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入学准备的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范文

黄飞

  孩子一上学便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它必然引起孩子生活环境、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和学习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观,教育内容的加深,形象化教学方法的减少等等。因此,只有做好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孩子进入学校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健康向上地发展。那么孩子入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一、身体方面的准备

  孩子未入学前,虽然家长和幼儿教师也向孩子传授知识,但同小学的上课,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而且学习也不是孩子的义务,更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但孩子一上学,学习就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和社会义务而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接受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每天就需要消耗较多的体力,这要有较强的`精力和耐力,需要有健康的体魄。为此,家长在孩子入学的身体准备方面要做到:

  (1)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止疾病,使他们身心健康。

  (2)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

  (4)保护好孩子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眼(视力)和耳(听力)。

  (5)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迷路找民警。教育孩子不能玩水、玩火,拨弄电源开关等,以免发生事故。

  (6)入学前应带孩子到医院作一次体格检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是否有疾病感染,如有要立即抓紧治疗,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二、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孩子在家里,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几乎都有父母细心照顾,在父母照料下生活,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为此,家长要提前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二)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三)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四)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其它用具和图书等。

  三、学习方面的准备

  孩子一上学就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是他们的基本活动,上课是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和培养品德的主要途径。上学之后他们是否愿学、爱学?能否学好?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涉及到学习兴趣、欲望、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等问题。家长要为孩子的学习做准备就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培养。

  (一)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儿童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

  它是儿童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求知欲是儿童力求认识、探索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一种意向活动。孩子对周围不明白的事物或现象,总爱问个是什么、为什么,都想知道,都想懂得、这就是求知欲的表现。

  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就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积极地去探究,也就能自觉自愿,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力,也是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孩子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工具又是书本。家长应经常找一些图画书给孩子看,要经常念一些内容有趣的书给孩子听,这是很有益处的。可以告诉孩子:你看,书里可以让人懂得许多事情的,上学以后,自己识字多。自己就可以看书,能懂得许许多多的道理,那多好!从而激发孩子热爱课本的兴趣,促进迫切上学的愿望。

  (二)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而是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地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当回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做小动作,而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考试等。所以,入学前要培养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便在进入小学后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如早晨起床穿袜穿鞋,然后上厕所、洗脸、吃饭、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合,等待老师上课。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对将入学的孩子说来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所以孩子入学前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如下的学习习惯: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

  (2)看书时坐姿端正的习惯。

  (3)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的习惯。

  (4)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

  (5)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的习惯。

  四、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入学这意味着孩子从家里到了学校,开始了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与许多人接触交往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磨擦和矛盾,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五、如何培养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呢?

  要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请等)。要求孩子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人友好相处,平等相处,平等待人,不逞强、不霸道,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打架骂人。教育孩子关心和爱护集体,遵守班级的纪律。培养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德。

  六、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和教师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专门机构,也是他们获得,度过宝贵学习时光的地方。只有让孩子热爱未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他们才能生动活泼地成长。为此,家长应该以十分高兴、愉快的口吻,向孩子描述有趣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活动。向孩子介绍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带孩子到附近的学校参观,熟悉学校的环境,以便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与向往,使之产生急于学习,乐于上学的愿望,以避免惧怕上学的消极心理。

  教师,是向学生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系统知识的传授者,不仅是学生的道德教员也是生活的导师。

  即然教育与学生的关系这样密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样重要,那么家长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对教师的热爱、尊敬和依恋之情,为入学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打下基础为此,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通俗易懂地讲述教师的作用和重要。

  (2)引人入胜地描绘教师的生活和的情景(星期天批改作业、雨天家访、背学生看病、给差生辅导、半夜备课等)。

  (3)生动形象地讲述各方面人士尊师爱师的故事(领袖人物、科学家、教授、博士等)。

  (4)尤其是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地现身说法地讲对教过自己的教师的崇敬与依恋的情感,以及逢年过节看望教师的情景,如有条件甚至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看望老师,表示对教师的感谢,这种直观的直接的感染,熏陶作用更大。

  (5)可带孩子到学校,耳闻目睹教师的工作情形,让他们观察教师象慈母和蔼可亲关心爱护学生的事实或行动。用上述一切去诱发孩子对教师的热爱、尊敬、从而乐于接受他们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