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电影观后感1
不得不承认,《阿凡达》在立体感上,还是有些部分超出个人预期的——有鉴于此片的瞩目程度,我得说,这有些难得。开场的第一个镜头,用几颗水滴,就已经显示出极其牛逼的3d感,后面更有大量让人迷失的景深镜头。它似乎有意探索3d电影的新语法,即如何把3d镜头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却又能与叙事融合不显突兀,这在关于人类的段落里特别突出。反而是关于外星世界的展示,也许是为了控制成本,比如主角骑着飞龙、怪兽穿越天空和丛林时,几乎没有主观视点镜头,我所期待的无限风光在眼睛两边呼啸而过的景象,自然也就无从感受了。
但总体而言,《阿凡达》仍然创造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充满视觉奇观的世界。但我会想,如果看的是非3d版,还会这么叹为观止吗?或者,如果《魔戒》系列也是imax3d版,会不会比《阿凡达》更好看呢?我没有答案,但有建议——尽量去看imax3d版,至少要看普通3d版。
至于故事,它真的老套到无以复加,就是典型的西部片:白人来到了印第安人的世界,为抢掠资源而屠杀他们,印第安人奋起反抗——白人就是《阿凡达》里的地球人,印第安人的角色就由潘多拉星球的原住民来扮演。男主角学习骑怪兽和大鸟,活脱脱是学习驯马和骑野牛。从人物设置到剧情走向,无一不熟口熟面。唯一有一点点新鲜的,就是说外星人和他们的圣树的关系,是网络和电脑的关系——放心,这不是剧透,是否知道这点,对欣赏这部电影一点影响没有。
是的,我知道有人会说,这就是一部贩卖视觉奇观的电影,所以故事越简单越没有文化障碍,越容易全球畅销。可在故事上用心的《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不也卖得很好吗?而《阿凡达》,即使我事先已经知道故事很老套,还是不免有一点失望。
总的来说,我感受到了震撼,但这震撼没有超乎我的想象——而我本来认为,《阿凡达》应该是一部能超越想象的神作的。所以,最后我要再次送上一条建议——请把期待值降低一点,再降低一点。
钉子户的家园奇观
一开篇,詹姆斯·卡梅隆就给观众来了个下马威:jake哥哥的棺木被推入一个舱体、jake梦见自己在一个纵深感极强的实验基地被详细研究……戴着3d眼镜坐在巨幕前,观众与主人公似处于同一个空间,伸手可及。真正的“新世界”从jake以化身踏足潘多拉星球,跌跌撞撞惹来一堆麻烦开始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跟随jake进入纳美人的家园,他们的聚居地正是矿物的所在地。
奇禽异兽五彩斑斓,生物灵性让人叹服
据外媒报道,卡梅隆请来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植物学系主任朱迪·霍尔(jodie h olt)为他创造的植物描绘出以科学为依据的细节。他还聘请了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一位音乐教授和一名考古学家来设计潘多拉星的大气密度和一种三声音阶的异族音乐。这些最后则由一组人编撰成了一本厚达350页的“潘多拉星百科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和文化。
地貌 夜里能看到多个月亮
卡梅隆把潘多拉星(pandora)设定为半人马阿尔法星系中的一颗行星,环绕着巨大的波里菲密斯(polyphem is)星转。波里菲密斯星还被13颗卫星环绕,于是在潘多拉星的夜空中通常可以看到两三个“月亮”。长满植物的巨石由于含有珍贵矿产而悬浮在空中。河流从峭壁倾泻而下形成悬在空中的瀑布,异常壮观。
野兽 野兽有六条腿,飞禽有两对翼
在潘多拉星球上,几乎所有爬行动物都拥有六条腿(两对前腿,一对后腿),几乎所有飞禽都有两对翅膀两对爪子,身上的色彩斑斓夺目。除了大型野兽,昆虫和小动物的设定同样充满想象力。比如在树干上爬行的一种类似小蜥蜴的动物,只要你一触碰,它就会张开扇状的双翼,像个直升机又像个降落伞般,发着光在空中飘浮。
植物 巨大“水母”能传送记忆
这星球上的植物同样新奇得让人叹为观止。珊瑚色的螺旋“含羞草”、像蒲公英般漫天飞舞的“圣树种子”、悬在半空能传输纳美人记忆的大“水母”……在这个世界里,植物的灵性与纳美人相通,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尊重,与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烧杀掠夺的行为形成强烈对比。jake与女主角相遇当晚,所有植物发出了荧光,圣树种子飘舞在jake四周,观众席上发出了赞叹。地上的落叶和青苔随着脚步时明时暗。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2
