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学生守则

王明刚

细化学生守则

  在日前结束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提出《中小学生守则》应易行,引起媒体关注。早在去年9月,教育部有关人员就透露,学生守则已启动修订,空洞内容将删除。笔者认为,将守则具体细化,利于学生外化为行动。

  细化学生守则,符合教育现实。《中小学生守则》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xx年,至今已有10年。其间,尽管我们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中小学德育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诸如学生涉案违法、自杀、遭侵害等负面消息频现。这就要求中小学德育工作因时而变,思想和行动“都要抓、都要硬”。作为中小学生德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学生守则的细化既有助于提升思想高度和心理健康,又有利于规范实践力度和行为习惯。这是实现中小学德育建设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细化学生守则,体现指导价值。学生守则真正的'规范意义,在于其内容不仅要内化进学生的精神理念,而且要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而中小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尚在形成和发展阶段,更易接受明确化、可操作的语言和指南。细化学生守则,使抽象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及理想信念越贴近实际,中小学生就越容易理解,知道怎样对照执行,变成自己的实际行为。比如,关于“珍爱生命”的表述,如果对如何关爱他人、爱惜自己进行具体化,那么学生就会懂得不仅不能伤害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而且在遭遇侵害时更知道如何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进而有关违法、自杀、遭侵害等事件就会被有效遏止。这也是细化学生守则产生的实际教育和约束作用。

  细化学生守则,需要学校长期贯彻落实。细化学生守则只是德育建设中重要的一步,更关键的是学生能力与素养教育的“补课”、学校对规则与规范的落实。细化学生守则看似简单,但要养成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必备的生存与发展基本素养则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看到,有些中小学校率先出台细化的学生守则,从规范学生生活细节出发,经过长期实践,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