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工作简报
5月24日,昆明市召开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要求,要抓好重点,突出河长主治、源头重治、工程整治、标本兼治、社会共治、依法严治,全力推进深化河长制各项工作。
在下午的推进会上,王喜良要求,我市河长制工作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要正视问题、攻坚克难,切实发挥好省会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全面深化河长制,全力以赴把河长制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从根本上维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要强化大局意识,既要兼顾当前发展,又要着眼水资源的长远利用;既要兼顾城市开发建设,又要统筹生态宜居农村建设,让绿水青山成为昆明最宝贵的资源、最靓丽的名片。要强化创新意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以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完善的制度来推动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治理之路。
王喜良要求,要抓住重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河长制的工作要求,重点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突出河长主治,分级分段深化落实河长制,建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河长制网络体系,明确治理责任,发挥好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河长的优势和作用。二要突出源头重治,把破坏和污染河(渠)湖库的行为控制在源头、遏制在萌芽,着力解决点源和面源污染问题,改善水环境质量。三要突出工程整治,按照“一河一策”要求,抓好工程建设和营运监管,切实发挥好工程设施的环境效益。四要突出标本兼治,系统推进河湖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综合运用搬迁、升级、淘汰等多种方式提升现有产业形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五要突出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市场、政府、社会各方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治理的良好格局。六要强化依法严治,健全涉河法规体系、严禁涉河违法活动、强化日常巡查监管,以最严厉的法制手段,推动河湖治理迈入法治化轨道。
据悉,作为全国较早实施河长责任制并将其纳入地方法规的城市之一,昆明在2008年就在滇池流域推行河(段)长责任制,对36条出入滇池河道及支流进行综合整治。经过全市上下近10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河道管理体系,河(段)长责任制的实施,对探索滇池治理有效路径,促进滇池水质持续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滇池流域主要河道水质逐年好转,2016年,纳入“国家考核”的16条入滇河道水质全部达标,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了Ⅴ类。
5月25日,六安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六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在全市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全面推行河长制。
《方案》明确了河长体系,2017年9月底前,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制体系,覆盖全市河渠湖库。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市级总河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市级副总河长。市境内淮河干流,跨县区的淠河、史河、汲河、沣河、丰乐河、杭埠河等6条主要干流(含流域内的6座大型水库和2大湖泊)和淠河总干渠、史河总干渠,设立市级河长,由市级负责同志担任,分别明确一个市直部门或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副河长。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分别为每位市级河长安排一名技术负责人。
《方案》量化了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4.96亿立方米以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7%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1.7%以上,城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到2030年,全市河湖管理保护法规制度体系、规划体系健全完善,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以上,水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全市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
《方案》细化了主要任务,对21个市直部门、有关单位明确了具体职责,从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六个重点方面细化了具体任务。
《方案》强化了保障措施,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规划约束、落实资金保障、强化考核问责、加强社会监督,确保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