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孙小飞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1

就在昨天,我老妈和我的好朋友何宁远一起来到了南京紫峰大厦卢米埃影城,观看了当今最火爆的科幻大片——《安德的游戏》。

影片讲述了未来的世界,人类为了对抗外星虫族"formics"的威胁,成立了国际联合舰队,并在孩子的身体里植入了监视芯片,以选择最聪明、最能干、最优秀的孩子加入战队。主人公安得·维京幸运入选,并在战斗学校中与他人竞争,最终脱颖而出,晋级到位于遥远星球的军官学校深造。在指挥官马泽·雷汗的严格训练下,安德的能力很快得到了提升,并带领他的队员在模拟战中队抗敌军。结果安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马泽·雷汗指导下,彻底打败了蚁族。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游戏,结果在把蚁族消灭之后才发现这是真正的战斗。在后悔中,安德回忆起了当初军训时的梦,为了弥补灭族的过失,他来到了虫王的面前,并保护了虫王的后代。

看了这部科幻大片,我为主人公安得与虫族感到深深的同情。安德是一位聪明、机智、勇敢并善于利用周围事物,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甚至是完美的孩子,在竞选中,因为他十分有才华,所以常常受的排斥,但是他用他那超乎常人的理解能力,震撼了所有的孩子乃至格拉夫上校;在战斗中、在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安德再一次运用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智慧与勇气,在战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他同情虫族,他常常想用谈判的方式来换取和平,但却被长官们欺骗,并犯下了灭族之罪。而虫族本想和人类友好相处,但却惨遭灭族,尽管如此,当安德来到虫王面前时,虫王不但没杀害安德,也没有责怪,反而擦去了安德的眼泪,这不难看出虫王是多么的善良。

我知道这是虚构的故事,但我却恨透了故事里的长官,他们剥夺了孩子们的隐私权,利用了孩子们,并毁灭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年回忆。他们自私的利用了孩子们身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并残酷地用自己先进的武器,宰杀了蚁条又一条的生命,狠心灭掉善良的虫族,在这些长官的身上我看不到一点人性。

希望《安德的游戏》早点出现续集!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2

选取一批天才儿童作为战争的主角,这是第一次看到。也只有在外太空和对待外星人的战争中,才会采用如此出乎意料的手法,演绎“战争不过一场游戏”这个主题。

没有看过原著,没有听过剧透,完全抱着看完预告的心情看完这部片,不得不说,我震撼了。

安德的成长一开始便冠上“天才”二字。成长和军事谋略几乎天然形成,观众只要期待一个英雄的诞生即可,他的心理活动其实只是一个儿童该有的温馨片段罢了。

如此一个既定“英雄”的出现,似乎观众们早已会料到结局。但是从学校到战争,从地球到外太空,从模拟失重训练到实战,每一个片段,你都能看到科幻的力量,看到小演员们契合而自然的搭配。不得不说,他是儿童为主角,却能让成人看的电影。数百个美工合作下,你几乎都想进入其中,参演其中。

在结局部分,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在最后一场战役的开始,到星球的毁灭,火焰的蔓延和燃烧,整个舰队在毫无保护的攻击下毁灭,不知道其他看过的人,有没有体会到那种心脏的震动。

出乎意料的结局,情理之中的杀戮。

一场少年们的游戏,最终赢得了地球永久的和平,

如此清晰而震撼的转化,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一场游戏被冠上杀戮的真相后,喜悦和成功伴随的是悲伤和灭绝。

而“少年”也定义为毁灭一个“种族”的杀手。

人生不过一场游戏,而游戏也是一场人生。你当作游戏的开始,却是真实的表现。少年们轻松惬意的操作着模拟数据,却没有料到背后是真实的几千人舰队在听从指挥。

放弃了整个舰队,赢得了游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那流下的眼泪,才如此的无措和悲伤,仿佛一个只是打着游戏的孩子突然料到,糖果里包裹的是甜蜜的血液。

安德的游戏这个名字很好的体现的这部片的主题——英雄的名字,是安德,这是一场他所导演的游戏。

当小演员巴特菲尔德修拔的身形在指挥台上从容不迫的指挥,锐利而智慧的眼眸里透着坚定和泪水时,谁能听到一个少年的心,在慢慢碎裂。

我深深的喜欢上这个演员。正如我喜欢这部电影。

虽然它有很多的不足,但它完全符合我对科幻片的要求。它让我看到了最震撼的特技效果,让我体会到战争的快意和最后的深思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3

