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五篇)

张东东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1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

  适应社会等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2

  由于新课标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新课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

  小学的体育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更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学习目标 为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学习内容为集体合作跑;主要学习步骤为:

  1、教师讲解:练习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合作跑。

  2、第一次练习:各小组分成甲乙两队,各成一路纵队,轮流练习。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的左、右脚分别捆绑在一起。甲队每人双手扶在前面人肩上(领头第一人除外),各组甲队同时出发,看哪队能最先“跑”完半个篮球场。甲乙两队互换位置,继续练习。

  3、第二次练习:分组方法同前,但换成横队。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相邻两脚捆绑在一起。各甲队队员可以用手相互搭在肩上,同时出发,看哪队最先"跑"完规定距离(10m)。

  4、第三次练习:"开火车"(变异一,由"跑"转成"跳")各小组成一路纵队。小组的每一个参与者,右手扶在前面人的右肩膀上,左脚向前直腿抬起,前面人用左手接住后面人的左腿,成一路纵队单脚站立姿势。听口令后出发,必须保持队伍的整齐,坚持跳完规定距离(半个篮球场)。

  5、第四次练习:(变异二)同上练习,各小组全体蹲立,两手扶住前面人的腰,听口令后出发,采取集体同节奏的蹲跳方式,先进距离约2~15 m。

  6、小组讨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合作、默契、协同、节奏、速度??)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练习中,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3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力的教育。作为体育教学,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持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在同其他同学进行比赛时,输了就说:“不玩了,没意思!”在400米的练习中,有的学生在前200米时还认真坚持的跑,可还是落后于同小组的其他同学,于是,他气馁了,干脆不跑了,停了下来学生在遇到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这时教师可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心里。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各方面锻炼我们的学生。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要不失时机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要怕受挫折,不要害怕失败,只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必胜的信念,去面对它,战胜它,一定会成功的。

  激励主体参与 提高教学效益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尊重主体差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他们。如:接力跑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分好组,排好队,依次进行。可有一次在接力跑教学时,突然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第二组有同学调换人。”我听了很恼火,走过去问:“你们为什么要调换人?”学生都低头不语。这时体育委员跑来告诉我:“他们这组老是输,而且总是输在这个同学这一棒,其他同学都让他跑下一棒,让后面跑得快的同学先上……”听了他的话,我一下子明白了。于是,我带着微笑对全体学生说:“输并不可怕,怕就怕输了还不知道输在哪。第二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让我们一起祝愿他们在比赛中获胜。”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学生练习的兴趣更加高涨了。是的,在课堂上,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的鼓舞和情感的激励,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鼓励自选方法学生没有选择权,就不能体现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练习方法。如:耐久跑教学,大家都知道耐久跑是一项枯燥无味、而且很辛苦的项目。于是我改变了让学生在田径场跑圈的习惯做法,而是在跑前征求学生的意见,设计好几种耐久跑的练习方法,让学生选择。

  (1)变换环境跑。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耐久跑,如可以利用学校的自然地形场地。

  (2)变换路线跑。有螺旋形跑,沿对角线跑,折返跑,“8”字形跑。

  (3)竞赛法。有追逐跑、让距跑、换领头人跑等。

  (4)在音乐伴奏下跑。

  (5)游戏法。

  把耐久跑教学同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选择方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把耐久跑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学生非常投入。加上在跑的途中,我时时鼓励、关心学生,使学生增添了信心。结果,每个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在下课时,许多学生还要求再来一次 在三年级“障碍跑”活动中,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跑过、跳过、爬过、绕过若干障碍。游戏开始,教师让各组尝试做一遍游戏,然后请各组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过障碍很快,而且不犯规;有的很慢还犯规?”各组经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既要快过障碍,又不能犯规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呢?”教师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去体验,去寻找答案。接着各组在做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次各组过障碍的速度比第一次明显加快,犯规也少了。同学们在体验还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做法:“跳沟”前要加速,绕杆前要减速。尤其是一名同学与众不同的“爬过”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他同学到达低橡皮筋前,都采用从头到脚依次爬过的方法,而他却把身体横过来与低橡皮筋平行,采用俯卧“横爬”方法,所以他的动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师及时肯定了大家的“发现”,有表扬了这位学生肯动脑筋、大胆创新的精神,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想,只要不犯规,还有什么更快、更好的过障碍的方法?”学生的练习情绪更加高涨,又出现“绕杆时身体主动内倾”和用“翻滚动作过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创举”。

  分析反思:

  创造性地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实际上,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提供诱发创新思维的刺激,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创新体验。本课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刺激和引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到创新的满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比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指导,也不是说样样事情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4

  “教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教育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机制。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为对象, 主动反思, 深入探究, 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反思本质及意义

  什么是反思? 简单地说, 反思就是对思维的思维。对思维前提进行审视, 对思维的各个环节进行批判, 对认识所得结果的再思考、反思实践的过程。只有在“反思— 更新—发展— 再反思— 再更新— 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 教师才能不断地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教育家式的教师的角色定位。

  二、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1 信念系统

  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一个信念系统, 对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支配作用极其明显。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持有各种各样的信念和假设, 比如,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讲———练———考”; 课程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 与己无关,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快乐体育就是只要上课有笑声, 学生活跃、有兴趣就行, 这些信念或者假设如果没有认真地反思, 体育教师可能习以为常地以为它们是正确的、合理的, 并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这些不合理的假定必然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当然也阻碍着体育教师持续成长。“正确先进的观念和活跃的思维, 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 放开思路, 善于在无路之处走路, 开阔属于自己的新视角、新领域。反之, 如果观念陈旧,思想保守, 固守旧思维定势, 必定目光短浅, 思路狭隘, 优柔寡断, 坐失良机。”因此,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该是体育教师信念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

  2 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是教师教学决策和行动的基础。体育教师的知识系统包括: 本体性知识(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如解剖学知识, 生理生化理论知识、运动训练学知识等) ;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和实践性知识(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 。固然, 经过大学阶段的系统学习, 体育教师已经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 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必须在实践中产生。无论是从他人那里学习、借鉴来的知识, 还是自身实践的知识, 都难以保证它们是合理的、有效的。即使教材也只能被作为参考书, 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因此, 为了保证拥有知识的合理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必须进行批判性反思, 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 清楚自己理论上的误解和偏执, 增进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景的洞察和见识。

  3 专业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教学反思是促进这两种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意味着体育教师始终扮演着研究者的角色, 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不仅要知道结果, 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反思和追问, 这种追问将会增进体育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 促进教师的科研探究能力的发展。反思性教学还提倡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进行自觉的反思, 独立自觉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运动中的感受、运动技能的掌握、心理的承受力、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等,还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 主动调节教学过程,改进自己的教学, 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5

  体育事实上也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想有一定的水平就必须多加练习,体育课本来就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更为重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身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把兴趣作为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地出发点,上什么内容都应力求找出学生容易感兴趣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成为他们学习,锻炼和创新的动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可以进行适当地评价,让同伴之间进一步地沟通,简单地说说他助跑直腿摆动跳高的动作掌握情况,为跳得更高作个准备。

  感觉 "转变角色""尊重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共识。学生们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课件下载,多数学生主动热情,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富有活力的局面。下面浅谈几点感想。

  一、明确目标,使教学实践不盲目。

  教学时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只有明确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实验才会做到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二、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三、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活而不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发言,课堂非常热闹。必须理性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课件下载生学会遵守规则。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

  今后我一定会经常反思,用反思促进教学,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