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话语标记语的差异研究

李盛

浅谈英汉话语标记语的差异研究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随着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确立与发展,学界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呈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关于话语标记语的定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是在互动式言语交际中从不同层面上帮助构建持续性互动行为的自然语言表达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指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中表示话语结构以及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等的所有表达式。例如人们在口语和会话交流中为了能有效地组织话语结构,准确的传递信息,通常会使用一些小品词、连接语、附加语、副词和感叹词等多种语言手段,英语中的youknow,yousee,oh,Imean,thatistosay,intheotherwords,well,however和汉语中的“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总之”等等,不胜枚举。我们将类似的结构称为“话语标记语”。它们是会话交流中十分常见,又看似“多余”的成分,但它们对引起听者的注意、维持话语连贯、保证交际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汉话语标记语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如两种语言都具有制约、提示、语篇、人际、元语言等五个方面的语用功能。但不同民族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话语标记语时都受到自己民族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它们造成的特殊语言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同语言的话语标记语也一定具有一些差异性。

  一句法结构上的.差异

  英汉话语标记语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差异。在英语中,充当话语标记语的可以是单个的词语,如连词(and,anyway,therefore,because)、副词(actually,incidentally,frankly)、感叹词(well,oh),也可以是短语或小句,如asaconsequenceof……,youknow,Imean,ifI’mnotwrong等,但数量有限。与英语相比,汉语在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虽然也有一些是副词或连词,如“不过”、“所以”、“其实”等,但从总体上来看,为数较少。多数情况下,汉语中会用如“据我所知”,“也就是说”,“话又说回来”,“事情是这样的”等短语和小句表达。例如:

  坦率地说,大卫是一个好老板。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在英语中只需要通过一个副词frankly来表达的话语标记语,在汉语中需要用一个短语“坦率地说”来表达相同意思。

  二语用功能上的差异

  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等原因,英汉语话语标记语在交际效果和谦虚心理方面还存在着差异性。

  (一)交际效果

  汉语属于分析语,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点与主要借助形态变化表达语法关系的综合分析语——英语完全不同。在汉语中,虚词的使用对语法意义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气词,不同语气词的使用会是语义千差万别。在这些语气词中,有一些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他们往往出现在句末,称之为汉语末尾标记语。如语气词“了”、“吗”、“呢”、“吧”、“啊”、“嘛”、“呀”、“哪”等。如:

  (3)他早来了!

  (4)Hehasbeenherealongtime。

  (5)他的话说得对呀!

  (6)Whathesaidisright。

  在例(3)与例(5)中,“了”和“呀”分别表达确定语气和说服语气,而与它们意思相同的英语句子例(4)与例(6)只能表达一种陈述语气。

  同样一个汉语句子,在其句尾加上不同的语气词,就可表达不同的语气功能。而英语则不行。如:

  (7)Youmustbefeelingrathertired。

  (8)你一定觉得有点儿累。

  (9)你一定觉得有点儿累了。(较肯定的语气)

  (10)你一定觉得有点儿累吧。(半信半疑的语气)

  与英语相比,汉语末尾标记语更能体现表示不同程度语气的功能。如:

  (11)做人怎么能这样呢?

  (12)这题我做的对吧?

  例(11)中的“呢”并不是疑问词。因为即便去掉“呢”字,它仍然是疑问句。因此,句子中“呢”的作用应该是强调紧挨在它前面的那个信息,即做人不能这样。

  例(12)中,如果去掉“吧”,句子表达的是一种确定的信息,即“这题我做的对”,表示说话人对所说话语具有充分的信心,话语的肯定性就变强了。但加上“吧”以后,意义就减弱不少,相当于“这题我做的对,是不是?”含有商榷和揣测的语气。

  两例中的你“吧”“呢”均属后置话语标记语,除了表示真正的疑问外,更多的其实早已不是真正的发问,而是说话人本身在某种程度的不自信、希望征得他人赞同的集中表现,乞求对方对自己的提问加以证实。

  可见,汉语末尾标记语通过话语的程序意义进行操作,即使用不同的末尾标记语如“呢”、“嘛”、“吧”等对话语命题的假设强度进行修整来达到不同程度的交际效果。而在英语中没有这种情况。

  (二)谦虚准则

  由于民族心理和文化的巨大差异,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交流者在口语和会话交流中具有其独特性——谦虚准则。在会话交流中,话语双方出于礼貌,会以意压低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如:

  (13)甲:你真聪明啊!

  乙:您过奖了!

  (14)A:Howcleveryouare!

  B:Thankyou。

  “过奖”的原意是过分的赞扬。但在这个对话中,乙并不是真的要强调“过奖”这个词的本身含义,而是为了表示说话人面对表扬的谦虚的态度,是一个谦词。汉语中像“愚、贱、窃、过奖、不敢当”这些谦词均体现了汉语话语标记语的一种特殊性,是中国人在长达数千年生活在等级体制森严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交际准则,这是以崇尚自我和平等的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所以他们面对表扬时的态度是欣然接受,向对方的赞扬表示感谢,这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对方的肯定。

  结论

  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是一切言语交际的共性,是关联性的要求,是确保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对英汉话语标记语的异同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益于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并促进跨文化交际。同时鉴于话语标记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跨语言的对比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Blakemore D。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Oxford: Blackwell,1992。

  2 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 何自然, 冉永平。 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上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4 卢艺娟,傅福英。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韶关学院学报,2011,(3)。

  5 邱明明,王吉民。英汉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对比研究[J]。2008,(2)。

  6 冉永平。 话语标记语 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3)。

  7 闫涛。 论认知关联性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力[J]。学术交流, 2007,(10)。

  8 张发祥。 英汉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对比[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