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宋代的人喜欢发表议论,无论是吃饭喝茶,还是穿衣戴帽,再或者是游山玩水,都特别喜欢探究道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之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不是在于他的游记过程的欢快、风景描述的精彩,而是在于这篇游记中透过记游而引发王安石深入的思考:对人生处事的感悟,以及对治学严谨的心得。读来真如和智者对话,启人心智。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六朝时期,至宋时期,内容充实拓展,形式巩固严谨。“记”可叙事、写景、状物,亦可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比如叙事的.有《桃花源记》,写景状物的有《小石潭记》,既写景又抒发情怀,阐述观点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等,而《游褒禅山记》就属后者,符合宋人考据阐议之性。
《游褒禅山记》全篇一共五段,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属于第一部分,是记游部分,第三四自然段是文章第二部分,是议论部分,第五六段是第三部分,补叙同游朋友及写作时间。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授第一二自然段,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首先是导语引入,介绍“记”的文体、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第一段采用串讲法,由教师逐字逐句的讲解重点的字、词以及特殊句式,在讲解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陌生文言语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然后第二段给十分钟时间,由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原有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自己去试着理解和翻译,或是同桌合作学习,然后找学生提问,说出自己学习后的困惑和不解之处,最后教师解答。设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本节课上完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总结反思:一是课堂当中时间的安排分配不均匀,结果导致时间不够,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读,读多久,也是个问题,在这一次的教学当中,学生的朗读比较少,还需加强。三是一节课上完,学生掌握多少,真正掌握了没有,心里面没有底,因为他们回答积极,还需要不断的训练、加强。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我觉得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时间,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其次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对学生的朗读多加训练,对于本节课重点的字词句,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到两个检测题,当堂检测,看他们的掌握程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尽量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