看完《阿凡达》,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我不仅惊叹于它精美的画面制作、震撼于它堪称完美的3D视听效果,更为其悲壮、凄美的故事,以及它所反映的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对人类疯狂地、毁灭性地攫取地球资源强烈挞伐的主题久久不能平静。
Avatar源自梵语,意指天神在人间施展善灵时所附着的肉体,即化身、替身的意思。影片中双腿瘫痪的老兵杰克因为哥哥的一次DNA捐献以及不幸被杀,而代替他来到富含矿物元素“unobtanium”的潘多拉星球采矿公司工作,用自己的思维控制由人类和Na’vi族人的DNA合成并克隆出的毫无意识的Na’vi人。
故事进行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阿凡达》是一部简单的科幻探险类影片。但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那优美壮阔的画面以及自然真诚、引人入胜的剧情发展,深深地吸引着每位观众的心。同时,它给观众的震撼和反思也变得愈加强烈、深刻。
在一次勘探行动中,杰克的化身遭到猛兽追捕而脱离队伍,危难时刻被美丽的Na’vi公主相救,并邂逅了一段凄美、悲壮的爱情:她将他带到巨树城堡,让他看到Na’vi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他却将巨树位置泄露,人类军队大举入侵将它毁灭。在对自然的眷恋和对人类肆意破坏的强烈愤懑中,杰克和公主将各部落的Na’vi人团结起来,用最原始的方式与拥有最先进的人类军队展开血战,并取得最终胜利。
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带着孩童般想象的美丽童话。在那优美的画面中,我们雪藏已久的童年记忆得到释放。那是一个仲夏的傍晚,一个孩童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逐渐闪亮的星星,静静地幻想着属于自己的英雄史诗:和公主美丽的邂逅,无忧无虑地游玩,奔跑于一望无际的草原、巍峨俏丽的山巅抑或风景娟丽的湖畔;爱情萌生于山花烂漫的季节,成长于激情洋溢的岁月,在风雨中经受考验,在悲壮的歌咏中变得永恒……
《阿凡达》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对生命中那种原始美的完美体验,是对现实中因人类的贪婪和欲望而对自然环境、其他物种甚至人类自身暴虐无度的强烈拷问。
当灵魂树的种子飘荡在杰克和Na’vi公主周围,每一只晶莹剔透的种子好似精致的小水母一般在画面中轻轻飘过,我似乎看到童年的某一天日暮时分白杨树纤弱而执著的种子随着暖风飘过眼前;当杰克和公主骑着各自的迅雷翼兽在万米高空自由翱翔,我仿佛重温了童年的某个夜晚梦中挥动洁白的翅膀自由飞翔的豪壮;当看到巨树城堡遭到人类攻击而被连根拔起,盘虬卧龙般的枝干在最后一次享受了阳光的抚慰后轰然倒下,我似乎看到故乡的老桑树林在最后一次用甜美的桑葚送别这群懵懂的少年之后,在电锯冰冷而无情的锯割声中逐渐消失;当看到Na’vi人获胜之后逐一将人类赶上飞船遣返离开,我真不愿去回想现实:锯扔在不停地截断老树的筋脉,而当年那些手握电锯的人已经不在,却将它传到了儿子手中。而他们,当年亦曾接过老桑树临终前最后的馈赠和嘱托……
有些人认为《阿凡达》是一部老套的故事,只不过在3D技术的应用和画面制作方面下足了功夫。然而,它里面所表现出的Na’vi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灵万物的眷顾是如此真切,如此令人动容。它让每位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对自然资源贪婪攫取,带给其他生物和自身永无止境破坏的深深的负罪感和恐惧感,为每位观众上了深刻的一课。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3
