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反思

张东东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反思1

  《先秦诸子选读》旨在通过学习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作为《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第一课,我就以此为目标努力追求了以下几个实在。

  第一,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学习五段选文,掌握文言知识,鉴赏文章风格。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概说》及《孔子生平》落实知识目标,对照课下注解,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叙述故事,落实能力目标。整节课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提问、质疑、探究、合作,让学生认真学、敢于说,把课堂还原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平台,落实德育目标。孔子生活的时期,礼崩乐坏、道德失范、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天下无道。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该何去何从?是像“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那样悲观厌世,带着无奈归隐山林,然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潇洒自足;还是像某些清谈家那样选择无为?孔子坚持自己的理想,毅然决然的怀着无人悲悯的仁爱之心,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提出“恢复礼治”、“变革社会”、“匡扶天下”,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开馆授徒,陷困厄而不屈;遭讥讽而不辍;知其不可而为之。学生讨论热烈,有赞成孔子这种精神的`,也有倾向归隐的,颇有“百家争鸣”的气势,达到了我教学设计时期待的小精彩。

  第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孔子。播放电影《孔子》片段,走近孔子,进一步体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以及他那悲剧性的执著。特别是周游列国时,被陈蔡两国的士兵围困在郊野中,好多天没有食物吃,颜回等弟子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面对一晚马肉汤弟子们依然谦恭地礼让,孔子也依然不停地给大家讲学、唱歌、弹琴,固执坚定的面对困难,不言放弃。从学生观看影片时表情和唏嘘声,我就知道我要的效果达到了。然后顺理成章让学生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孔子写颁奖词。

  第四,切实发挥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本节课的设计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手,既注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注重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但教授完本课后仍然留下了些许的遗憾。首先在落实情感目标时,就有学生提出,孔子的勇于担当看起来很美,但是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却很傻。这种思想上的冲突是我在设计本课时所没有想到的,因而在学生辩论后的总结略显苍白。其次对五段选文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所忽略。其实选文人物富有个性特色的动作和行为,细腻而传神。比如,接舆劝孔子一段,在他唱完之后,“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然后戛然而止,孔子想说什么,接舆为何躲避,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蜻蜓点水罢了。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不管我怎么设计,都会有一些瑕疵,或许因为遗憾,才有了反思,才有了更深的追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此为契机,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扎实细致落实目标,实实在在教学,认认真真做事。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反思2

  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展示风采的平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磨课、评课、反思可以使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所以,应当抓住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加强锻炼、提升自我。

  本次公开课我的课题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的第一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先秦诸子选读》旨在通过学习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梳理重要文言现象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赋予的思想——同样面对无道的天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之道;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改变天下的人生目标,并且不惧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走下去。我认为后者才是本课的精华所在。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我校“知识问题化”的教学原则,先进行了文言基础知识的预习检测,让学生对字面意思有了基本的理解。接着,从课题“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切入,抛出问题:天下“无道”具体表现是什么?请学生在文中找出反映社会形势的语句,并概括出“群雄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特点。通过补充《墨子·兼爱》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语句加深学生对社会背景的理解。

  那么面对无道动荡的社会,孔子和长沮、桀溺等人分别选择了怎样的处事态度?同时补充“隐士”和“避人之人”的相关解释。回到课文中,再次出示问题,五则选文中的人物对孔子的处事态度作何评价?同时代,有“仪封人”这样屈指可数的知己,也有“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流选择避世、对孔子的抉择大不理解,甚至出语言辞犀利、对孔子挖苦讽刺的人物。为更好理解孔子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依然意志坚定、勇于担当,我还补充了《史记·孔子世家》中“丧家之狗”的故事。由此,学生便能概括孔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

  最后,由“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孔子品质的人或事?”这一问题发散思维、积累素材;“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担当意识?”这一问题观照自身、提升品德。设计问题的逐层深入、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应该是我本次公开课的一大亮点。

  课后,通过与听课领导、老师的交流,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上课语调过于平缓,没能体现抑扬顿挫。教师生动活泼、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今后授课时我应多注意语调的变化。

  2、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还不到位。评价语言较为贫乏且不甚准确,学生的回答往往能反馈问题,应抓住机会,进行引导,灵活处理,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3、课堂容量稍大,压缩学生思考时间。这一点我自己也有体会,内容量大导致上课时间较为仓促、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在往后的教学设计中应容量适中,将课堂还给学生。

  反思使人进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继续落实“四为”“四化”“四有”等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