安德的故事对我们青少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纵使我们无法拥有安德的天才,但安德的身上依然拥有着我么最最需要的品质:忍耐和独立。或许因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压力,我们越来越难以忍耐周围的事物,有时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便往往会触发我们心中的怒火,但与安德面对的压力相比,我们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也学着适当忍耐一下呢?我相信,这样会减少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矛盾。

另外的一点就是独立。由于时代的进步,我们中的不少人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我们往往欠缺一种独立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缺乏独立意识往往意味着将被淘汰,道理人人都懂,父母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总有一天跌倒了你只能自己爬起来。培养独立性,就是培养竞争力,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此,我由衷地把安德视为我心中的偶像,他教会了忍耐,独立,拼搏,这才是一个偶像所应具备 的素质,正如他在书中表现的一样,安德永远是做的最优秀的那一个。希望所有像我一样的同学,特别是喜欢挑战,喜欢做别人不敢做的是,喜欢在绝望中诞生的人,都去找到这本书读一读,它对你的启示性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你会庆幸在你年轻的时候读到过这本书。

另外的一点就是独立。由于时代的进步,我们中的不少人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我们往往欠缺一种独立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缺乏独立意识往往意味着将被淘汰,道理人人都懂,父母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总有一天跌倒了你只能自己爬起来。培养独立性,就是培养竞争力,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此,我由衷地把安德视为我心中的偶像,他教会了忍耐,独立,拼搏,这才是一个偶像所应具备 的素质,正如他在书中表现的一样,安德永远是做的最优秀的那一个。希望所有像我一样的同学,特别是喜欢挑战,喜欢做别人不敢做的是,喜欢在绝望中诞生的人,都去找到这本书读一读,它对你的启示性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你会庆幸在你年轻的时候读到过这本书。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4

今天听说出了新片------<安德的游戏>吃完晚饭顺道去看看。

真的很震撼我。

有人说画面感不强,相对于投资上亿的科幻大片,画面的震撼感的确一般般,还没有将我心目中最强画面<阿凡达>打败,但是我不得不说,剧情真的很好,将一个钢铁机械世界里,孩子的聪颖和与生俱来的怜悯之心刻画的惟妙惟肖。

小主人公---安德,有一个暴力地哥哥和一个感性地姐姐,但是他聪慧而敏感,一直认为自己的出生是因为哥哥姐姐的被淘汰。自卑且倔强。

终于因为他的过分出类拔萃而遭到其他学院的孤立排挤以及过分针对,但是也因此得到长官们的注意------这个孩子或许,即将是未来的指挥官!面对同伴们的嫉妒和恶劣对待,如豹子般敏捷的抓住对手的弱点,并且一击既中,迅速控制对放的心里。因为他非常了解他的敌人。

从一开始的锋芒毕露,到后来的隐藏自己从而拉拢同伴,获得好感,我不禁为这少年的智慧和心计感到震惊,一群还未满15岁的少年们。但是同时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孩子总归是孩子,或许他们一开始对你不友善,但是他们总归是无害人之心的,尽管他们如此聪慧。在你对他们发出友善的讯号时,他们可以立刻以真心回复,这个值得我们这群成年人们去学习。背后捅人刀子是多么可耻地行为。

到最后得高潮,当得知自己无意之间毁了虫族的家园,牺牲了自己一千多名同伴,少年瞬间崩溃了,他冲他的长官咆哮:你是个骗子!尽管他的长官们告诉他,他是一个superhero,他拯救了全人类,但是他懊悔他愤怒,他说自己不是英雄,是一个可怕可耻的侩子手,如果知道这是一场真的战役,他不会那样设置作战方针。对的,他想和虫族交流,想得到它们的想法,他想帮助它们,而不是毁了它们。显而易见,他的.长官们并不是这样想。

在孩子们的时间里,不存在非我族类,赶尽杀绝这个意识,他们非常善良,且容易相信别人,而我们正是利用了他们的善良,慢慢摧毁他们的童真。我记得电影里有个女上校说,这些孩子们如果有机会回到地球,那么她的工作就是治愈他们的战争心里创伤。我可能有生之年都不会有机会经历战场,去看你死我亡的场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隐约觉得我可以理解女上校说的话,战争心里创伤可能无法治愈,甚至毁了一个少年,我们为什么非得那么残忍的让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去体会,何其无辜。

但是最后这部片子还是让我感动了,那一段不足20分钟的结尾,才让观众看到这个少年正真引人注目的原因,他的勇敢善良以及真诚为他也为虫族获得了重生。只身一人来到虫族内部,面对虫后的利抓毫不畏惧,却是对它默默的流泪,阐述:你快死了吧。但是你放心,我会带着尚在蛹里的新虫后,为它找一个新的居住地,我发誓!