其实,像《阿凡达》这样常规的故事,即使不朝“深刻”的方向整,也是可以通过细节设定的丰富化、而带来一些更复杂因而也更有深度的元素的。对电影表现力而言,其实压根就没啥“先天深刻”的主题,只有对既定主题的演绎“深度”、才决定了电影本身的深刻与否。《阿凡达》所选择的主题,什么“反殖民”啊、“环保”啊、“生态和谐”啊,不管认同其中哪一个,在“唯深刻论者”们看来,无疑都是很深刻的、牛A的命题;然而,单单选择这样的主题,并不能保证电影本身是有深度的。对于《阿凡达》的故事,个人认为演绎得过于简单、以至于过于浅显了一些。我不需要它从深层次“打动”我,但我希望它能在需要观众情感参与的时候“煽动”我、好让我忘掉自己是在看电影而想跳进画面去和主角们一起大杀四方。
从大的方面来说,《阿凡达》对于剧情冲突的设定,是简单的正邪对立、非黑即白;而在每一阵营内部,也欠缺多样性,彷佛两块铁板在那相互碰撞,阳刚的氛围是有了,但稍微有些傻气。此外,这样一种简单对立关系的最大不良后果,是角色形象的单一。本来我以为在人类雇佣军这一方,应当是有不同意见的,特别是军事指挥官和行政首脑之间,其想法应当有细微区别才是,那样会使故事与人物都更立体化,可惜没有。作为一个整体,人类似乎是坏人,Navi人都是好人,坏人中的好人(主角和他的朋友们)的作为也是常见的典型;而且,每一个角色群,他们的想法都是单一的……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再“萝卜丝特”,也是老老实实、循规蹈矩的“萝卜丝特”;大家不妨想想:权老实再强壮,能敌得过未央生的俊俏风流么?所谓“神作”,是千万不能老实的(有不知“权老实”、“未央生”为何方人氏者,请致电小学语文老师强烈要求补课)。
“神作”的帽子很大、却很简单,不掰开了细说,是难以下结论的。以上说的都是“必要条件”,不具备铁定成不了“神作”;但是反过来,即使必要条件全具备了,那还得看电影整体以及各方方面面执行得如何,才能充分地下结论。
就电影故事而言,想必大伙都知道了,《阿凡达》的故事比较简单,也一点都不深刻。说白了,影片情节在大的层面上是太空版的殖民与反殖民斗争,在个体层次上则是一个跨越种族的爱情故事,都没啥新鲜的。但是,这种设定对电影而言是“萝卜丝特”的——换句话说——是足以支撑起电影叙事需要的。直观地说,一个“萝卜丝特”的故事给人的感受有二:一,既靠得住又不牵强。《阿凡达》的情节设定,基本上没有让人觉得荒诞或者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像那种在其他大片中常见的“危险总是追着主角走、但总是差一步”的情形基本没有。我一向比较佩服卡梅隆玩弄桥段的能力:他总是能将一些本来是俗套的东西,调度得让观众感觉“本应该如此”,这就是“萝卜丝特”的真谛;另外,影片故事“萝卜丝特”与否,还可从编导钩织情节背后的诚意与努力来略窥一斑。一般而言,从“诚意”来看影片的质量是很不靠谱的,因为没有哪个片方会在宣传时强调自己“没有诚意”。这里关键得看“人”,电影制作“人”里的核心是导演,导演实沉了,这电影的故事也“虚”不到哪去。向来崇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卡梅隆,绝对是好莱坞最“实在”的导演之一,再加上长达十年的打磨,包括对整个潘多拉世界的设定,积累了如此丰富的“营养”,《阿凡达》这个“孩子”想不强壮都难。
但是,一个“强壮”的、能担当得起整部电影架构的孩子,未必是顾盼生辉、富有魅力的孩子;而在个人的字典里,“神采”才是一个能达到“神作”级别的电影故事所具备的充要条件。《阿凡达》的故事,尤其是中间部分对于潘多拉星球地貌生态、以及Navi土著文明的展现,完美地弥补了通常大片第二幕比较沉闷无聊的缺陷,使得整部电影感觉非常紧凑,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也似乎过得特别快;不过,这个故事最终还是流于常规,因为可预期的转折与结果而缺乏惊喜,无法带给人新鲜的感触。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4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总是能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惊喜,假期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几天前就突破《泰坦尼克号》票房奇迹的科幻电影《阿凡达》。
在未来世界,人类为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开启了阿凡达计划,以人类与纳美人的DNA混血,培养出人造生命体——阿凡达,以人类意志思维控制,用来在危险潘多拉星球生存活动并谋求巨大利益。受伤后以轮椅代步的前海军陆战队员杰克,自愿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美丽如诗的潘多拉星球。然而,杰克在纳美人接触且结识了萘蒂莉后,却面临一场意想不到的浩劫,同时也展开了这位为现实所逼的英雄一段探索和救赎的旅程……
