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国目前的三大诉讼法,可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上诉状包括民事上诉状、行政上诉状和刑事上诉状,现分别重点阐述如下。
一、民事上诉状的写作技巧
民事上诉状,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民事判决或裁定不服,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时所提交的法律文书。
一、掌握民事上诉状的六个部分
(1)标题:写明“民事上诉状”。
(2)首部:必须分别写明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相关情况。是公民的,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等;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写明全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及职务等。
(3)上诉缘由:上诉人因与被上诉人××纠纷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 (200×) ×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现依法提出上诉。
(4)上诉请求:一般是要求“撤销”原判决(裁定),进而要求“驳回诉讼请求”,或“驳回起诉”,或要求“发回重审”,或要求“部分”或“全部”改判;要求改判的应当具体说明改判的请求。
(5)事实与理由:该部分是上诉状的重点。围绕上诉请求,说明原判决(裁定)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错误,或原审定性错误,或程序违法等。通过事实和证据说明原审错误所在,阐明自己的观点,以实现上诉的目的。
(6)尾部:依次写明上诉人民法院的全称、上诉人名称、上诉日期等,并在附项中列清上诉状副本和有关证据材料的份数。
二、不要过了上诉期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对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应当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起上诉;对第一审裁定不服的,应当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内提起上诉。
三、明确上诉状交到哪个法院,是否提出减、缓、免交上诉费申请
上诉状一般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虽然法律规定可向二审法院递交,但二审法院在接到上诉状后,还要移交原审人民法院,以便原审人民法院能够及时送达上诉状副本。
对于特殊案件,为了担心过了上诉期,可以同时向两级法院递交上诉状。
另外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有些“恶人”告状的案件,如现实生活中欠款已经偿还只是没有收回欠条,所谓债权人凭欠条再次起诉,以此想重复获得欠款,追求非法利益,被告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已经还款的案件,对于这种恶人告状的案件,上诉人是可以“托时间”的,可在15天上诉期快到期时提起上诉,也可采取邮寄方式递交,另在交上诉期限快到时交上诉费或向法院递交减、缓、免交上诉费的申请,这种申请经原审法院转到上级法院,经上级法院决定是否同意申请后,再将决定转回原审法院,这样必然使诉讼的期限长得很多,期间所谓“权利人”或者考虑诉讼之累或者经中间人出面调解,以追求最后较合理的解决。
四、学会确定上诉请求
实践中,不是所有案件都可以要求“撤销”原裁判,也不是所有案件都可以要求“发回重审”,上诉人应当根据原审错误的特点及自己的上诉目的,确定上诉的具体请求。
可以要求“依法改判”的情形:(1)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可要求依法改判;(2)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要求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3)原告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原审却支持了原告诉讼请求的,可要求依法改判,进而可明确要求“驳回诉讼请求”。
可以要求发“发回重审”的情形:(1)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要求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或者要求查清事实后改判)。(2)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可要求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具体包括以下情形:①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②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④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又无法调解的;⑤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又无法调解的;⑥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认为应当判决离婚,对子女抚养、财产问题无法调解的。
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要求二审人民法院撤销原判,驳回起诉。原告起诉被一审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受理后“驳回起诉”的,原告上诉可要求二审法院撤销原裁定指令一审法院受理或审理。
二、行政上诉状的写作技巧
行政上诉状,是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行政判决或裁定不服,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时所提交的法律文书。
一、掌握行政上诉状的六大部分
(一)标题:写明“行政上诉状”。
(二)首部:必须分别写明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相关情况。是公民的,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等;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写明全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及职务等。
(三)上诉缘由:上诉人因与被上诉人××纠纷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 (200×) ×行初字第××号行政判决(裁定),现依法提出上诉。
(四)上诉请求:一般是要求“撤销”原判决(裁定),进而要求“驳回诉讼请求”或“驳回起诉”;或要求“发回重审”;或要求“部分”或“全部”改判;要求改判的应当具体说明改判的请求。因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机关,所以请求“驳回诉讼请求”或“驳回起诉”只能由行政机关上诉时提出。
(五)事实与理由:该部分是上诉状的重点。围绕上诉请求,说明原判决(裁定)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错误,或原审定性错误,或程序违法等。通过事实和证据说明原审错误所在,阐明自己的观点,以实现上诉的目的。
(六)尾部:依次写明上诉人民法院的全称、上诉人名称、上诉日期等,并在附项中列清上诉状副本和有关证据材料的份数。