这部影片吸引观众或者说是我的,并不是投资上亿、画面如何,而是一顿成年人里那些异军突起的善良聪颖的少年。

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

善良,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品质,为何要因为自己的私欲,一点一点抹杀了。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5

《安德的游戏》是近年好莱坞商业科幻类型片中比较硬的,理解原着精髓,故事设定尤其严谨,叙事流畅有力。看之前一直担心好莱坞近年改编经典科幻作品总是流于程式化太空歌剧和视觉奇观,《侏罗纪公园》到《我,机器人》等科幻电影都过于迁就或者炫耀好莱坞团队制造奇观的能力,而失去了原着中严肃科幻精髓,但《安德的游戏》做到了两者兼顾。

“安德系列”是风靡西方多年的系列科幻作品,最早的《安德的游戏》短篇于1977年面世,之后为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奠定科幻江湖地位的《安德的游戏》长篇于1985年在北美出版,后来又陆续出版了11本,在世界科幻界享誉颇丰。但《安德的游戏》作为电影直到现今才面世,是生而逢时、极为应景的。

一、未来属于游戏一代

《安德的游戏》故事设定在不久的未来,可怕的外星虫族入侵地球,人类在付出伤亡数千万的代价下赢得胜利,为了抵抗虫族的再次入侵,人类选拔十来岁的少年到一个外太空的游戏基地进行训练,以游戏模拟虫族进攻来培养少年们的战术和战略,作为抵抗虫族再次入侵的最大。

我没有查到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安德的游戏》面世后的西方国家的社会反响和业内评价,但“少年游戏天才拯救地球”曾几何时太像一个儿童故事的设定——满足少年梦想的英雄情怀。但在全球电子和网络科技空前发达的今天,这种构思可就不是闹着玩儿的了。电子科技发展起来以后的游戏,早期的街机游戏,到单机游戏、网络游戏,一度是成年人眼中令青少年玩物丧志的洪水猛兽,这种情况随着新世纪以来各种电子竞技作为正式比赛开展而有所改观,但游戏毕竟是游戏。

其实游戏是一种足以深刻影响人类未来的文化,尤其是网络游戏,每一个玩家面对的不仅仅是电脑屏幕,而是屏幕背后聚集了千万个真实玩家的虚拟空间,而虚拟空间本身除了奇幻色彩的设定之外,所有玩法、升级、战略都需要极高的策略意识、团队意识和应变能力,谁说这些意识和能力在现实中是不需要的?游戏教给青少年的,可能是中国教育都一直缺失的。那么,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就接受了远比前人高级的竞争训练,他们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模拟如何在竞争或者斗争中生存下去并且团队配合作战,他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

当然,你可以反驳说,为什么有些人玩游戏却玩物丧志?就像很多人读《红楼梦》只当琼瑶一样的言情小说看一样,这是没办法的事。

《安德的游戏》最伟大之处,在于在上世纪70年代就看到了科技发展的这种趋势,即未来是属于游戏一代的。小说中的安德(Ender)是一个11岁的男孩,天生具有强烈的战斗意识,从一起到太空基地受训中的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了指挥官。太空基地训练的方式是模拟军事化训练,将虫族的文明形态、战斗力和作战模式量化分析,然后一步步教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如何战斗。

对于这帮孩子来说,对战争的认识是从游戏开始的,因此他们理解非常快,而且更纯粹。甚至当他们以为还在进行模拟战争的游戏的时候,就已经在实际的战争中了。未来的战争中,他们不用体会到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视野开阔、反应敏锐、洞悉敌我军情和心理做出判断下达命令,即可一战功成。

二、人类成长的悲剧

小说《安德的游戏》主要讲述的是少年游戏天才被成年人政治利用,赢得了对虫族的战争。电影保留了这部分的主题又强化了安德这个游戏天才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中的孤独感,尤其安德在知道了哈里森福特饰演的上校真正的目的和计划之后,十分痛苦,在成年人眼中,战争中获得胜利是最重要的,而在安德眼中,“赢得胜利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中精灵般纯真亮相的英国童星阿沙·巴特菲尔德饰演的安德很有说服力,虽然比《雨果》时有了很多少年成长中的青涩气息,但他将清醒、纯粹而勇敢这几种元素融合得很不错。这个时期的少年心思简单直接,全身心投入战争训练中时心无旁骛,而政治阴谋上,人类在少年时期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成年之后的老谋深算,举世无双的少年“救世主”安德的游戏天才被利用。

