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南师范大学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一、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南师范大学附招生人数

1、2022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海南师范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561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1人;

2、2021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海南师范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627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2人;

3、2021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海南师范大学(B),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1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3863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4、2022年黑龙江高考文科类考生要想上海南师范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392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6人;

5、2022年黑龙江高考文科类考生要想上海南师范大学(B),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748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二、海南师范大学在黑龙江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海南师范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2 理科 本一A 21 502 15615 省政府
黑龙江 2022 理科 本一Bhttp://www.GxSCSE.coM 2 437 34927 省政府
黑龙江 2022 文科 本一A 26 500 3928 省政府
黑龙江 2022 文科 本一B 2 466 7488 省政府

2、2021年海南师范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1 理科 本一A 22 501 16273 省政府
黑龙江 2021 理科 本一B 2 415 38639 省政府
黑龙江 2021 文科 本一A 25 518 3861 省政府
黑龙江 2021 文科 本一B 2 472 8007 省政府

3、2020年海南师范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0 理科 本一A 23 534 17672 省政府
黑龙江 2020 文科 本一A 28 519 4728 省政府
海南师范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海南师范大学在福建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4年多少人
陕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南师范大学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海南师范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宁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南师范大学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海南师范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南师范大学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海南师范大学在安徽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海南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海南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海南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海南师范大学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三、海南师范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位于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现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海南省重点大学,是海南省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建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人才,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有300多年历史的琼台书院,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是海南省第一所公办高校;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成为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培养体系完整。学校现有24个学院,全日制学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有65个本科专业,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力量较强。现有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13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4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9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人员460人。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海南省杰出人才8人,领军人才65人,拔尖人才195人,其他类高层次人才254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5人,海南省“百人专项”人选6人。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宣部与校共建新闻学院、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是海南省获得最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近五年,学生在省部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专业竞赛中先后取得国家级奖励575项、省级奖励617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6年排名省内公办本科高校第一,是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唯一获得A等级的公办本科院校。 学术水平较高。着力建设文理优势基础学科、特色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三大学科”群,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化学、生态学、数学等优势学科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学校现有部委级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其他省厅级平台4个,成立了海南省首个人文院士工作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建成省级院士创新平台19个。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20余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均实现零的突破。共发表学术论文3365篇,其中SCI、CSSCI收录论文1050篇,首次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Science》(letter形式)发表论文;出版著作282部、获批专利121项;多份智库报告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 服务地方扎实。学校以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自2007年来,积极响应海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双五百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置换顶岗支教培训”“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等项目,为提升海南省基础教育水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受到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全国20所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高校之一,分别与儋州市和定安县共建“海南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试验区”。面向海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在南海开发、海南生态省建设、黎族文化教育、教育扶贫、热带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海南本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近三年新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