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学片段反思范文

秦风学

《麻雀》教学片段反思范文

  内容摘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抓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麻雀的孤单无助。再通过句式的对比,感悟具体描写的好处。之后,出示例句,为学生提供练笔机会,鼓励学生把以前积累到的课外知识和好词佳句恰当的运用起来,使句子中的形象更加丰满。这样读写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实录:

  师: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深?为什么?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中知道了小麻雀有危险,我很替它担心。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小麻雀有危险的?

  生:我从“无可奈何”这个词知道了小麻雀面对猎狗一点办法也没有,它只能等死。

  教师出示第三段内容

  师:你抓住了“无可奈何”这个重点词来理解,方法真好。请其他同学也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还能抓住哪些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生:我从“呆呆”知道了小麻雀已经被猎狗吓傻了,吓呆了。

  师:“呆呆”是什么样子?做出来告诉我。

  学生做“呆呆”的样子。

  师:谁在这还有体会?

  生:我从“嘴角嫩黄”中的“嫩”知道这只小麻雀还很小。因为我在老家看到过小麻雀,它的嘴角就是嫩黄的。

  生:我也认为这只小麻雀很小。我是从“头上长着绒毛”知道的。因为麻雀长大了后,头上就长着羽毛了,只有小时候才长绒毛呢。

  生:我从“分明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出来的”也知道了这只小麻雀太小了。

  师:我们把刚才几位同学的看法综合起来考虑,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呀?

  生:孤单的。

  生:需要帮助的。

  生:弱小的。

  生:可怜的。

  生:快要没命的。

  师:对这只小麻雀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它很可怜。

  生:我很同情它。

  生:我为它着急。

  师:请把你们的情感融入你们的朗读吧。

  学生再读文字。

  师:老师这也有一只“小麻雀”,请同学们看一看,和文中的小麻雀有什么不同。

  教师出示对比句式: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拍打着翅膀。它嘴角发黄,头上长着毛。

  学生自由读。

  生:后面的小麻雀看不出有危险。

  生:这只小麻雀也可能在地上玩呢。

  生:这也看不出是一只小麻雀,也行是长大了的。

  师:看来我的描写——

  生抢着嚷:不具体。

  师:现在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位朋友,但是它的形象不突出,想请你们帮帮忙,使它更引人注目。

  教师出示句子:

  袋鼠身上长毛,头上面竖着一对耳朵。耳朵下是一对眼睛。雌袋鼠前面挂着育儿袋。它有两条前腿,还有两条后腿。它的尾巴和后腿组成了“三角板凳”,支撑着身体。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这段话,然后试着运用以前积累到的词句把这段话中的袋鼠描写更形象。

  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说话,并在小组交流。

  师:谁为袋鼠画好相了,快为大家展示一下。

  生:袋鼠身上长着褐色的毛。头上面竖着一对三角形的耳朵。耳朵下是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雌袋鼠前面挂着育儿袋。它有两条细前腿,还有两条粗后腿。它的长尾巴和后腿组成了“三角板凳”,支撑着身体。

  生:袋鼠全身长满褐色的毛,小脑袋上面竖着一对耳朵,和小兔子的一个样。耳朵下是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两个黑葡萄。雌袋鼠前面挂着一个大大的育儿袋。它有两条又细又短的前腿,还有两条又粗又长的后腿。它的硬尾巴和后腿组成了“三角板凳”,稳稳地支撑着胖胖的身体。

  反思: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途径,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把认识的、感知的内容进行表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本段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把学生的阅读体验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悟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进行语感训练。

  一、让学生经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感悟语言。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阐述。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自由阐述读文感受。之后组织学生抓重点词来理解语言,品读语言。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后,再出示另一段文字让学生对比读,谈感受。这样鲜明的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了欣赏、评价,悟得了写作方法。

  二、为学生提供练笔素材,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进行语感训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而,日常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每篇文章存在的空白点,抓住契机,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

  《麻雀》一文中介绍小麻雀处境的这段文字是帮助学生掌握具体描述方法的良好契机,也是展示学生日常语言积累的舞台。基于以上原因,我出示了“袋鼠……”这一小段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练笔机会。这样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积累语言的益处,调动他们的兴趣,更加强了语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反思《抓准契机,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