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轻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围绕本节课,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本节课主要是介绍有关情绪的基本知识和调节情绪的策略。由于情绪属于心理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如何使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此外,使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策略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有关心理学的概念和定义,使难懂的概念简单化、生活化,便于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概念。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举出学生身边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理论,将难点化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其次是教学方法,即:如何教的问题。由于心理健康课的灵活性,使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其弹性比较大,教师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充分重视导入的重要性,设置疑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慢慢揭开“情绪”的神秘面纱。第二,在讲解调节情绪的认知重评策略时,结合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的情绪ABC理论,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我们的想法对情绪的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调节情绪的认知重评策略。第三,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作用,借助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课件的趣味性;注意背景图片的选取和背景图片与内容的契合度;注意背景图片的颜色和文字的颜色要对比明显,使学生能看清课件;还要注意课件内容的逻辑性和课件之间的链接。第四,运用心理测试《你的情绪稳定吗?》,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调控自己的情绪。
最后是教学效果,即: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对“学会没有”的反思就是对教学实效性的反思。本节课我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师生共同总结”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有层次的反馈,通过面向大多学生的检查,了解到学生的大致情况。
在本节课中,作为教者的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低,不集中精神听课,不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时课堂气氛要么沉闷,要么学生过于活跃,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对学生的导控能力还需要提高。
第二,学生的一些失常行为,有些是由于道德因素引起的,还有一些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如何分辨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将心理健康课与道德教育联系起来成为本课程中的一个问题。此外,心理健康课与道德教育存在着类似的地方,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落入说教的窠臼?
第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通过一节或者几节心理健康课就可以解决的,教师仅凭上几节心理健康课很难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给心理健康课一个合适的定位,如何找到上心理健康课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结合点,也是一个难点所在。
第四,由于心理健康课的特殊性,其教学效果很难量化,因此也比较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很难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反馈,难于对教学进行指导。
第五,由于心理健康课中多媒体的应用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多媒体仪器不能使用的情况,那教师也要心里有数,善于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对本节课的预先设计和课堂的实际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和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能够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为学生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成为我追求的目标。
《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是《生活·生命与安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呵护心灵”中的一个内容,属于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范畴。五年级的孩子已经逐步进入青春期,身理的成长和心理的变化是引起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本次交流旨在通过小组活动、情绪体验让孩子“了解人的.情绪表现,辨别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认识到情绪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了解一些简单的应对和调节消极情绪的技能,主动调节消极情绪;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保持快乐的心态。”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每个人都会产生情绪,它会随着外界事物的影响发生改变,同时情绪也能受到人的控制。如何让小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能学习一些化解消极情绪的方法是本课的活动重点,帮助孩子建立换位思考的行为意识是活动难点。作为《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材的性健康教育渗透课,如何才能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性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念贯彻于活动中,对我来说也是一大挑战。为此,我采用了已下的一些教学方法:
1.利用游戏贯彻始终,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感受丰富的情绪体验。课伊始,我运用“请你像我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游戏,调动孩子的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提示孩子做好上课的准备;在热身活动中,我利用“雨点协奏曲”打击节奏游戏,让孩子在合作“奏乐”的基础上,感受情绪的变化,并发现情绪的特点;在课中我利用一个小游戏“用双手组合一个‘人’字给老师看”,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明白什么是换位思考;在课后,为了让孩子们以积极的情绪离开课堂,我采用了“传话筒”的游戏,对每组孩子说了一句鼓励的话。
2.以学生的情绪体验为主导,推动整个活动的开展。“谁能说说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谁能猜猜我此刻的心情”通过谈话引出交流主题——情绪;画出自己最近一次的情绪表现,用冷暖两色分别表示消极和积极的情绪,展现一张小组的七彩情绪图,引导孩子发现我们的情绪有好坏之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故事,从孩子积极的情绪故事和消极的情绪故事中引导孩子发现我们会无意识的运用一些方式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感觉到与他人分享积极情绪是很快乐的;由学生的情绪故事引出“头脑风暴”,分享我们化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情绪大考验等环节,让孩子知道、了解、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整个活动过程,我都十分注意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努力营造出让孩子倾心交谈的活动空间。
3.采用参与式活动模式,做好孩子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整个课程的设计都是以参与式为主,鼓励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小组分享、讨论、交流,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但因为前期分工的缺失,汇报多由组长承担,没有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在小组内活动的作用。
4.关注个体,在尊重孩子发言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去引领思考。在“情绪大考验”环节,孩子们完成了两份材料的阅读和行为选择。绝大多数孩子在经过了前面内容的层层铺垫,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个正确答案,第一份材料都选择了“难过”。谈及第二份材料时,一个男孩指着他旁边的男孩说:“他选择的是C——无所谓。”之后我请他说说原因,他低着头,不太愿意说,“我们会互相理解和尊重”在我说出课前公约的时候,他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我们发现他虽选择的是“无所谓”,但内心是充满愧疚和不安。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没有任何人对此做了价值判断,但对这个独树一帜的孩子来说,还是产生了一些压力,去帮助他改变自己的认知。
每一次课堂尝试,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从学科渗透课到专题课,再到《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渗透,我们经历了一次理论和实践的成长。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需要一个表达的空间,一次分享的体验,他们喜欢老师平和的交谈,喜欢你略带诙谐的语调,喜欢被尊重的幸福感。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一定能设计出属于他们的课堂。
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要适当设疑布悬
在教学和练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羸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开放性地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
初中生好胜心、自尊心也强。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理解也快,记忆也比较牢固。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