,2号同学负责检查数学作业,3号同学负责检查品德作业,4号同学负责检查科学作业。他们每天早晨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都把作业交到的相应的同学那里,然后再由科代表收齐交到各科老师手里。组内每个成员都是组长,其中1号管听写、2号管卫生、3号管纪律、4号管摆放桌子。每一件事都能找到负责的同学,让孩子们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管理自己的小组。
三、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小组长能带领整个小组积极向上。每天早晨的经典诵读以及中午的静心习字,都由小组长安排任务,比如今天要背诵哪首诗,要练习几课的生字,都由小组长安排。每个课间由小组长提醒组员下一节课上什么课,要预习还是要复习,也是由组长安排。比如,下一节课是英语,组长就带领组员读上一节课所学的英语单词或句子;如果下一节课是数学,组长就出两三道计算题;如果是语文,组长就带领组员写生词或预习要学的课文。
四、创设有利于小组学习的环境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引导学生在读完课题后提出问题,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比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我问同学们:“读了课课题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他们经过思考,提出很多个问题,翠鸟长得什么样?翠鸟有什么本领?翠鸟的家在哪里?翠鸟喜欢吃什么?……其实这些问题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我就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先自己解决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小组在交流时,首先由3号、4号发言,1号、和2号做补充或提出意见。这样就避免了3号、4号同学不思考,不发言的现象。同时提醒发言的同学尽量做到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听见,回答问题要完整;聆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听并能提出不同意见或看法。
五、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路边的橡树》一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叹气?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时我在巡视中感觉同学能理解意思,但不知怎么表达,我在旁边一点拨,“工程师看看筑路计划,说明计划能不能改?”同学们说:“不能。”我接着问:“橡树能不能砍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也不能。”然后再分析这个问题,学生就很容易回答了,也就是计划不能改,橡树也不能砍,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所以叹气。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强。
六、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每一种新制度的推行,评价机制是最重要的。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绩不再凸显,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团队的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每个学生每节课的表现,都有值日组长进行详细记录,我也设计好了记录表和评价标准,每天值日班长在班级量化中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值周组长把每周表现好的学习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并评出每周优秀小组和文明之星。期末我们还要评出本学期的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和优秀组员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着一些列的措施,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各小组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