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政协提案
政协提案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多层住宅改造加装电梯问题已成为群众关心,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据有关部门粗略估计,仅在南京城区,无电梯老式住宅楼约9200幢,涉及居民近200万人。很多居民呼吁要按照“惠民工程”来加装电梯,以改善老旧小区居住条件,提高幸福指数。尽管加装电梯社会意义重大,但由于目前存在众多 “门槛”,挡住了电梯入户路。
一是相关政策法规缺失,审批部门众多。多层住宅改造加装电梯所涉及的审批部门众多,相关政策、规范性指导文件和地方法规一直未能出台,影响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牵头组织缺失,住户意见难统一。旧楼要求加建电梯的很多,但矛盾也不少,邻里关系难协调,要求加装电梯的以老人居多,多数行动不便,怕申报手续繁琐,很难有精力去张罗。不同年龄,不同楼层,众口难调,往往是高层住户强烈要求加建电梯,而低层无所谓,甚至反对,仅靠小业主的力量很难协调。
三是涉及资金多,筹集困难。加装一部电梯,包括土建费用约30~40万元,如果按10户居民分摊此项费用,平均每户需要承担3、4万元。再加上后期电梯养护、维修、运行能耗等费用,普通居民负担不小。
因此,我们建议:
一、调研论证。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牵涉面大,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和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对有意向的各个具体建筑或小区进行充分分析论证,根据不同住宅区类型提出不同的方案供业主参考,分门别类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二、出台政策。尽快出台老式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相关政策,明确实施与监督细则,在项目审批、规费减免、电梯养护等方面给予优惠。
三、规范管理。建议将加装电梯纳入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统一规划,以降低成本。地方政府进行组织上、政策上引导,确定牵头部门,主动推进这项民生工程。
四、简化手续。加装电梯涉及规划、建设、房屋管理、消防、安监、质监、供电等部门,建议在各地政务办事大厅公布加装电梯办事流程图,实现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
五、多元筹资。按照政府适当补贴、房屋所有人可通过动用专有部分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业主结存的住房公积金或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等途径进行资金筹措。房改售房单位也可以作为费用筹集的主体之一。
六、平衡利益。在费用分摊上,建议明确住户楼层高低出资补贴“维保金”,平衡住户间利益。同时,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的经验,将电梯轿厢作为发布广告的场所,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并将该费用贴补到电梯的运营费用中,以适当减轻居民负担。
电梯对于多层住宅的老、少、残居住者而言是一个必须的代步工具,而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购房人,终究要走向老年。多层住宅改造加装电梯工程面广量大,不但可以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还可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宜居城市。为更好实现江苏民生共享战略,建议相关部门统一认识,协调动作,建立绿色通道,尽快解决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问题。
政协提案2
苏州每年出生新生儿8万余人,现有常住0-3岁婴幼儿26.0万人,其中户籍12.6万人,外来13.4万人。尽早将幼儿教育延伸至0-3岁,不仅是广大群众对早期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从源头上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家庭社会和谐、提升苏州城市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我市的早教机构起步较晚,但由于家庭日益增加的早期教育需求与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近年来,发展迅猛,呈遍地开花之势。面对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群众却一头雾水,无从选择。为此,民进市委就如何加强0-3岁婴幼儿早教市场规范管理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全市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的机构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教育部门主管的正规托幼机构。按照“托幼一体化”工作要求,目前我市公办及民办幼儿园普遍开设托班,以接收24月龄以上儿童为主。
二是医疗机构附属设立的早教基地。如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内的儿童发展中心、九龙医院等,发挥卫生部门优势,侧重于幼儿保健。
三是人口计生部门推进的0-3岁科学育儿基地。近年来,人口计生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县区为示范、社区为基础的科学育儿网络基地。目前全市各级已建成投入使用106个科学育儿阵地,累计受教育儿童、家长达20多万人次。
四是社会办学的早教机构。如金宝贝、东方爱婴、龅牙兔、红黄蓝等。这些机构一般都是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即可开张,部分是品牌加盟连锁店。
