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怎么写比较好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教学反思写作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反思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回忆,具有自己的专业品性,要求反思者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选好反思的切入点,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释,并开展对话交流活动,推动反思的深入,这样才能发挥教学反思对教学实践的提升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环节和手段。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然而,不少教师在谈及教学反思时却表现出难以尽言的困惑:我经常反思我的教学,可是反思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教学还是老样子。显然,要想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窘,就必须学会反思。反思可以是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可以是个人反思,也可以是集体性反思。但不管是哪一种反思,都应该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选好切入点,依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阐释,并且开展对话交流,对已有的教学实践加以激活、评判、再认,才能发挥出对教学实践应有的提升作用。
一、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
教学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原生态”的教学事实,是由特定时空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场景和教学细节。这些场景和细节可以是教师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来自于实际的课堂观察或课堂经历,也可以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手段所保存下来的教学记录,或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教学实录。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能具体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教学情境。
这些事实可能不够完美,其中还包含了一些随机的、偶发的`教学事件,但它应能直观地展现教学活动过程的来龙去脉,教师和学生所经历的困惑、愉悦、迟疑等表现和心理感受。
二、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
教学活动是一种由多个要素在特定条件下整合而成的连续性活动,具有时间性和整体性。这里的时间性是指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过程中发生的,总是先发生什么再发生什么,有其先后顺序。整体性是指教学活动中诸要素,如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信息的传递以及教师等,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整体。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整体,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反思,要想洞察其全部,只能选取合适的“切入点”,从教学活动的局部入手,以“分析”的方式加以把握。“切入点”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个段落环节,如导入、问题讨论等;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方面,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提问或评价、学生的回答及表演等;可以是预设与生成、目标与效果、教师与学生等关系的思考;可以是课堂中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闪亮之处”;也可以是给人留下遗憾的“败笔”,等等。选取“切入点”的过程,是对教学事实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反思主题的提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思的着力点,顺利打开思路,从具体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中的深层问题。
三、要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需要理论的参与,这些理论可以是以概括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比如对话、回归生活、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可以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教授提出的“生命课堂”理论(叶澜)、“生本教育”理论(郭思乐)、“理解教育论”(熊川武)、“生命教育”理论(冯建军)等等。
通过这些理论的参与,可以使教学反思冲破原有的“认识框架”,超越简单的“是”与“非”、“好”与“不好”的纯粹经验性的判断和理解,从而探讨出“隐藏”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等,有效地对实践进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评价,乃至进一步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扎根”理论。
四、要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
教学反思中的理论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中对理论的阐述,它是在吃透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运用,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但它绝不是反思的“点缀”或“标签”,它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分析阐释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学活动中隐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发挥理论在教学反思中的真正价值。
五、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观化思考。不同教师由于专业兴趣和视野的限制,反思时很可能出现“视域”的分歧,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关注点”,立论的依据不同,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教学现象,有时候会发出多种声音。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为我们从不同侧面进入教学、认识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可见,教学反思不能“执一己之端”,还需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参与反思,通过不同的声音,唤起对教学活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思考,在不同见解的碰撞争鸣中,对教学活动进行“考问”,从而切近教学的真实,促进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既不简单认同,又不固执己见,你来我往,如琢如磨,推动反思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