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范文
上完《看我多精神》一课后,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时,我发现了它的缺陷: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型课程。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只考虑到了如何组织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巩固坐、立、走的姿势,而没有想到活动的实效性。虽然这个竞赛也是根据学生爱玩、好胜的特点设计的。但因为拘泥于教材,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孤立地训练学生的坐、立、走,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没有活力。有的学生上来走路时,竟然腿不知怎么弯,手臂也不知怎么摆,整个人僵僵的,变得不会走路了。有的孩子索性机器人似的,同手同脚地迈步,直挺挺地走来走去。原来我注重了“活动”,却把“生活”搁置一边了。离开了“生活”,课堂肯定是索然无味了!通过反思,我以为,做到以下两点有助于使活动具有实效性。
一、活动内容生活化
品德课要讲究实效性。如果说,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孩子们都小心翼翼地,不敢迈开步子向前走了,那又怎么能说‘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并能长期坚持,最终养成习惯’呢!如果学生真的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那么,他在家休息看电视,正襟危坐;吃完饭散步时,健步如飞,这样是不是也会让人不能接受呢?没错,对每个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并积极倡导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来组织、安排教学。于是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例如,在教学坐、立、走的基本要求后,我就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选取一个场景,和自己的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这样不就把学生置身于生活吗?而后在小组反馈中再做指导。通过创设情境表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生活走进了学生的认识世界,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机器人似的僵硬,同手同脚地迈步,不协调,而且学生还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
任何时候,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更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在《看我多精神》一课中,我吸取了第一次上课失败的教训,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我首先让小朋友在小组中比试,每小组推选出一名站立、行走姿势最漂亮的小朋友来!这样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游戏为载体,帮助儿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意愿。之后,我再让这些站立、行走姿势最漂亮的小朋友来当小教练,带领自己的队员到指定的地方练习站立和行走,互相纠正动作。在这其中,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教育功能,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我们就要重视儿童生活中现实的、情境的、形象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积极、主动、探究地学习,把宏观的目标与学生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用具体生活实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儿童受到教育并避免说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