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师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李盛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1

  由于新课标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新课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小学的体育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更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学习目标为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学习内容为集体合作跑;主要学习步骤为:

  1、教师讲解:练习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合作跑。

  2、第一次练习:各小组分成甲乙两队,各成一路纵队,轮流练习。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的左、右脚分别捆绑在一起。甲队每人双手扶在前面人肩上(领头第一人除外),各组甲队同时出发,看哪队能最先“跑”完半个篮球场。甲乙两队互换位置,继续练习。

  3、第二次练习:分组方法同前,但换成横队。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相邻两脚捆绑在一起。各甲队队员可以用手相互搭在肩上,同时出发,看哪队最先"跑"完规定距离(10m)。

  4、第三次练习:"开火车"(变异一,由"跑"转成"跳")各小组成一路纵队。小组的每一个参与者,右手扶在前面人的右肩膀上,左脚向前直腿抬起,前面人用左手接住后面人的左腿,成一路纵队单脚站立姿势。听口令后出发,必须保持队伍的整齐,坚持跳完规定距离(半个篮球场)。

  5、第四次练习:(变异二)同上练习,各小组全体蹲立,两手扶住前面人的腰,听口令后出发,采取集体同节奏的蹲跳方式,先进距离约2~15m。

  6、小组讨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合作、默契、协同、节奏、速度??)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练习中,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2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教育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机制。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为对象,主动反思,深入探究,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反思本质及意义

  什么是反思?简单地说,反思就是对思维的思维。对思维前提进行审视,对思维的各个环节进行批判,对认识所得结果的再思考、反思实践的过程。只有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不断地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教育家式的教师的角色定位。

  二.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1信念系统

  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一个信念系统,对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支配作用极其明显。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持有各种各样的信念和假设,比如,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讲———练———考”;课程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与己无关,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快乐体育就是只要上课有笑声,学生活跃、有兴趣就行,这些信念或者假设如果没有认真地反思,体育教师可能习以为常地以为它们是正确的、合理的,并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这些不合理的假定必然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当然也阻碍着体育教师持续成长。“正确先进的观念和活跃的思维,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放开思路,善于在无路之处走路,开阔属于自己的新视角、新领域。反之,如果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固守旧思维定势,必定目光短浅,思路狭隘,优柔寡断,坐失良机。”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该是体育教师信念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

  2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是教师教学决策和行动的基础。体育教师的知识系统包括:本体性知识(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如解剖学知识,生理生化理论知识、运动训练学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固然,经过大学阶段的系统学习,体育教师已经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必须在实践中产生。无论是从他人那里学习、借鉴来的知识,还是自身实践的知识,都难以保证它们是合理的、有效的。即使教材也只能被作为参考书,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因此,为了保证拥有知识的合理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必须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清楚自己理论上的误解和偏执,增进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景的洞察和见识。

  3专业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教学反思是促进这两种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意味着体育教师始终扮演着研究者的角色,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不仅要知道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反思和追问,这种追问将会增进体育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促进教师的科研探究能力的发展。反思性教学还提倡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进行自觉的反思,独立自觉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运动中的感受、运动技能的掌握、心理的承受力、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等,还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主动调节教学过程,改进自己的教学,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3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不爱动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有的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比较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有几位不爱动的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做不好,做起动作来感到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四、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探索和工作实践,教学效果和工作经验都得到了提升,为以后更好地教育教学打好了基础。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4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高中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高中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高一年的投掷的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高中体育课包括田径、球类、技巧、体操、武术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高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在课上多组织教学比赛,在结束部分可让动作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充分在同学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的内容很多,如课后主动征求学生对课的意见,对缺课学生了解其原因;当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需要时,考虑如何推广;当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需要时,应考虑如何改进;善于与同行交流与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写好课后小结,总结教学心得体会,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吸收、筛选符合学生需要的观念和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等等。

  实施课后反思后,教学发生了两个改变。

  第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新理念、新教材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密切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情感需要,紧紧围绕“提出问题──实践研究──解决问题”这一主线开展各种师生互动,达到预期运动目标。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五要三不”。五要即:要尽量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率;要尽量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要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材外那无边无际的运动空间;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要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挫折、失败。三不即: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体育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第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构建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篮球》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原地拍球,手拍球的什么位置,球才能不断弹起;向前、向后运球,手要拍球的什么位置,才能实现前进、后退的目的。学生在自己感悟、交流中掌握了原地拍球、前后运球的技能,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同时,学生在小组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与人共处、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随后师生一起随音乐做游戏,营造出和谐、愉快、文明的学习气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喜欢体育课的情感。