导演加文胡德十分看重战争前后安德的心理,他对姐姐的思念、在团队中被另眼看待都强化了他天才的孤独感,同时在保留一个巅峰在望的英雄内心的情怀。在这个不完美的、被利用的救世主背后,影片试图表明,人类最纯粹、敏锐的感知、理解、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在少年成长时期,而过了这个时期,人类就要学习太多不那么光明的社会斗争经验了,这是人类成长的悲剧。

三、科技能否化解文明冲突

安德作为少年天才救世主,一战功成之后觉得自己是“种族灭绝者”,因为他觉得“胜利的方式是最重要的”,而且与虫族之间的战争或许可以通过“对话”避免。其实在两个星际文明的冲突之间,往往是比较残酷的,比如在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舰队想毁灭地球太容易了,因为文明发展等级完全不可同年而语,所以刘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的理论——两个彼此陌生的文明遭遇,你最好用全力歼灭对方,否则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干掉对方,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在科幻界,一直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存在,星际之间是彻底的对立或者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还是可以彼此消除误会和平共处,有着对印第安种族灭绝的殖民罪恶文化阴影的美国人,一般是反殖民文化的,从西部片变种《与狼共舞》到科幻巨制《阿凡达》都是反殖民文化。《安德的.游戏》中,地球人类曾经被虫族入侵,于是虫族成了人类永恒的敌人,形成一种天然合理的认识。

片中有个设定很有意思,在“意念”这个层面上,不同文明之间可以交流的。安德在一次心理游戏中,遇到了虫族女王“意念”潜入游戏中试图与他对话。直到虫族灭绝以后,他才彻底领悟游戏中的意象来自虫族文明统治者的“意念”,因此他觉得这一场战争本来可以避免。

当然,这是一种反殖民文化背景下想象出的理想状态。但这里有一个科技发展程度作为前提,即安德的那套心理游戏,这个开放式的游戏为未知的意识形态打开了一扇门,能够让异星文明的“意念”进入,虽然现在还不能实现,但起码小说和电影在表达一种道理,即文明发展程度越高,陌生星际文明之间能够对话的几率越高。影片将这一设定放入,强化了安德成长的痛苦与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本身与科技文明关系的忧虑,在人类的眼中,科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打倒另外一种文明,还是为了自身更高层面的发展?

四、游戏设定下的严肃电影观

解释了上面那么多影片要表达的东西,是因为很多看过原着的人觉得《安德的游戏》像流水账,而没看过原着的觉得这是一个儿童片,小孩子打游戏当打仗,有什么好看的?其实《安德的游戏》看似儿戏却做到了相当程度的严谨。影片大部分时间貌似在“军训”,有点让人不耐烦,怎么还不开始打仗?殊不知,在好莱坞商业科幻片养成的观影经验背后,《安德的游戏》中的战争在不觉间已经开始了。

之所以说严谨,从叙事上看,影片严格按照一个少年救世主的成长过程,而且战争天赋和反战意识的思辨两面,影片也一直在做铺垫。心理游戏是一个伏笔,而现实中与邦佐的冲突更与他毁灭虫族星球之后的反应前后呼应。而在世界观设定和美学呈现上,《安德的游戏》真正做到了特效为故事服务,故事扎实地层层递进试图探讨严谨的主题,影片大部分在太空基地完成,训练过程中在未来感的空间中呈现的是规范、严格、统一的军事化美学,失重状态下的战斗训练很有想象力。

电影最好看的地方在最终决战,安德以为是一次演习作业,他站在指挥台上前面大屏幕呈现出作战现场,他挥舞双臂语速极快地进行指挥,全方位呈现的战斗场面气势恢宏激烈无比。一般科幻片最终决战都是主人公现场作战,飞天入地甚至穿越星际太空,但《安德的游戏》的决战呈现得既符合原着又充满想象力,这对所有玩过游戏的人来说,是多么梦寐以求的场面啊。

罗大佑曾经在《未来的主人翁》中表达了对现代科技发展影响少年儿童成长的忧虑“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其实科技的发展是必然的,电脑一代或者游戏一代才是真正的未来,真正影响未来的主人翁的不是科技层面,而是现有的成年人形成的社会文化。片中安德与上校的矛盾是一种象征,一个少年游戏天才被政治利用,比喻人类文明在现有阶段的成长悲剧,而关于文明发展的终极问题,影片的探讨没有跳出科幻作品的路线,但关于科技改变未来这件事上,以少年救世主为题,影片态度还是挺严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