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40城市规划副中心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规划)昨天起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1楼及“中国上海”等门户网站对外公示,将于年底报国务院批复。15分钟生活圈。
市规土局局长庄少勤表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此次规划的亮点,其中包括24小时运营的生活服务、归属感强烈的交往空间、安全舒适的慢行空间及就业创业机会、优化的住房结构等。
据悉,15分钟社区生活圈意味着15分钟步行低碳绿色出行,就能够解决市民在社区里基本生活,乃至于工作、休闲、学习等需求。这个社区是一个复合社区,面向未来的社区把工作、休闲包括学习、创新需求都包括在里面,意味着土地利用方式也要相应的转变。“社区中还将加大新建住宅中租赁住房的配建比重。”庄少勤表示。
新增城市副中心
规划显示,2040年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同时,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中央活动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
人口控制
规划提出,至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不同需求进行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城市“以人为本”的保障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至2040年,本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从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天花板”3226平方公里,削减到32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00平方公里的“留白”。
中小套型住房
在住宅用地的供应上,可能今后家庭规模会小一点,与此相应的户型会多一些,满足今后创新创业人才不断交流的需要。所以,这个容量在规划当中是留足的,为此市民不用担心今后没有土地供应了,住房用地是充足的。
庄少勤透露,未来住房结构中,一个是中小套型的数量会增加。从今年年底开始增加中小套型的住房供应。第二个方面,租赁房的需求要增加。此外,根据未来人口国际化的需要,今后相应的配置方面也会进行优化。
上海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
8月22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显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提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上海2040》还提出,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中央活动区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也是服务整个市域的城市中心,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山路—复兴路地区、中山公园、苏河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张杨路等区域。中央活动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
另外,面对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人口结构更加多元的未来社会,上海致力于通过对城市品质魅力的不懈追求,成为城市治理成功、全球影响突出、市民高度认同的幸福人文城市。
《上海2040》提出:
构建多元融合的15分钟生活圈。促进各类人群间的社会融合,针对不同人群和家庭类型的多样化需求,调整住房的规模、结构、布局与方式,实现市民住房可负担、可获得;以城乡社区为基础构建15分钟生活圈,充分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均等的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营造优质的社区环境,推动社区交通、就业和公共交往空间品质提升。至2040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100%,城乡社区公共开放空间(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和广场)的5分钟步行可达率达到90%以上。
保护风格独特的历史遗产。对各类城乡历史环境要素进行整体保护,推动抢救性保护的适当实施;注重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兼顾,拓展历史文化保护对象;健全与全球城市相匹配的城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体系和机制,促进历史资源的活化。至2040年,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大幅度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共预算比重。
塑造特色凸显的城乡风貌。保护城市自然景观格局,构筑城市景观结构,营造更多富有人性关怀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培育和发展城市的高品质文化休闲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于进入的休闲游憩场所。至2040年,建成2000公里以上的绿道。
培育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激发全社会的文化活力,鼓励城市文化进一步包容开放,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塑造兼具人文底蕴和创意时尚的现代都会,使得全体市民和国内外来沪人士感受到上海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至2040年,文化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比重达到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