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

刘莉莉

初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一

短短九十多分钟的片长,却蕴藏着一个社会。

池塘之底是一个小社会,等级分明,制度森严。院长哈森是剥削阶层的代表,冷酷无情,贪得无厌。他残忍地对待那些犯错的孩子们,滥用私刑,为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毁掉孩子们的前途,但没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马修的到来。

是马修改变了这个社会。

面对被摧残了心灵的孩子们,他循循善诱,面对孩子们过火的恶作剧,他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包容。他用音乐之光照亮了孩子们长期阴暗的心灵。

马修是一个落魄的音乐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来到这个被铁门紧锁的院落——这个尘封心灵的地方。一道铁门,囚禁的不只是躯体,还有心灵。

院长根本不懂孩子们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错,就处罚”,在他眼中,孩子们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对,孩子们是桀骜不驯,可这是谁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因后天教育者的不负责任已经沾染恶习,院长还要把他们推入叛逆的深渊。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们屈服,却不曾想过驯服烈马要用温情照料而不是凶狠的马鞭。

可恨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偏有这种人,骑在学生、家长头上作威作福,却少有马修这样的好老师。为什么哈森这种无能又丧尽天良的人能在社会上兴风作浪,马修这种善良负责任的人却不得重用,郁郁而终?这不只是电影,更是现实。

是马修给放牛班带来了春天,试想如果池塘之底没有马修,将会葬送那里所有孩子们的未来。那么,现实生活中没有心灵引导者,又会怎样?我们不能强求每个老师都成为马修那样的好老师,那是不现实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儿?

每一个家长和老师啊,如果你们对孩子们少一分不闻不问,多一分仁爱和关怀,就没有池塘之底。

初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二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让我深感启发。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在四十八年前,马修道义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是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学校里有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和冷酷无情残忍霸道的校长和老师。

他刚到时就发现了一位孩子ー贝比落,贝比若是一位孤儿。而他的父母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但他一直坚信自己的父母会在星期六接他回家。

马修想要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从而建立了合唱团。还发现了一个有极大天赋的孩子ー莫朗奇,他有着惊人般的嗓音,马修看中了他让他在合唱团中担任独唱。这让莫朗奇异常的高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马修也在这一群孩子中获得了他们的尊敬与爱戴。

但好运不长,最后被开除了,但是却在她快要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曾经调皮捣蛋无恶不作的那些孩子们近向他扔起了纸飞机,纸飞机上写着的全是他们对马修的看法与深情的告别,当我看到这时我竟哭了起来。

在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好人,有一颗鲜艳的新,比如说校长因为受制于这学校的制度和学生们的行为的影响变得常常虐待学生,但在马修的劝解下,他还尝试着折纸飞机,还有一次被学生们用头击中了头部,但并没有前去责怪和打骂,而是和他们一起去踢球,校长也变得善良了起来,但还是太专注于名利,最后被开除。

马修他是一名普通的学监,他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也没有创造什么教育理论,但他却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在孩子们的心中,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但就是这样的普通人教会了他们一切改变了一切。

马修老师可以容忍他们的一切处,也可以相信他们信赖他们,给他们一个可以改过自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应该多包容,多观察多了解。

初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三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池塘之底”教育“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都是被放弃的,且及其难管教,但最后通过马修老师特殊的教育方式和通过音乐得到的心灵救赎,学生们最后被马修老师触动,内心也逐渐阳光了起来。

马修老师是个充满爱心、正直、善良的人。同时,他也能给予别人安全感。他很关心学生,懂学生,宽容学生。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马修老师一样的好老师。有一次,我下午回学校上学时突然头晕,和我一起出门的妈妈认为我可能有点低血糖,就给我买了一包奶片让我头晕时吃。下午的第一节是体育课,而我就把奶片放在口袋里。谁知刚开始跳绳时,那包奶片“啪”的一声掉了出来。这时全班都停止了跳绳,一齐望向我。我的心脏不停地加速,心想:“完了,这下全班同学都知道我带了零食,老师肯定也会骂我!”,只见老师朝我走来,我紧张到快无法呼吸了。但是,老师竟然没有骂我,而是捡起奶片,轻轻地递给了我,说:“没事没事,把它放好吧。”我感激地接过奶片,鼻子一酸,竟然哭了出来。也许我是因为刚刚的紧张而哭的,又或许是因为感动而流下的泪水。老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却让我感激至今。

马修老师虽然包容学生,但他也没有完全纵容学生,当学生故意犯错时,他也会惩罚学生。联想到自己,父母、老师有时也会批评我的错误,而我常常对此耿耿于怀,被批评后就很不开心,自己生闷气。我现在知道了,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应该学着去多点理解他们,反思自己。

总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是满满的温暖、大爱和励志。马修老师以他的责任感和信念,通过人性化和艺术化的教育,给放牛班的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遇到一位好老师。

