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十分看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重视朗读的基本原因之一,既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感悟”。那么,如何将朗读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能使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以形成良好的语感呢?下面就《水乡歌》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具体的做法。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必定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首先得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样的调动也必须是合理地、有效地,所以在导入新课阶段,笔者利用多媒体能使音响画面结合的优势,让动听相融,配以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水乡那独特的意境中。学生的求知欲不知不觉地被激发了,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初读课文阶段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读课文。首先,教师充满感情地配乐范读,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美。接着,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并进行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第三步,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扫除障碍,学生基本已能做到正确。
每一次朗读都应有不同的要求,要能让学生有不同的甚至进一步的理解和发现。接下来的两次读课文,笔者均提了具体的要求。
自读自悟阶段,让学生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水多、船多、歌多。并以此抓重点字词指导读好课文,使学生能流利地朗读。
鼓励质疑阶段,针对课文的'内容提出三个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后,给其自由选择问题的权利,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课堂形成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讨论激烈,说得也很有道理。教师则在一旁扶持指导,简单的问题当堂解决,而有难度的就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引出了道儿,埋下了伏笔。这样的教学设计唤起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的内在深意。
最后,师生采用问答形式合作朗读,在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提升了对水乡景美、人欢的情感体验。到此处,朗读也会带上一些发自内心的情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