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观后感最新700字1
古今往来,有着许多不平凡的帝王,而我觉得汉武帝刘彻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他与众不同的出生,也预示着一个斩新朝代的到来。
在众多皇帝之中我比较喜欢汉武帝,他的雄才大略,英勇善战等等,都让我十分佩服。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使汉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在谈论他的功绩与过失
汉武帝在位期间,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打击地方势力;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监察制度;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建立羽林军、羽林孤儿和八校尉。统一货币,发行五铢钱;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从政治、军事、财政、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勘定外患,拓土启疆,造成了西汉的盛世。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一生也是声色犬马、荒淫暴虐的一生。他食色不厌,纵情恣欲,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女,后宫所纳美女,竟达七、八千人。他不问黑白,杀人如麻,大起巫蛊之狱,令人闻而心惊,望而生畏。他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在他的晚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不过,汉武帝晚年颁发《轮台罪己诏》,“深陈既往之悔”,实行“息兵重农”的政策,又使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封建帝王能做到这一点的,我还没发现有第二人。
在汉武帝的大一统下有很多的人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这么多的贤人也许汉武帝的统治不会那么成功。所以每一位成功皇帝的身旁都会有忠心的人帮助他。明君糊涂一时,昏君糊涂一世,人无完人,汉武帝这等伟人也会犯一些错误 ,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更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会倾听,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汉武大帝观后感最新700字2
《汉武大帝》这部片子非常好,于是从电脑上连续2周左右的时间,看完了这部64集的巨著,这部历史剧,堪称史诗般的作品,虽然做不到尽善尽美,可相比时下泛滥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所谓宫廷戏、历史戏,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一、皇家的执着、自信
汉武帝刘彻用他超我的自信,向我们彰显了一个伟大皇帝的气魄。似乎是一夜之间,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子,成为老谋深算的皇帝的。这应该和他的母亲王美人和舅舅田蚡的影响有关。只是刘彻没有忘记最根本的一点,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天下是我刘彻的!”他用一系列的手段,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摆脱了任何人的干扰。魏其侯临死前曾说,先皇料想到了一切,就是没想到当今的皇上根本不需要人辅佐,他是500年才出一个的圣君!
二、善于学习、用人
我最钦佩的就是汉武帝的学习能力。国之大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像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汉武帝学的东西应该说挺多的,关键是他能够真正的吸收,融汇贯通,并时常加以实践,而不流于纸上谈兵。比如看人,这是帝王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他就能时常明察秋毫。他时常大胆启用新人,都是以他的眼力为基础的。像卫青,霍去病等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将。而像打仗这种实践性更强的事,他从视察军队,到驰骋狩猎,这些简单的事情做起,最后在对匈奴作战时的战略决策,都恰到好处,着实不简单。能够学以致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岂不也是如此?
三、最后的反思、改进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他到自己晚年的时候还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国库日虚,百姓生活也困苦之极。贤臣多次上奏劝告汉武帝不要再打仗了,他都不理睬,汉武帝也犯了这个错误。值得钦佩的事,他后来出巡,看到了民不聊生,经过艰苦的自我反思后,明白了自己错了,决定不再打仗,并颁发了一道罪己诏,坦陈自己的错误,向天下人道歉,这是难能可贵的。联系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并不是每次都那么成功和值得别人钦佩的,有时也会出现错误,我们能否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向汉武帝一样成为一代明君呢?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很是让人心潮澎湃。而在激动之余,我们更需要思考。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亦是如此,构建和谐社会,促使教育教学科学发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就是我们的重任。
汉武大帝观后感最新700字3
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刘彻,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汉武大帝》他不仅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言,也不仅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族。刘彻他辉煌的史册,《史记》直言了他的功与过,记录的他所在的时代,像史诗一样唯美。汉景帝刘启,与其他皇帝不同,史上记载还是褒奖颇多的,“文景之治”就是例子。匈奴屡次来犯,而刘启的老师晁错却主张“攘夷必先安内”,主张“削藩”,七国乘势而乱,无奈,景帝受压力下令处死了自己的恩师,晁错被腰斩于市,却没有停熄“七国之乱”,景帝也懊悔不已,被称为汉初最冤案。冤枉的晁错。
刘启说话非常有意思,不像皇帝,对皇后说“你怎么来了,回去吧,回去吧”。对丞相窦婴说“好长时间不见你怪想你的”。他也许不是个好皇帝,确是个好人,是个正常的普通人,心中挂念他的母亲,弟弟,老师,女儿和儿子。当必须要嫁一个女儿给匈奴单于时,他难过的无奈,南宫公主远行时,他竟然抱着王志哭了,
很无奈,都不忍心去送女儿出门,一国之君又怎样?慈祥善良的刘启。
一代君主汉武帝刘彻,统治了汉朝几十年,改变了汉朝建国以来60余年被匈奴欺负、骚扰的屈辱史,并彻底将匈奴民族打败,直至俯首称臣。这一伟大壮举,不是随便一位君主可以完成的伟业,而在汉武帝当政时期彻底实现。
汉武大帝观后感最新700字4
高考之后,我们谨慎选择的专业,将有四成同学后悔。一次选择决定不了未来,数据分析将成为第二专业!点图片看详情!
从熟人社会的“份子钱系统”揭示经济 ...
