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在人教版五年制数学第七册课本练习八中有这样一道题:体育用品厂4000个羽毛球要包装,每筒装羽毛球12个。这些羽毛球最多能装多少筒,还剩几个?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列算式是4000÷12=333(筒)……4(个)。当我在课堂上订正这道题时,梁晓凯同学高高地举起手,“老师,我有不同意见,这道题的结果应该是334筒余4个。”“哦?”我迟疑了一下,这时很多同学都举手同意梁晓凯的意见,我赶紧把话题接过来,“为什么?”“因为剩下的4个还需要一个筒”“原来是这样,那应该是334筒,怎么还余4个呢?请大家共同讨论一下,正确答案究竟是多少”我不露声色地说。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争论过后,吕炳全同学说:“应该是333筒余4个,因为题中的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这题改成:体育用品厂4000个羽毛球要包装,每筒装羽毛球12个。这些羽毛球能装多少筒?把这两道题进行一下对比,问题迎刃而解。
最后我做了小结:课本上这道题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是精确计算,梁晓凯同学说的334筒余4个,是混淆了有余数的除法和近似数的区别,不符合题中的要求,所以是不正确的,但是梁晓凯同学犯的这个错误值得,他提醒了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后再做出解答。
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我从来没遇到也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是不是我们的教学又走进了误区,又在围绕着考试转,考什么教什么?曾记得连续两次期末考试都考了用“进一法”求近似数的应用题,所以老师们对此类应用题倍加重视,一讲再讲,惟恐学生不会,讲得多了,学生也就死记硬背,依葫芦画瓢,根本不懂题意,拿过来就做,因此导致了今天错误的出现,这难道不是我们数学老师的悲哀吗?应用题教学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我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特别重视应用题的'教学,重视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学习、钻研,留心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讨论、交流中去感知应用题的结构和一般的解答步骤。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