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刘超列传》原文及译文

阿林

《晋书刘超列传》原文及译文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伦以为征东长史。伦诛,坐免。成都王颖辟为掾。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委长沙王乂奔邺,盛称乂之非。玫浮躁有才辩,临漳人士无不诣之。詹与玫有旧,叹曰:“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卒不见之。

  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天门、武陵溪蛮并反,詹讨降之。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其后天下大乱,詹境独全。镇南将军山简复假詹督五郡军事。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元帝假詹建武将军,王敦又上詹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陈人王冲拥众荆州,素服詹名,迎为刺史。詹以冲等无赖,弃还南平,冲亦不怨。其得人情如此。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

  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及敦作逆,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击败之。贼平,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赐绢五千匹。上疏让曰:“臣虽忝当一队,策无微略,劳不汗马。乞回谬恩。”不许。以咸和六年卒,时年五十三。

  (节选自《晋书·刘超列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詹幼孤”中的“孤”是指父母双亡。“失怙”一般指丧父,“失恃”一般指丧母。

  B.古时四川为益州部,下设蜀郡、巴郡、巴东等郡。因为治所在成都,“益州”又成为成都别名。

  C.“假”“领”和“行”“权”“摄”“典”等在古代都表示代理官职的意思。

  D.“食邑”是指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B.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C.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D.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詹从小多有不幸,十多岁时祖母去世,又遇居所倒塌,但他依然孝性不改,深受世人的肯定。

  B.应詹与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有旧交情,但当诸葛玫像乐毅那样背信弃义,就始终不愿意和他相见。

  C.应詹不仅军功颇多,而且以真诚之心来安抚少数民族,使“诸蛮”深受感动,在动乱的年代也保持了辖区的安定。

  D.应詹累建军功,受到了皇上的特别嘉奖,但应詹并不居功自傲,而是认为自己并无功劳,希望皇上收回对他的嘉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

  (2)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

  参考答案

  4.C.典:掌管

  5.B [解析]本题在断句时,一要注意主语的转换,二要注意几个关键词语在断句中的作用,如“寻”(不久,表时间的变化)、“一无”与“唯”的对应。

  6.A [解析] “遇居所倒塌”是原文没有的意思,“居丧毁顿”的意思是他在“居丧”期间悲伤得身体都全垮了(“毁顿”)。

  7.(1)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他的财物即使被侵占,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他还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5分,关键词“性质”“校”“称”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2分)

  (2)应詹就召集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破铜券与他们订立盟约,当地夷人都感念应詹的情谊,数郡都没有忧患。(5分,关键词“蛮酋”“怀”“无虞”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2分)

  参考译文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应璩之孙。应詹幼年便成孤儿,得到祖母抚养。十余岁时,祖母又去世了,应詹为祖母服丧时痛不欲生,扶杖才能支撑而起,于是以孝顺闻名。家中财富很多,应詹年龄稚弱,便请同族人共居一处,把资产交付给他们,感情如同至亲,人们由此觉得应詹不同寻常。二十岁左右便知名,性情宽宏雅正,别人虽然有时冒犯他而他却不与人计较,以学艺文章著称。司徒何劭见到他说:“此人是个君子啊!”初次起用于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司马伦任他为征柬长史。司马伦被杀,应詹受牵连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马颖起用他为掾。当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背弃长沙王司马义而投奔邺,大谈司马义的过错。诸葛玫浮躁而有才气和论辩能力,临漳人士无不趋附他。应詹与诸葛玫是旧相识,感叹道:“诸葛仁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始终没有去见诸葛玫。

  王澄任荆州刺史,暂任应詹督管南平、天盟、亘噬三郡军事。盗堕倾覆时,尘詹挽袖捋臂流着热泪,劝说王澄前去援救。王澄派应詹撰写檄文,应詹提笔成文,辞义壮烈,见到的人都慷慨激昂,然而最终没有成行。天门、武陵山溪中的蛮人同时反叛,应詹讨伐降服了他们。当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恨,共同谋划反叛。应詹召来蛮人首领,破铜券与他们结盟,由此当地蛮人对他心悦诚服,数郡都没有忧患。此后天下大乱,惟有应詹管辖的地区得以保全。百姓歌诵道:“遍地乱离,险为灰朽。侥幸之运,赖此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救危难,恩重如山。润同江海,恩如父母。”镇南将军山简又暂任应詹督五郡军事。适逢蜀地贼人杜畴作乱,前来进攻应詹守郡,应詹奋力应战打败了贼军。不久与陶侃在长沙打败杜搜,贼军中满目金银财宝,应詹一无所取,惟收图书,人们无不为之感叹。元帝暂任应詹为建武将军,王敦又请求以应詹监管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颖阳乡侯。陈人王冲在荆州集结众人,早就佩服应詹之名,迎他作为刺史。应詹因王冲等人无可依仗,弃职返回南平,王冲也并无怨意。应詹就是如此深得人心。改任益州刺史,兼任巴东监军。

  不久应詹被授予后军将军。应詹上疏陈奏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说:“现在,动荡刚刚结束,是国家制度改革与草创的时候,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整顿订正法律,先推举那些有高尚品德和大功的人,首先加以封赏,这样对社会的教化可以同虞舜时相媲美。”元帝器重他的才能,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等到王敦叛乱,明帝问詹该怎样应付。应詹陈辞慷慨地说:“陛下应该发帝王愤怒之威,我们定会拿着武器走在前面,希望凭借祖宗在天之灵的保佑,出兵主伐而不会遇到抵抗。如果不这样,国家就会有危险。”叛军从竹格渡江,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人一起打败了叛军。叛乱平息后,元帝册封应詹为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应詹上疏推辞说:“我虽然勉强算作是参加战斗,但没有出一点计策,没有冲锋陷陈的功劳。”元帝不同意。这时王敦的叛乱刚刚被平定,老百姓情绪还没有稳定,应詹尽力抚慰百姓,老百姓都非常高兴,很信赖他。应詹病重,在咸和六年时去世,当时年纪是五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