  搞好教学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在实际评价中,以评价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认知与知识、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能力发展为主要评价目标,主要采取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的同时不仅需要学生的参与,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小组评价的实施不仅锻炼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也使学生对自己的成员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师评价不仅是体育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评定,还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具体、准确的教学信息,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评价方法的改变,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课改革的发展,也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反应,其中包括学习结果、学生的评价意见和家长的评价意见。综合评价的实施使我们的课改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我将会克服困难、勇于创造、大胆开拓,使学生在和谐、友爱、平等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同时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5

  一、概念解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大陆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国教育。大量的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应该说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是当今教师教育追求目标的应有之意,同时也是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研究者以及关注教师及教师教育的人们所期待的。

  1、反思

  反思,《汉语大辞典》将其解释为,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哲学辞典》将其解释为,对事物的思考和对现象的本质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将其理解为一种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尽管对反思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反思的认识在本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即反思是一种自省、思考、探究和评价,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

  2、教学反思

  张立昌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熊川武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李凤侠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先进的理念来审视已有的教学行为,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找出其中差距,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教学过程本身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的过程。

  二、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

  1.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变化,教师最困难的一点就是如何同习惯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做斗争,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是教师角色适应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改革的成败在教师,教师是把理想课程转变成现实课程的载体。只有通过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才能促使其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审视、质疑、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积极推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促进教师专业发

  长期以来,教师只作为一种职业,而未被看做一种专业,主要因为教师没有自己的专业标准,他们具有的只是一些狭隘的教学技能,对教学及其外部状况并不进行思考。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教育方法和诀窍的倾销,把教学改良的关键看做是教师能否正确地按照程序行事,能否复制和照套有效教学的行为标准,而不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和教材的深层理解做出复杂批判的能力的发展。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研究者、反思者,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是现阶段培养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加速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由此可见,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3.提高教学质量

  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支撑。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了一些习惯的工作方式,限于程序性的一套方法或技术,很难顾及教学的情境性,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关注,其结果是学生个性和想象力的抹杀,学生成为技术加工塑造出来的模式化产品。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并促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得与失。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反思起源于问题。杜威认为:任何反思都有三个阶段,即:问题的定义;手段———目的分析;概括。科顿和斯巴克斯—兰格,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的框架(如下图):

  发现、选择问题→分析问题→构建假设→验证假设

  (1)发现、选择问题:教师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并梳理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选择特定的问题予以关注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收集与此相关的资料。

  (2)分析问题: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形成问题的一般框架,同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收搜寻与当前问题有关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进一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和论证。

  (3)构建假设: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明确框架,就应建立各种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4)验证假设:在对假设进行深入思考后,开始实行行动计划,积极验证各种假设,当这种行动能被观察和分析时,教师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链。

  四、反思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教师在不断反思与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既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但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进行个体反思时往往习惯于已有的经验,很难摆脱其封闭性和局限性。因此要想适应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能力提高,体育教师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反思方法。

  1、写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反思日记可以涉及有关实践主体(教师)方面的内容;有关实践客体(学生)方面的内容;或有关教学方法方面的内容。教师不仅可以对课堂的事件进行诚实、客观地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地分析,还可以提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案。教学后记是反思日记的一种,在每次教学课结束后,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并及时记载下简单的后记,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学生锻炼的情况、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

  2、学习中反思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成功体验、合作学习、情境教学、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要想明辨是非、判定真伪,真正掌握新课改的脉络,就要求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是教师在认真学习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诱发质疑、思考、批判教学行为与策略,寻觅教学理论支撑的方式。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还可以是专著或是体育教学及训练类的杂志、报刊,在学习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观摩中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他人的体育教学并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复研究他人的成功与失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能更多地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方法手段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还通过观看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思考反省当时的组织教学是否合理、运动强度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如果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将会发挥得更好。

  4、交流反思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个体单独进行反思时,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是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容易囿于自我。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又不是很丰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问题也可能让你措手不及,这时交流就显的尤为重要,经过集体的讨论或者其他教师的指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交流反思既可以是同事之间的交流分析,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还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进行交流学习。

  5、绩效反思

  对每堂课的教学效果或是对某项运动技能的测试成绩进行反思、分析、比较,可以为下一步调节教学过程、修正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五、结束语

  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师成长的开始。从不同角度与方式回顾、分析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只有把教学反思当作一种行为习惯,体育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完善教学艺术,减少“教学遗憾”,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学校和教师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继续努力,使教学反思行为更好的为初中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6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

  适应社会等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