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王明刚

  静夜思的教学反思 篇1

  一年一期的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写的诗?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托在别人家的孩子先说,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静夜思的教学反思 篇2

  同事们都说古诗课难上好,尝试了之后也知道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在平常,我们班课堂上高举的小手挺多的,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而此时却难得有几只小手,还好,回答的都不错。所以我觉得这堂课还是成功的。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参考有关老师的教案后,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省时、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对这首诗已很熟悉,课前我了解到,包括叶婉儿(落后生)都能背诵。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把教案上的集体尝试默写,改为请某生板演,而且只是填一些生字和容易出错的字。在出现错误或写不出时,再反馈、矫正,并集体书空。在这堂课上,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课程的要求。在这里,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述说学懂的、和有疑问的。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达成了教学目标。例如:开始解读诗意时,请学生自己去理解,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紧接着不马上反馈,而是在合作小组中互相交流,不懂的,在小组中能解决的问题就解决好。还有不懂的,再进行全班的交流、研究。

  静夜思的教学反思 篇3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战时自己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写生对字型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那些不认识字的同学。于是我采用包干到人的方法,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去给自己选择小老师。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读字、一起读书。这种方法一经实施,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小老师认真负责得教,同学们也喜欢学,到了第二节语文课,大伙儿基本上都能熟练地读出这些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静夜思的教学反思 篇4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挂图以及诗歌进行大胆想象,自己进行换位想象,忆起家乡的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情感的融入,让学生读起来韵味十足,朗朗上口。通过情感的融入,学生也许不能说出一些字义,但能理解诗意。对于培智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很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抓住重点的诗句理解诗的'意思,并通过课件,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讲解从读中感知诗意。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培智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三、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问题,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沉稳,教学速度有点快,个别化教育不够深刻,这几个方面还需继续培养,也是我今后教学特别注意的环节。

  静夜思的教学反思 篇5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按着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下面是教学的感悟和反思。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四、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为了巩固这节课的内容,我又设计了以下练习:

  1、学生领读生字,扩词。

  2、游戏:小刺猬摘苹果。(开展背诵竞赛)

  3、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不知道也没关系,不做过高要求,只要有积累的意识即可。)

  4、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在作业安排上,我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同时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