二、不要超过上诉期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8条规定:对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应当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起上诉;对第一审裁定不服的,应当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内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三、了解行政诉讼可以书面审理
《行政诉讼法》第5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所以当事人上诉状应当尽量充实、完整一些,不要保留一部分等待开庭再陈述,防止“书面审理”不开庭。
四、明确上诉状该交到哪个法院
上诉状一般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虽然可向二审法院递交,但二审法院在接到上诉状后,还要移交原审人民法院,以便原审人民法院能够及时送达上诉状副本。
另外,特殊案件也可以考虑是否提出减、缓、免交上诉费的申请。
五、如何确定上诉请求
一审原告上诉时,如果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可要求依法改判,但具体要求“撤销”还是“变更”具体行政行为,视案件情况而定。
如果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可要求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要求查清事实后改判。
当事人对发回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仍然可以上诉。
原告起诉被一审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受理后“驳回起诉”的,原告上诉可要求二审法院撤销原裁定,指令一审法院受理或审理。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因为我国目前“民告官”难的现状,有些特别案件如果能善于找到一审程序上的错误,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本人曾经代理的一起行政案件,因法院通知的合议庭名单与判决书中合议庭人员不一致,上诉时主要以一审法院有剥夺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为由,最后与行政机关协商解决了问题。
注:其他注意事项和技巧参照“民事上诉状”部分。
三、刑事上诉状的写作技巧
刑事上诉状,是刑事诉讼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或裁定不服,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时所提交的法律文书。
一、把握刑事上诉状的六个部分
(1)标题:写明“刑事上诉状”。
(2)首部:
公诉案件:写明上诉人的相关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等。公诉案件不列被上诉人。
自诉案件:分别写明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相关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
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等。
(3)上诉缘由:上诉人因××(犯罪)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 (200×) ×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裁定),现依法提出上诉。
(4)上诉请求: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认为自己是否构成犯罪、是否认定罪名错误、是否轻罪重判(量刑过重)等填写具体的上诉请求。如:“请求判决上诉人无罪”、“请求依法减轻处罚”等。
(5)事实与理由:该部分是上诉状的重点。围绕上诉请求,说明原判决(裁定)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错误,或原审定性错误,或量刑过重,或程序违法等。通过事实和证据说明原审错误所在,阐明自己的观点,以实现上诉的目的。
(6)尾部:依次写明上诉人民法院的全称、上诉人名称、上诉日期等,并在附项中列清上诉状副本和有关证据材料的份数。
二、弄清楚谁能提起上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0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三、不要过了上诉期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3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5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四、知道上诉状要交到哪个法院
上诉状一般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虽然法律规定可向二审法院递交,但二审法院在接到上诉状后,还要移交原审人民法院,以便原审人民法院能够及时送达上诉状副本。
五、上诉不加刑让被告人大胆上诉
被告人如果认为自己无罪或罪轻,应敢于依法上诉。《刑事诉讼法》第190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六、认为无罪、罪轻或请求从轻判决的上诉,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概括地说,要分析被告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的要件,是否存在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否是精神病、又聋又哑或盲人,是否是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是否属于犯罪预备、未遂、中止、从犯、被胁迫、教唆犯中被教唆人是否实施犯罪,是否存在自首、立功、重大立功,是否已过追诉时效,以及指控犯罪的证据是否依法定程序取得,是否存在刑讯逼供或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的证据,证据是否符合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的要求。
1.是否存在犯罪的故意或过失,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是否有犯罪结果发生。
2.损害结果是否因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3.是否已满16周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是否是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7.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9.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2.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3.教唆他人犯罪的,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4.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15.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6.所犯罪刑是否已过追诉时效。
17.上诉时应该注意提供和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无罪、罪轻的证据;对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指控上诉人犯罪的证据,应当注意是否依照法定程序取得,是否存在刑讯逼供或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的证据。而且证据应当符合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