综上四种模式,前三种模式都是以政府部门监管、公益倡导为主。但这些机构数量少,分布又不均衡,满足不了家长、孩子的早教需求。第四种的社会办学的早教机构瞄准了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它们的出现,特别是一些品牌加盟连锁店,从某种角度讲,满足了部分家长对儿童早期发展日益增加的需求,丰富了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内容。但同时,一大批“作坊式”的亲子坊、妇幼摇篮工程等“散兵游勇”也夹杂其中,在大品牌的激烈竞争中分食一杯羹,客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基本可以用“三个无”来概括:
一无主管部门——未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尚处监管真空。从1998年中国第一家早教机构诞生,到目前早教市场日益受到关注,东方爱婴、金宝贝、龅牙兔、红黄蓝等诸多大众熟知的早教品牌,名称中虽未冠以“早教”的名头,实际上却大多做着早教的事儿。从苏州工商局注册登记处我们了解到,在备案的早教机构中,如果注册名称中出现“早教、幼教”将不予批准;经营范围中也不得出现早教字样。而以教育咨询公司、咨询公司或是亲子园、教育培训中心的名义注册运营,则无需准入门槛。这可以说是早教机构集体打了一场擦边球,是对行业监管的一种规避。
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只负责幼儿园的准入和管理,不负责早教机构的审批、登记,对其也没有监管职责。也就是说,0-3岁婴幼儿的早教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处于监管真空。在这个监管真空里,除了品牌加盟连锁,对房屋设置、课程、人员配备有他们各自的统一规范的标准外,有一部分早教机构并不具备专业资格,或者根本没有办理任何营业执照,场所设置存在安全隐患等,这些都制约着早教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无质量标准——缺乏权威科学的早教模式引领。社会化早教机构的经营者中不乏善于捕捉机会的商人。他们注册成立的初衷注定了其以营利为目的的属性。从培训内容来看,课程科学性并无保障,有的一味迎合家长,纷纷打着国外引进的旗号,如蒙台梭利教育、多元智能教育、感觉统合教育以及奥尔夫音乐教育,音乐、美术、舞蹈、艺术类训练班等,片面注重知识化技能化,而忽略对0-3岁婴幼儿的基础性、全面性教育。凭借这些五花八门的课程设置,各成一派的教材,这些早教机构的收费标准均由其自行制定,完全属于市场行为,没有任何部门对其加以监管。如具有海外背景的金宝贝,主打外语牌,价格有“之最”之称。在苏州,一次性购买12堂课,每堂单价为240元,购买96堂课,每堂单价为120元。因此,被网友怒称为“抢劫摇篮”。
三无教师资格认证——从业人员无需特别资质,上岗前由早教机构自行培训。专业的早教师资,涉及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医学、脑科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而我国至今没有任何法规对0-3岁婴幼儿师资水平作出规定,除我市的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在开始尝试外,尚无任何大学开设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专业。育婴师资质也是近两年才开始由劳动保障部门组织考试、培训。因此,早教机构师资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机构自己培养或是由其他机构代培。培训时间少则10天,多则3个月、半年。总体状况是:骑驴找唱本,边干边学。各家的教育质量、实际效果更是无从评估,缺乏标准。
根据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呼吁政府尽快把早期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充分整合多部门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多元规范的早教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监督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苏州市0-3岁早教指导中心,发挥公益主导作用
积极倡导、尽早组建苏州市级0-3岁早教指导中心,充分发挥中心作为公益性龙头的正向外溢作用。同时,加快推进群众身边的公益性社区早教基地建设,让每一个0-3岁婴幼儿家庭公平地享受早期教育,以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致力服务社会。
二、建章立制,实行行业自律管理
呼吁尽快明确主管责任部门,尽早制定社会力量举办0-3岁早教机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此来对各类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切实落实监管职责。同时,建立苏州市0-3岁早教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双向服务”的桥梁作用,在开展行业规划、倡导行业互助、进行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反映企业诉求、推进技术进步、拓展产品市场、完善社会服务以及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三、科学发展,合理规范课程
建议明确主管部门,研究制定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的评价体系,规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从0-3岁婴幼儿的全面发展出发,关注婴幼儿生命的整体性,不仅能满足其智力的发展,也要促进婴幼儿在体力、情绪、审美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不仅要把婴幼儿作为教育对象,还要注重对家长养育能力的提升,向其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示范正确的教育方法,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使科学的早期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
四是培育师资,加快教育改革
