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三篇

莉落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一

  一、较好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索。

  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转化成小数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转化结果,然后总结规律;又如:在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转化为分数时也让学生大胆自己写转化后结果,并总结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分数是否最简分数,接着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小数转化成分数后能化简的一定要化简成最简分数。最后对于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让学生自己先尝试,部分学生先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然后再把分数转化为小数,肯定学生的做法后,出示三分之一等这些分母转化不正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让学生尝试转化成小数,当学生感到道路不通时另辟蹊径,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关系,把分数转化成除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

  二、恰当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最优方案,

  在教学分数和小数比大小时,有学生把小数转化成分数再比大小,也有学生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比大小,这时恰当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

  三、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的探索规律,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探究,我让学生在练习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引导学生把分数按照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进行分类,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对于“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这个规律是我利用人教版教材中最后的知识链接—————“你知道吗?”直接让学生看着读了解的。因为既然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不再作为知识重点让学生探究,本人仅仅为了拓展一下学生的视野,所以不必要再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深入探究。让学生读过知识链接后,尝试自己举例验证规律,从而以后练习中出现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转化小数时,可以自己验证做题的准确性。

  四、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为后续学习奠基。

  学生熟练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后,搞了小比赛: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一、五分之二、五分之三、五分之四、八分之一、八分之三、八分之五、八分之七等一些常用分数转化成小数,并要求学生将结果牢记在心,熟练进行分数小数的'转化,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不足:

  1、学生小数转化成分数之后,学生有的不约分,还有的约分不彻底。

  2、小数与分数在一起排列顺序学生做题准确率不高,应适当加强联系。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二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课堂中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问题,使枯燥为兴趣,由新知为熟知。课下有老师提出,分数化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课堂中不仅要探索规律,更要注重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一种学生敢说乐说的氛围,以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即便是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做练习时兴趣满满,也提高了练习题的正确率。

  再者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课堂发言时,组内人人站起来,都不怯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稍差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三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教学的重要立足点。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上本节课前,我们精心设计了课前测题(展示题目),前测题由两大部份组成,1—3题是旧知“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分数和百分数的相互改写”的内容,意在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4、5题是新知“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内容,意在调查学生对新知的了解程度。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虽然以前学过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但是已有所遗忘;小数点的移动(向左或向右)容易混淆;对刚学习过的百分数和小数的相互改写基本掌握;学生对新知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有模糊的认识,但对过程和理由不会表达。学生最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的是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另外,学生在经过5年多的小学数学学习之后,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

  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有针对性地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引入新知。

  通过复习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互化”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百格题的训练,进行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从而为新知的探究作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因此,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独立运用起点独立尝试把例1中的小数化成百分数,再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经历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过程后,根据迁移原理,引 导学生探究并理解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思考过程,通过“说想法、说变化、说发现、说规律”等环节,探究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

  练习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设计,达到如下效果:

  1、让学生体会到用规律可以很快进行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2、通过互化可以比较小数与百分数的大小。

  3、用互化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处进行了精心设计:一是改错题,让学生在“找错、设错”中提升认识;二是改动了课本中的题目,让部分“粗心”的学生掉入圈套而加深认识。通过有效的练习,让学生今天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成为明日学习的起点。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们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形成数学技能,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一种实现的途径。但实际教学中却留下了很多遗憾,如学生在说转化方法上绕了太久,花去了大量时间,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时也不能很顺利地得出规律,导致时间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后面的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