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初中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汇报
滨淮实验学校位于黄海之滨,与327省道毗邻。学校创办于1958年,占地面积23480.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94.64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3135.98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0972.6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5幢,宿舍楼3幢,千人餐厅1幢,省级实验室6个,学生机房2个,计算机102台,生机比10:1,教学用计算机123台,师机比1:1.2,多媒体教室30个,电子阅览室1个,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拥有优质图书30368册,校网络管理中心,300米环形塑胶跑道及100米直道田径场等,现有21个班级,学生1008人,在编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0人,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达到省教育现代化Ⅱ类标准。
学校坚持“相信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理念,以“对学生一生负责,对社会一代负责”的宗旨,践行“学校与教师共发展,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愿景,成功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探索教育、教学及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和县校级课题研究体系,先后有省、市级5个课题结题,其中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知识点达标验收”的做法,在全县推广。学校积极强化校本研修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一直走在滨海教育的前列,学校连续十五年获县综合测评奖。在教育均衡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入,完善育人环境
近年来,学校紧紧依靠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不断改善教育设施。
1.努力改造基础设施。近两年,学校对教学楼外墙和教室进行了粉刷,整修了教学楼屋顶;增设了三块电子显示屏,改换了教室窗户,新建塑胶球场1片、水泥乒乓台20只;增添安全监控系统,升级了广播系统。
2.优化配置教育设施。学校在县政府和主管局的支持下,为教师购置了手提电脑80台,师机比达1:1,所有教室配置了多媒体电教设备,增加了校网络管理中心。学校建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共5个,并各配有1个仪器室,同时还配备了音乐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2个,图书室1个,拥有优质图书32000余册,并增添音乐、美术室设备,添置一批体育器材和实验器材。
3.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增加校园绿化面积,整修校园绿化,校园内树种多达几十种,花开四季,花香弥漫;设置校内宣传画廊,定期进行政策法规、安全、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各办公室、专用教室、实验室、餐厅张贴管理制度、书法美术作品,教室和走廊贴上名人格言,努力为师生创设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
二、均衡分班,促进教育公平
1.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不设立“快慢班”、“重点班”,平行分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尊心,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
2.科学合理的配备师资力量。在班级师资力量配备上力求教师年龄结构的合理化,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的科学搭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通过传、帮、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3.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在平行分班的基础上,制定长期有效的竞争机制,在教学实绩的评价上,不仅注重县内同类型学校的比较,更注重校内同轨班级、同轨学科的“一分、三率”的比较,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新改革,打造淮中模式
1.理论整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把学洋思、杜郎口的成功经验同我校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我校“尊重主体、全员推进、自主检测”的教学特色。切合我校实际,经过理论—实践—总结,提出了“三学一反馈”课堂教学模式,即导学、自学、研学、反馈。
2.深入研究,不断完善“三学一反馈”课堂模式。在模式推出后,我们积极邀请教研室的专家来我校指导,通过成立各主要学科的实验小组,各学科选聘一至两名学科骨干老师参与研究,举行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演练等形式积极研究,并定期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不断的完善“三学一反馈”模式,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淮中特色且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3.扎实推广,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在我校的课堂模式形成后,我们在全校开展“三学一反馈”课堂模式的推广活动,要求各位老师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必须努力践行这一模式,每周的集体备课,必须对该课堂模式中各个环节进行深入。我们还要求老师参加校际交流、市县赛课都需使用“三学一反馈”教学模式。经过新模式的推广,我们的课堂效益得到的全面提升,各学科的教学成绩在县调研考试中名列前茅。
四、规范管理,提升办学层次
1.坚持特色创建,知识点验收成效显著。
每个年级组利用周末对本周所学知识点进行验收,各任课老师及时批阅反馈,并对薄弱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做到周周清、月月清,全面提升合格率、降低低分率。
2.培养阅读习惯,“双语”阅读工作卓有成效。
倡导师生与图书为友,每天至少保证学生有1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每周至少读一本书,每学期读书不少于30本。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知识抢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成果展”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印象深刻、对自己产生震撼、教育、影响、启迪的词句摘录下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把心灵的感悟写出来,在活动中交流。我校在县双语阅读竞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3.突出细化管理,努力打造学校品牌。
继承和发扬学校教育教学“严”、“细”、“实”的光荣传统,以科学发展的理念,与时俱进,打造有淮中特色的教学品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精细化,必须有精心的责任分工,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分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稳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在学校的管理中,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作型团队。二是从制度上抓起,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问题上抓起,哪儿有问题就研究到哪儿,就解决到哪儿。四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五、严格控流,关注每个学生
1.强化控辍保学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控辍保学工作,学校制定了奖惩制度,让这一工作同评优考核联系起来。这一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了辍学率。
2.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在班级里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把薄弱学生融合于各个小组之中,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结对互助,教育学困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这样使薄弱学生能感受到关爱和尊重,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3.打造儒雅校园特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立足“儒”,突出“雅”,从环境建设入手,创设一个无处不“孔”、无“儒”不入的校园氛围。让学生一抬头就可以接触文化,一转身就可以学到知识。当师生时时呼吸着文化的空气,在清新大气的校园里徜徉,他们感受到的一定是书香阵阵,墨香缕缕,儒雅缭绕。“未成曲调先有情”,读圣贤书、做文明事、成儒雅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和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同构“儒雅之风”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美、体会美的平台,培养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在继承中发扬,在实践中创新,大力推行“儒雅教育”,构建一整套具有儒雅特色的育人体系,使学校的`师生都受到感染,从而自律自己的行为,使每一个人都“胸蕴儒雅,心存天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困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儒雅气质,感恩情怀,让他们感受到作为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从而留住他们的心。
六、科研先导,提升办学内涵
1.教研活动对外开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研活动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了校际教学交流,借助外力拓宽教研渠道,提升教研质量,比如市教科院席加宏老师、省特级老师王中荣老师等专家多次来我校讲学,我们与县教研部门及外校教研骨干联盟,加强互动交流,使教师在互动中达成共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领导深入一线,坚持听、评、议课制度。
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学校组织行政干部和教研组长以推门听课的方式,不定期地到各年级听课、评课并给予有效的教学指导。各教研组、备课组每周开设公开课,以“听课—说课—评课—议课”为活动主线和流程。平等地交流,充分地研讨,有自主的反思,有同伴的碰撞,有专家的点拨,促进了各学科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增强了教研组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课题研究,指导教学行为。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支撑点,搞好课题研究,并把课题研究内化为自我提升的需要,外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可以说,教科研是立校之本,立教之本,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立身之术。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先后有国家级重点课题“科学认读子课题”——《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省科研课题《对农村“留守生”教育与管理的研究》、华东七省市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的研究》、市“十一五”课题《初中化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县十一五课题《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研究》、《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初中语文的有效积累》、《初中物理学法指导》、《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模式探究》、《返璞归真——有效推进语文教学》等课题先后结题或正在结题之中。现“十二五”期间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少教多读”与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研究》、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有效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研究》、滨海县教育学会“十二五”教研规划课题《化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等课题已获批复立项,正在起步研究中。
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校将以此为新契机,以实现一流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学校各项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校内涵,继续凸显学校特色,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以更优质的教育、更优秀的成绩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向品牌学校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