初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四

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让一位闻名全球的指挥家,想起儿时的点点滴滴……。

那年夏天,马修老师来到了一间辅育院,任务是教导一群被大人放弃的孩子。辅育院的校长,是「铁的纪律」的拥护者,校规严厉到连马修老师都吓得倒退三步。

无意间,马修老师发现了这群孩子喜欢唱歌,也具有潜能,灵机一动便成立了一个合唱团。过程中,她发现一位叫莫杭治的小男生,拥有一副如天使般优美的歌声。虽然校长百般刁难,可是他们仍然偷偷的练唱。伯爵夫人知道了这件事,不但前来聆听他们的演唱,也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最后,马修老师因为犯错因而被开除,他走之前带走了一位孩子,后来这个孩子把日记送给了莫杭治。

我身为他们师生之间的情谊而感动,因为马修老师有一颗包容的心,如此做并没有让这些小孩更嚣张,反而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进。他们不再像以前对老师有多的怨言和误解,也才能够在合唱练习时好好配合,成功演唱。他教导学生的方法不像校长,每当有犯错时只会殴打学生。他会去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并讲道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过错,然后再做劳动服务加以弥补。马修老师之所以成功的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就是因为他以「爱的教育」取代了一味的责罚,让孩子们又再一次拥有被关爱以及关怀的感觉。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也更加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活着就一定还有希望,就如同辅育院的孩子一样,只要我们好好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只要功夫深,铁楚也能磨成绣花针」,就是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机会。

初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五

电影的经典部分自然是马修老师将孩子们组建成一只合唱团,充分的给与他们才能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建立自信,赢得尊重。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后来进入到音乐学院学习,使他的将来也逐渐清晰。不可否认,马修确实是一位好老师,他总是想法设法的帮助孩子们,没有私心,有的对工作的热情。记得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个人最难办到的就是没有私心。”但在马修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与之相对比的是院长的行为,院长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迁与仕途。尤其是最后院长在回答是自己创建的合唱团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院长的卑鄙,而马修老师的不与辩解也让我们感到了他人格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两种不同的人:一个是热衷官职,一个淡泊名利,关心的只是孩子们得学习与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马修老师因得罪院长最后得到的是被解雇的命运,这也让我们不由想起了电影开始时马修老师的自叙:当自己在一系列领域受挫之后才来到的这所学校——。也许以前也正因为马修老师的正直行为才不断被人排挤。这也无疑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的讽刺!虽然马修老师走了,但他却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于是在最后的电影画面中, 在马修老师站在楼下面,头顶不断有纸飞机飘落,在身边慢慢盘旋。马修老师的脸上不再有被解雇的失落,带有的是会心的笑容。

在最后马修老师蹬车离去时,佩皮诺主动要求与他一起走,当我们听到电影中的一个声音告诉大家那一天是周六时,我们也豁然想到在电影开始时的哪一个小小的伏笔,告诉我们佩皮诺每周六就会到校门口等待父亲来接他。同时我们心中也涌起了一阵感动,马修老师被解雇这个看似不完美的结局也在这时变得圆满。

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初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六

不只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校长,很多的家长为了减少麻烦,教育孩子往往采用最直接的“竹笋炒肉”形式。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人格就是在观察榜样、模仿榜样的过程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如果采用打骂式教育,不但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形成一种打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心理,无法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易怒人格,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与校长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的是新学监马修。他可以说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看到这片“池塘之底”的光明之处,也相信孩子们充满希望,甚至引领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光亮,给予自己肯定。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儿童,使儿童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发展自我,真正把儿童当做活生生的人去看待,并抛弃自我本位和专制的态度。马修尊重每一个孩子,没有因为一些孩子在背地里唱歌取笑他,或是用墨水球扔他而气急败坏,反而运用及其聪慧幽默的方式换来了孩子们对他的信任。他相信孩子的潜能,让孤僻的皮埃尔发现了自己优美的嗓音。他认可每一个孩子,不会因为某个孩子不会唱歌而取笑他,而是让他当“琴架”,让每一位孩子融入这个合唱团,运用这个集体环境,激发了孩子们自身的优点与创造力。

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时,也决定他的一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给予每一个孩子积极关注,并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就像影片中的马修,他用他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命运。

初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七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钉钉,集体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一、教育要有宽容之心

影片中两种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是校长的那种暴力行动派,二是马修的宽容人性派。校长的暴力致使蒙丹的劣行越来越恶劣,忽视他人的生命,到达杀人放火的地步,他无疑是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影片中的校长也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教师,他们追求名利,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等同的人来尊重,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孩子般来爱护,因此,这种教师注定一败涂地。而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他收到了孩子们独特的爱。在被校长解雇时,害怕被关禁闭而不敢出来送行的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带着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不断地飞出来,宛若花儿朵朵,而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皮比诺,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最终,出人意料地,马修果真带他走了。

二、教育要抓准时机

影片中,马修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同样,马修把孩子们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在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皮埃尔,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马修看穿了孩子的心,抓准时机,在第一段音乐结束时,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是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涯,我该庆幸,我的孩子们都很健康,很可爱,很聪明。做为老师,固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孩子。既然我不会像马修那样伟大,但我可以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欣赏,相信我也会有属于我的教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