阿凡达的故事依旧是经典的美国大片的传统套路,但值得称赞的是电影的3D特效,为我们展现了潘多拉星球的美景:悬浮在空中的山与瀑布,神奇的动植物,唯美的朝圣之处,每一个场景都是精心设计的,给感官带来强烈的震撼。电影中的打斗和追逐场面长达几十分钟,无论是在荒野上奔跑,还是在苍穹上飞翔,或是人类与当地生命的战斗,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投入剧情之中。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又在于它通过人类在潘多拉星球破坏当地生态来谋求利益的故事暗示了人类如今对于地球的毁灭,而最终人类通过暴力妄图占有潘多拉星球却被当地生物赶走也正告知人类:总有一天,地球会将人类对它所作的一切还以人类自己。《阿凡达》这部电影如同其他电影一样,将里面的人物的性格都在某一方面扩大化了。人类的贪婪和纳美人的善良呈现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残忍。而人类在潘多拉星球所做的一切,就如同当年的英国人在新大陆所做的一切一样,在利益面前,人类总是会做出不理智的事。
一部电影不能改变人性,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思考一些、改变自己一些。对待他人,有时我们或许应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只懂得去侵略、去进攻,而不知去温和地接纳别人,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即使知道了自己是错的,也却总是不愿意去改变一些事情的形成模式。这种没意义的坚持,在很多时候,不仅伤害了别人,最终也一定会伤害自己。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5
昨日,妈妈带我看了盼望已久的电影大片《阿凡达》,简直不可思议,好看的完全超乎想像!
电影主要叙述在未来世界中,人类为获取另一星球——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并以人类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的土著)的DNA混血,培养出身高3米的“阿凡达”,以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以及看采矿产。受伤的退役军人杰克,同意理解试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可是即将发生的一场浩瀚壮烈的世纪冲突。从中他也将获得了空前的启示……
人类用大规模的现代武器,袭击潘多拉星球时。看到纳美人那么原生态的完美家园忽然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而娜美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强大袭击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发出一阵阵悲哀的惨叫声,他们是那么无助,那么可怜。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好痛恨人类这种野蛮的侵略行为。大家都听过周杰伦的《牛仔很忙》吧?里面唱到“很多人不长眼睛,嚣张都靠武器,赤手空前就缩成蚂蚁。”是呀!不能靠自我武器强大,就去霸占不属于自我的东西,破坏别人完美的家园。我真心的呼唤人们必须要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家园,真心的呼唤世界和平!
同时,电影中的犹如仙境的自然景色,豪华的战争场面从天空打到森林。纳美的勇士骑着空中飞禽与人类的战机对抗,森林里纳美的勇士骑着马一般的生物与人类大战,加上雄浑的音乐,让人热血沸腾!
直到此刻,《阿凡达》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美轮美奂的战争场景还深深地浮此刻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