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片段及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部分学生不愿积极举手发言,望着他们漠然的眼神,看着屡次举手的优等生,我总是有些遗憾,课堂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设计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我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我仅设计了三个问题,全体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较好地完成了以下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的体会;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
片段一: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投入。咱们请xxx(优等生)为大家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
生绘声绘色读课文.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先学困生后优等生)
生:我仿佛看到大树抖抖手臂,树叶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
生:我仿佛看到蟋蟀在和阳台告别.
生:我看到秋天从很远的地方来,又向很远的地方去.
生:我看到田野里丰收的景象,一阵风吹过,发出声音,人们忙着收获.
生:我仿佛来到秋的王国.
片段二:
师:是呀,秋天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有美妙的声音,谁能把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找出来?(学困生)
生:“刷刷”“qu qu”
师:秋天里还有哪些声音呢?(先学困生后优等生)
生:“哗哗”
师:什么东西发出的“哗哗”声?
生:秋天下雨的声音。
师:秋雨都落在哪里?
生:我知道,落在地上,“叭叭”的声音。
生:落在盆里,“滴答滴答”
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沙沙”风吹树叶的声音。
生:“哗啦哗啦”也是风吹树叶的声音。
师:你真聪明,“沙沙” “哗啦哗啦”都是表示风吹树叶的声音,风小的`时候是“沙沙”,风大的时候是“哗啦哗啦”。还有什么声音?
生:“呱呱”小青蛙挖洞的声音,他们要准备过冬了。
生:“砰”人们拔萝卜的声音。
生:“喀嚓”农民伯伯收玉米的声音。
生:“哧啦”人们掰玉米的声音。
……
师:同学们真棒,找的声音可真多,我们模仿这首诗的第1、2、3小节把自己找到的声音写几句小诗,好吗?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朗读恰到好处。上课开始,学生急于读诗,因此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指名读,让学生纠正字音,然后小组内接力读,接着班内男女声赛读。学生已投入小诗描写的内容里。最后让一名优等生绘声绘色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小诗描绘的景象,与文本进行交流。
2、写作与文本切入点找得好--“找声音”。先找出文本中的声音,学困生轻而易举就找出,然后再找秋天还有什么声音,学生异常兴奋,学困生易从习惯思维中找出风声和雨声,而优等生视野开阔,能更深入思考,找出田野里的声音和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不需要再维持秩序,不需要提醒注意,全体学生兴趣浓厚,思维得到开发,想象插上翅膀。
不足之处:文本中一些很美的词,如:“话音”“歌韵”“叮咛”“歌吟”没有得到好的引导,只是通过朗读来潜移默化,没有经过教师引导的文本内容,学生的印象不会太深刻,望各位老师多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