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

刘莉莉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1】

  本文是杜卫东写的一篇随笔。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好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这篇课文叙说“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不是很难,因为类似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主题的?在材料的选择、组织及语言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人类究竟应该如何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这此问题学生未必都能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文本提供的详实、丰富的材料中,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的语言所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培养学生联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宰”这一基本理念,立足三维目标的整合,体现单元主题的整体性,又不失本文的阅读个性,以科学的教育承担起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的任务。达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材内容,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让老师跟着学生思维来,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讲生听,真正实现了教师“导”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是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把自己对文本阅读的体验传达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架设文本与学生生活、情思之间的桥梁,启发诱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用心去发现课文中美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本人充分发挥教师职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在教学中,我没有过分的去依赖教材,过分的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紧扣文本中几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描写生动、议论精辟的语句,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主旨,领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然后又跳出文本,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心现实,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学生观看一组惨遭人类屠杀的动物以及被人类严重破坏的环境的图片,去触动学生的灵魂,从多方面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方法,关注人类与环境问题。看完图片后,让学生又结合文本写下自己的心理感受,既锻炼了文笔,又在潜移默化中寻求到了要从我做起,善待自然,保护地球,共同营造我们美丽的家园的好方法。

  总之,这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导入部分就以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并配合相应的背景图片,有声有色,将学生带入到我所创设的氛围中去。不过反思整堂课教学,或多或少有些要改进的地方,如在对文本的挖掘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对一些优美的语句和生动形象的词语。可以让学生先去朗读,在朗读中去品味语言的魅力。同时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时间少了点,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提高。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2】

  “135”教学基本功竞赛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从头至尾,还是有很多可以细数和思考的地方,因为过程往往更值得体会,人,也因此学会了成长。

  不必说上一堂公开课,就是一堂普普通通的常态课,课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说白了,就是要“做足功课”,这是上课的底气。

  一、分析教材

  选定要上的课文是《明天不封阳台》之后,自己要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哪些字词学生在阅读,书写,理解方面会产生障碍,从而整理出字词预习检测的点。读课文还有一点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明白课文的大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所以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读书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学参考书,吃透教材,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不要放过任何一处细节的分析,哪怕它很简单,因为,教学的整个面是有很多知识点构成的,考虑周到了,才可以融会贯通。

  二、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名教师上课流程和构思的体现。教学设计不仅要表现教师的思想,还要切合学生的学情。现在是一个信息畅通的时代,键盘一敲,很多自己想查阅的资料悉数尽显,方便快捷,所以,现在我们除了手头的教学参考书之外,可以学习、借鉴的教案、课件有很多。但是,事物都是双面的,学习的东西多了,限制自己思维的东西就多了,自己受到的影响也就多了,就会出现“博采众长”的同时,缺失了自我这样一种局面。如何最大限度的化解这种矛盾,就是在参考资料之前一定要自己先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想方设法要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的观点和风格,让那些资料是为自己“服务”,而不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所以之前,我给这堂课设计的目标是分析鸽子描写,和体会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这个主题,后来我也是这样实施的。同时问题的设计要尝试变通,一个问题可以这样提,也可以那样提,怎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适合的切入口,这是值得思考的。比如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情感体验活动“假如我是那只鸽子”,这个题目的原型是书后探究练习中的一道题目,是要学生分析鸽子的眼神,来体会鸽子的心理活动,而《补充习题》上有一条类似的题目,但是多了一个续写鸽子眼神的要求,为什么不把这两者合一呢?让学生站在鸽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理解鸽子的想法,让学生自己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找到答题的关键——眼神,这比我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要深刻一些吧。这篇课文本身内容很简单,但是“人与自然”这个内涵是相当大的,所以,可以设计的拓展就很多,但是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搜集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人,只能和自然和谐发展。

  三、课件制作

  课件展示,这是现在一个争议比较多的话题,好与不好,各执一词。不过,既然用,就尽量用好它,不求花哨,但求实用。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被一些动物灭绝的事实震撼了,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用大学里学的“绘声绘影”做一个动态展示呢,配上音乐,学生更容易动情,更会为人类自私的行为反省。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是有的。不过,通过这次课件操作,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在课件制作这方面的技巧太少了,以前学的那些“皮毛”总有一天会用完的,所以,学习,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一些外延,那些能为专业知识服务的外延。日后,我还要多加强这方面技能的钻研,要不然就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发展,只能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

  四、把握每一次试讲的机会,多听意见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一点都不假,上课之前,姚老师首先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指导和修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动意见。第一次试讲,窦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是要紧扣文本,可适当删减拓展内容,于是我把“保护环境,具体如何做呢?”这个问题删了,因为我也认为这个问题的设计离课文太远了,不是说这个问题和课文完全没有关系,但是有没有必要在语文课上解决就有待商榷。第二次试讲之后,徐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是要多注重学生活动,我讲的东西太多了,所以第三次试讲,我必须要注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第三次试讲之后,王老师对我提问的一些句子进行了斟酌,而完老师则对我字词教学提出了他的参考意见,因为这是能体现语文味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适当的追问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并通过造句来检测。那么我把这些意见都作好记录,并在正式上课之前做了修整。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试讲和修改,不仅使我授课内容条理更加清晰,重点更加明确,而且我也在这一过程之中熟悉了上课流程,了解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五、反思课堂

  上公开课,心里或多或少是慌的,不过,既然已经定下来,就没有后路可退,因为总是要面对的。不求这堂课上的有多么的出色,但求体现自己的自信,这也是一种舒缓压力的心理暗示。总体来说,这堂课上下来,是在自己掌握范围之内,按照流程走下来的,没有出什么太大的意外,自己设置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倒是学生在回答“请你举出大自然向人类报复的一个具体事例?”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反应不够热烈,因为在试讲的时候,其它班级学生的活动还是很多的,畅所欲言,正式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冷”的状况,难道是我要求课前搜集资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接下来的图片展示,学生还是有话可说的,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不存在认知上的障碍。我想这个问题还是要和学生交流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由于时间关系,课堂的收尾仓促了一点,技巧性的收尾也是一门要学习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