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灯笼教学反思

张东东

  做灯笼教学反思一

  前段时间,我做为我校20名教师中的一员,历时3天,赴山西太谷学习取经。回校后,参加学习教师先后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召开了研讨会,并带头上了课改研讨课。

  本次我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做灯笼》的第一课时。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前我让学生预习课文时,做到三点:1、课文读3遍;2、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3、圈出会认识字、生字。根据二十四字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步:一、初读点拨;二、自学检测;三、指导书写;四、达标检测。

  初读点拨环节,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这篇课文共有xx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xx和xx的故事,xx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xx的手很巧,xx扎了一个漂亮的灯笼,王京在灯罩上xx。由于学生有预习做基础,很轻松就解决了问题。

  自学检测里重点先让3、4号学生认读生字、词,然后把生字按结构分成几类,让学生自由说识字方法,同时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因为有小组评价做支撑,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指导书写环节,我按左窄右宽、左右宽窄基本一致、独体字等分类,介绍新偏旁“提土旁”,先让学生掌握了书写规律,再在课本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两个。

  最后的达标检测环节,我选用了《创维新课堂》上1、2题,第1题检测会认字,第2题考查会写字。写完后,同桌对照。通过检测,学生们基本都能掌握。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时间安排较合理,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比上次的公开课有进步,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读书时间少,在同桌轮流读书时,任务分配不均,1、2号同学读的过多,3、4号同学读的过少;指导书写时“泥、良”两个字最后两笔的`笔顺易错点,但没给学生点拨到位。

  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把学来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精心备课,灵活运用教法,努力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做灯笼教学反思二

  《做灯笼》是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王京和李良合作做灯笼的事。旨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写一件事要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点: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以孩子们最喜欢的美术课为谈话内容导入课题,并介绍,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两个新朋友,一个喜欢画画,一个喜欢做手工,于是,他们俩合作完成了一个纸灯笼。随即板书课题《做灯笼》、并引导学生读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解疑,激发求知欲。

  在课题处,我引导学生根据老师导语和课题处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学生发言非常积极,纷纷举手发言:他们为什么要做个纸灯笼?他们做的灯笼好看吗?这两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啊?等。师随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获得相关信息,果然,学生们有的说:“我知道了这两个小朋友一个叫王京,一个叫李良”;有的说:“我知道了王京会画画,李良会做手工”;有的说:“我知道了王京、李良会灯笼是为了布置教室”;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他们合作得很成功,同学们夸奖他们了,王京还写上了合作真快乐这句话”。师随即完成板书。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轻松达到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的教学目标。

  三、自主识字、写字,学生激情高涨。

  在识字环节,我安排学生通过自己拼一拼(拼音识字)、问一问(问同学或老师)、划一划(在课文中标画出生字及对应的词语)、测一测(同桌一组互相测读)、评一评(互相纠音或表扬)的形式。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很好。

  在写字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说学习目标。(读准音、了解结构部首、书写要点、记字形、组词等),然后四人一组,在小组内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最后用书空的形式巩固字形的记忆。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本节课识字写字的教学效果很好。

  四、多渠道理解、积累词句,学生学以致用。

  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理解词语的方法因词而异。如“公认”的意思是“大家一直认为”,理解这个词时,我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咱们班谁回答问题声音最宏亮”学生回答一致时就是“公认”。“心事”和“烦恼”的理解要结合字形的特点并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王京有什么心事?李良有什么烦恼?为什么发愁?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就会明白。“合作”一词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词语,不但要使学生明白“合作”就是“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快乐。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第4、5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渗透合作的观念。如: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自己和别人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件事情的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很轻松地理解了词语,还懂得了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就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