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长绳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爱的体育活动之一,可以促进学生下肢力量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和合作意识。
课前学生对跳长绳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本次课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提高,首先是最简单的个人跳长绳;然后是进行趣味的绕8字的跳长绳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再次是3—5人集体跳长绳;最后游戏环节是用跳绳作为道具的“快快跳起”。
反思本次课不足的地方:
1、对学生的调控较差,学生在八字跳绳环节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解,而随心所欲的擅自练习。
2、老师的讲解不详细、示范不到位。
3、游戏环节老师没有详细讲解规则,学生游戏时比较乱。
依据新课程标准,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跳绳技能为主要目的,并结合我校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和三年级的身心特点而设计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和讲解参与跳绳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多人跳长绳时,多人上绳的时机和跳跃节奏。教学难点是动作熟练和出入自如。
本课我利用长绳这一器材,结合绳趣,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采用统一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提高合作意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多人跳长绳的学习分成:持绳和甩绳、上绳和出绳、单人或二人跳长绳、多人跳长绳四个部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示范展示内容和要领,让学生学习有明确目的,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本课还通过绳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
本节课总体来看,教学效果比较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运动技能,锻炼了身体,使体育可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反思、多学习。
在这堂课上,我设计了以跳长绳为主线的教学内容,跑跳、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提高了学生长时间跑的能力,让他们掌握了一种提高耐力的健身方法。
我试图创造一个开放、宽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为自己做主,在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及趣味性练习,激发全体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回想起学生们的话,我觉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这又同时是我的不足处。我对学生们的兴趣及个性都估计不足,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有的`学生课后对我说他们还有更好的跳长绳的方法,这让我很惊奇,也让我看到了他们还有很多闪光点。
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未能更加合理,教与学的气氛也未能充分调动,显得比较慢热。其实,我想只要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完全可以将本堂课上的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发展学生个性。我要求全班同学一起练习跳长绳,因为我发现跳长绳是一项不错的体育运动,它不仅能让孩子们动起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集体的合作意识。
在刚开始教学时,我发现很多同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进绳,害怕绳子会打到自己,不仅是女同学,就连很多男同学也害怕得不得了。以我的经验来看,我知道是他们还没有掌握长绳的节奏和进绳的时间。我先边示范边讲解怎样避开绳子迅速跑进去跳,边强调进绳的时机,告诉他们在绳子击打地面发出“啪”声时,跟着绳子的运动方向跑进去,就不会碰到绳子轻松进绳,然后等待绳子再次击打地面时跳起,出绳要靠绳的两端出,也就是自己的右斜方迅速出绳,因为绳甩起时两端的幅度是最小的,所以不容易被绳子打到。
经过不断的讲解示范,很大一部分孩子都能掌握了,只有小部分的孩子还是不敢,我知道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一次成功的体验,所以我就拉着这些孩子的手和他们一起跳,这样又成功的教会了不少孩子。我发现他们学会了跳长绳的方法后,由原来排斥这项运动到喜爱上了它,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学成功后的喜悦。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载体。教师善于引,学生乐于学。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出更有效的活动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我觉得体育课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奠定基础。
不管教师在课前做了多少充分的准备工作,教案写的如何的完美,只有当它在课堂得以很好地实施,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而课堂是老师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的场所,加上体育课自身特点,不同于其它的课堂教学。一节体育课的重点在于它的组织,有了好的组织课堂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这堂课我主要以游戏的方式去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游戏:可以使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灵活运用走、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好作风及团结互助的共产主义风格,思想和技术双丰收,效果显著。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认识到要把游戏教学搞好,必须要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抓住实质,提高效率。其次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处理好教与练的关系。这种应变能力*平时积累,虚心学习都能逐步丰富。对学生的脾气也不尽掌握,因为“好胜”竟会奋不顾身地只顾荣誉而不管安全。为此,得总结教训,从热爱学生出发,重视安全教育,加强保护工作,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但课后我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
1、在组织学生方面欠缺经验,在脑海里面没有很多应对的方法,往往浪费了不必浪费的时间。
2、虽然备课比较充分,但在实施上对课的流程不熟悉,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最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3、课的密度过大,学生由开始的跳得“快乐”变成跳出“烦恼”,在教学比赛中甚至出现学生累的坐下来休息。
总之,这堂课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我会不断改进,提高。
本课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抓住其心理特征,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树立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巧妙地布置数跳绳的次数及谁多谁少,自然地引入本课内容。这样学生兴趣高,下面的教学自然就容易多了。
怎样使学生动动脑找方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新的教学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的特性,让他们根据自己收集的实际数据,在“玩”中来比多比少,然后教师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数据,请他们帮忙算,以显示其聪明才智,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玩”来达到教学目的,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在的“玩”中互相探讨,相互启发,得出算理,掌握多种计算技巧。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潜能被唤醒,内在的个性得到展示,发展了推理能力、想像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现,课堂上有一种热烈的交流氛围,而这一切都与“比”有关。在“比”的过程中,教师不武断否决,而是让其他同学在比较的基础上让他明白技巧的方法。正是这样,学生讨论的气氛高涨,个个都抢着说,急着找方法。
整个过程教师不作过多干预,也不让学生坐在凳子上沉思默想,而是他们自己“玩”、自己“比”,试想在这种“玩”中谁能说他们没有“思考”呢?同时还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把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从侧面还可以看出,学生的跳绳技能是通过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玩”的基础上建立的,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学生是主体,他们自由地“比”“争”。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因此,在“玩”中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发展其思维,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认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方式。
本次课堂主要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技术水平练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跳长绳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的表现较积极,基本上能完成所学的任务。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目标的达成:
本课以前脚掌着地为重点,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以及学生的对比示范,学生大多数能掌握前脚掌着地的动作方法,跳的自然轻松,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方面: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能够大胆的去表现自我,和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尝试各种不同难度的跳绳。小组长也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在最后的速度跳绳游戏中,学生能够积极进取不断的激励队友,表现出了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为本组的胜利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三、师生互动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参与到学生的跳长绳中,跟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探讨容易失误的地方,给学生做示范,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能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四、不足的地方:
1、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应该更加的关注后进生;
2、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跳长绳的优势,给学生更多的示范;
3、队伍的调动不够明确,浪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跳长绳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跳绳的又一种方法和提高学生的跨跳能力、以及发展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由于老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组织纪律性和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是有发生。
那么如何制止这种现象呢?自己小结一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兴趣来决定。因而教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尤为重要。
二、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在教学中多采用些“比一比”“赛一赛”的办法。这样一来各组之间的竞争就会变得更加激烈,学生斗志更加旺盛,兴趣得到提高,学生就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了,课堂气氛也能变得活跃起来。
三、合理的分组。几乎每组体育课都要涉及到分组。上好一节体育课合理的分配各个组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分组中应尽力避免强强联合,应使各个组尽量的保持在“平等”的范围内。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