早教师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早教的质量和效果。建议高校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在相关院校开设婴教专业。同时,通过招聘有专业基础的幼教人才或集中培训现有人员作为专职教师等途径,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力争实行0-3岁婴幼儿教养人员准入制,将婴、幼教老师纳入教师职称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政协提案3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社区管理水平的高低、公共设施的优劣直接体现民生水准高低。政府加大对社区管理和投入的力度,能够体现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旨归所在。
近几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民生,做了大量改善工作。但与GDP及财税增长速度相比,政府的财政对对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占比尚需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政府的财政应该加大对以社区为社会单元体的投入力度,在养老护理 、运动健身、文化娱乐、垃圾管理、商业服务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内进行深层次拓展。扩大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职能,实现服务重心下移,构建网格化社区管理新模式,建成沟通畅达、矛盾可控、普惠全民、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辉煌。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扩大社区居委会的服务管理职能,构建网格化社区管理新模式
在社区管理方面,实现体制创新转型,扩大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功能,构建网格化社区管理新模式。
我们建议的网格化社区管理新模式,主要是指充分发挥执政党基层组织的作用,构建“社区—业委会(居民小组)--楼长—居民代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使得群众遇到疑问或者困难时能够及时找到不推诿、负责任的组织,让他们的各项诉求有正常上传的通道,更好地促进城乡基层群众与政府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减少或避免矛盾尖锐化现象。
要研究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的衔接问题。当前特别要强调发挥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两者的能动性,牢固确立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和意识,倡导并支持社区内部逐步实现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
二、加大政府对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五个中心”
社区公共服务可分为行政管理、文体活动、医疗保健、宣传教育、社会福利、商业消费、垃圾处理和治安保障等。我们建议,目前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社区居民,借助非政府组织的社工力量,重点建设五大中心,即: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垃圾分捡处理中心。
1.每个社区都要设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方便市民办理各类与政府相关的日常事务。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除了方便办理市民各类与政府相关的日常事务外,还应该具有倾听诉求、下情上达、上情下传的功能。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举行部委办局和其他政府部门进社区现场办公活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2.因地制宜设置社区文体活动中心
要优先解决开放型文体活动的用地需求,建设小型多样方便实用的体育锻炼场所,配备健身器材并定期维护。建设社区公共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应当全面考虑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和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倡导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满足各类人群的体育锻炼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3.因地制宜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借鉴发达国家的家庭医生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多设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并与地理位置相近的市区两级医院形成快速抢救通道。
4.因地制宜设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中,充实完善为老年人、残障人服务的内容。随着苏州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养老院的床位和档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更多老人心理上无法接受养老院养老方式,因此居家养老是不错的选择。独身子女时代的居家养老是子女不能完全承担的,必须依靠社会和政府的力量。
5.每个社区至少设置一个垃圾分捡处理中心。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有利于节约资源。有的社区明明已经建成了分类收集的垃圾箱,不少市民也知道垃圾应该分类投放,但却不清楚具体该放到哪里。环卫工人在收拾分类垃圾箱里的垃圾时也没有按照科学标准分类放置,而是一股脑儿装运,垃圾填埋和焚烧场的分类收集处理仍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建议政府向市民大力宣传解释垃圾分类处理的功效,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在社区层面建设垃圾分捡处理中心,同时从严管控垃圾中转站和末端处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