彩礼和份子钱背后的婚礼经济学
曾经,看汉武大帝,我一直以为是战争的场面占主体,此次看下来,从第一集看到52集,我才知道原来真正战争的场面不足10集,而战争中,真正战场的画面又屈指可数!我之前一直以为看汉武大帝就是看战争,看打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会选择重新看,而今,看到这,另我感慨的却不只是战争,还有太多太多!
我忘不了少时的汉武帝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思想的神态,忘不了他看到国母吕后给匈奴人卑微懦弱的回复时气愤,仇恨的火焰,忘不了太后窦氏驾崩时他焦急的无奈,匆匆的脚步,忘不了他杀害窦婴时痛苦悔恨的表情,忘不了他告诉母后,大汉朝的天子,他的名字叫刘彻的坚定。。。。。。太多太多,他带给人们的震撼,感动太多太多,我无法感同身受,更无法用言语表达,曾经,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是陈宝国演活了汉武帝,而今,我才知道,不是他演活了汉武帝,而是汉武帝成就了他!
这一年,他还是孩童,他送刘荣哥哥离开京城,他说以后他会被封为胶东王,这一年,父皇给他安排了卫皖为他的老师,他说,“我的理想是要做三件事,一是要观曲江之涛,二是要读遍圣人的书,三是要驾骏马射猎”他说观曲江之涛,他要去找刘荣哥哥,师傅告诉他,从此再不要提刘荣这个名字,他问为什么,师傅回答,君王的眼中没有兄弟和姐妹,只有江山和社稷!从此,在父皇面前,他再也没有提过刘荣这个名字!
这一年,他被封为了太子,太后又给他安排了老师汲黯,安排了他的伴读韩嫣和张骞。第一次上课他就迟到,不是他要迟到,而是面对老师,他无从选择!他说孔子尊崇礼教,智慧,而老子尊崇无为无智,他说他们的学说水火不容,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面对如此,老师回答不了,父皇回答不了,其实,又哪会有人能回答的了!他坐在一旁,静静聆听两位大学士的争论,争到最后,,两位大学士面红耳赤,没有统一的说话,他冷冷一笑!就是这一声冷笑,他或许已心中释然!其实,每种学说都有他的价值,贵在利用,而不是争执吧!在这充满矛盾的学说中,我们看到了一双思考的眼睛,这双眼睛明亮,有神,他质疑一切,追问一切,是思考赋予这双眼睛,从此用智慧来看世界!
这一年,他开始学军事,开始听到匈奴的历史!当他听到当年高祖被匈奴围困达七日之久时,他火冒三丈,说高皇帝怎肯忍受岂等耻辱!当老师宣读匈奴给吕后的信件并让他们回复时,他没有动笔也不会动笔,他说匈奴只配用剑和皮鞭去回复!当老师给他看当年吕后的回复时,他仇恨之情溢于言表,回复仍掉,桌子掀掉,他愤恨“混蛋,倾黄河之水也洗不尽这封信留给我大汉朝的耻辱,本王爷若此生不雪耻辱,誓不为男儿!”看到这,我被镇住了,心被揪住了!我看到那双眼睛里的仇恨,坚定,决心,我更看到那种民族的气概,使命,荣辱!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他树立并坚定了打击匈奴的决心,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拉开了他武帝的帷幕!
汉武大帝观后感最新700字5
已经是第二次看《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好历史剧,虽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类的穿越词层出不穷,但丝毫不减这片子的可看性。
但是我今天想谈的并不是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而是关于人们对历史人物(针对于皇帝)评价的问题,很多人都说汉武帝并不是一个让民安居乐业的皇帝,而是一个战争贩子在位期间连年征伐搞得民不聊生,但是话又说回来,在那个时代下,匈奴时不时的扰境对汉朝国内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然后再让汉廷给钱给粮给女人,国家在对外的妥协中作出的让步必然会把收回损失的担子加到对底层百姓身上,虽然“文景之治”使得汉朝国力回升了,但匈奴必定不会仅限于抢夺和索要,必然有一天会发动大侵略届时汉亡百姓更加生存不易了。
所以从长远来看,发动一次很可能让GDP衰弱很多的大战来换回一个长期的安宁其实还是一个很划算的生意,假设汉朝的战前GDP是3,战争消耗掉2,但会回来的是可以增长为6的社会环境是不是很划算呢?更何况在武帝晚年已经有修养生息的做法了,所以战与不战的关键在于国家的长久打算。对于当时的汉来说,战争能换来更长久的和平,就算消耗得“一夜回到解放前”也是很值得的。
在这里,我还想说一说关于战争地个人想法。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的延伸,因为两个国家通过政治的联系进行互相对话,本想和平解决争端,怎奈对方不愿意,那么作为愿意的那方也只有持戈而战。战争的最终目的不是杀人,而是以一种牺牲部分人的行为来换取为牺牲的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的行为。当然不是主张战争的人,但是我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国家对另一个自主的国家进行反复挑衅,这样的情况下容忍是一种大度,但大度是要对对方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君子的才能使大度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一个小人,容忍只会使这个小人认为这个大度的人只是因为软弱。就像一只小小老鼠不断的挑衅雄狮,雄狮对小老鼠不予理睬只是因为小老鼠不过就是一直小老鼠,只不过就是在调皮,咱雄狮无所谓;但一旦这小老鼠的挑衅进一步,认为雄狮不过是一头长得狮子皮囊的蠢驴而进一步逼迫,那这一刻雄狮唯一的选择就是宰掉这只可恨的小P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