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最新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我爱这土地》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择了“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表达了他渴望祖国拜托日寇侵略,获得解放的心情。
学情分析:
现在的初三学生处在和平年代,没有什么体验,对我爱这土地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五大模块,即“导课—介绍作者—朗读吟诵——品味欣赏--总结”。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对本课做出以下安排: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三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
⒈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人,我们因为有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但是,我们也要记得,中国不只有文明,有辉煌,还有耻辱。这份耻辱始于*片战争,盛于日本侵略。即使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依然要铭记,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
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这里的导入可帮学生进入情境,利于他们理解诗歌主题。
⒉作者及背景简介
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再次强化特殊背景,加强爱国氛围)
⒊ 朗读吟诵
在这一步,着重让学生读,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方法指导。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鸟”这一意象,体会作者对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
⒋ 品味欣赏
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⒌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再细细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⒍ 作业
熟读成诵
⒎ 板书设计:
鸟——歌唱——土地
我——热爱——祖国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诗歌体裁特点,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即品读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我爱这土地》一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整堂课教学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