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为让幼儿懂得。为使感恩活动融入幼儿园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儿的内心深处,植入幼儿心田,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社会活动:《感恩的心》,引导幼儿体会父母、老师、同伴及周边所有人对自己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知恩、惜恩、感恩、报恩之心。
通过此活动,我意识到预设总是美好的,想像总是无可挑剔的,但能经得起检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动。尽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设计教案、准备教具,但实施下来却发现与预设相比,在效果上还是有所差别。为完善此活动,现进行如下反思:
在教学中,整个活动教态很好,亲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环扣一环,特别是活动导入部分教师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引导幼儿观看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震撼幼儿的心灵,能切入主题引发幼儿迁移自身的家庭环境,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整个活动中,时间过长,活动内容过多,涵盖的面太广,所谓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蜻蜓点水,没有将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挖深挖透,使活动紧凑,达到教育目标,深入幼儿心田。
因此,此教学内容可拆分为两个活动进行,活动一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幼儿感恩父母之情,乐意用实际行动帮父母为主体,进行展开。活动可修改为第一环节让幼儿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导入主题,使幼儿了解妈妈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无私,给幼儿以心灵上的震憾。
第二环节出示妈妈照顾自己的多媒体图片,并请相应的幼儿向全班幼儿讲述照顾的辛劳。激发幼儿迁移经验,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妈妈辛劳的照顾自己的过程,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
第三环节让幼儿观看《牛犊救母》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牛为救母亲可以连命都不要,感受小牛的孝顺之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第四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应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出发,激发幼儿的感恩之心,报恩之情。此活动就能达到教育目标,而不是流于表面,使感恩植入幼儿心房。在延伸的第二个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了解在他们周围除了父母在生活中会关心照顾自己,还有许多人都在帮助着自己,可引伸出身边的老师、同伴等等,让幼儿变小爱为大爱,感恩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到“凡是人,皆须爱”。
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一次提高的过程,一次对弟子规精髓更加透彻的过程,只有在一层层的抽丝剥茧中掌握弟子规教学的精华所在,使弟子规教学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对大班幼儿来说认识时钟,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幼儿即将毕业之际执教了《认识时钟》这个科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以以闹钟的闹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后利用实物钟让幼儿简单认识钟面。第二个环节,认识整点,并用儿歌的形式回答老师现在几点钟。在这种环节中我出示了一座不走动的时钟,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数字,然后再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将分针拨一圈,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格),引导幼儿说出时针指向“1”就是一点钟。就这样反复地拨几次直至两针重合。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要想知道几点钟,首先看时针。
接着利用儿歌的形式,教会幼儿与老师一问一答:老师拨出整点后问:小朋友,请看好,现在时钟几点了?幼儿答:老师,老师看好了,现在时钟几点钟。本环节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更加深了幼儿对整点的认识。第三个环节是玩钟,以上两个环节都是老师的说教,此时的孩子们都有点坐不住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也想来拨一拨,我就马上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一愿望,请孩子们把自制的钟拿出来自由拨针玩,孩子们很是兴奋,而后又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来拨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了孩子们对整点的认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且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最后环节将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运用到活动中更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在游戏中让幼儿继续练习拨钟,看整点。使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下积极拨整点、半点,从每个孩子身上反映出对活动的兴趣,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
通过此次活动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很充分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只可拨动的小时钟,整个活动发现幼儿对时钟的学习兴趣很浓,孩子们都能拨出整点,但在拨半点中个别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课后我将自制时钟放置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由于我们这是农村,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马上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马上兴致勃勃的。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乘坐小汽车去参观”日历展,由于孩子收集到的日历只有4本,我把办公室的日历都用上了,可是由于日历的种类不同,有两组孩子使用的是台历,在找生日、节日时遇到了困难,此环节由于材料的短缺遇到了不小阻力。
从整个活动来看,用故事的形式把枯燥、复杂的内容变生动、简单的方法真的很不错,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还有材料的准备是一个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收集材料方面我们有时也确实遇到两难的境地,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今天上午我执教了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在课的开始,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从而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同时我感到电脑带来的方便,自己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适时播放图片。在观看南北方景色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看了好几遍,让幼儿充分感受南北方景色的差异。
我以游戏"我是小导游"的方式,和大家观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图,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因为在诗歌中有一句是:啊,祖国妈妈,您的孩子在同一个时间里,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诗句。让孩子们在了解祖国人们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活动,从而激发孩子去探索世界上人们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活动,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名字,积极性很高。
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儿歌的内容教师的解释不够到位,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
针对本次开展的教学活动,我进行了下反思。《聪明的小鸡》是一个故事读本,情节生动有趣,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对大班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既有亲切感又有挑战性的读本,画面里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文字所要表达的`信息。活动的一开始,我设计了和幼儿一起去开心农场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整个活动我积极的投入其中和孩子们一起开心的玩、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信息,仔细的倾听幼儿的表述,及时的回应幼儿,由于第一阶段的活动容易枯燥,因此我在活动中不时的增添趣味性,呈现了一个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想象猜测
在活动中,我所设计的每个提问都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猜测的空间,如:小鸡和狐狸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当小鸡遇到狐狸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小鸡和狐狸会比什么呢?最后小鸡用什么聪明的办法战胜了狐狸?每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孩子们的回答更是出其不意,有的说:小鸡和狐狸比跳舞、小鸡和狐狸比打架,还有的说:“小鸡和狐狸比聪明。”当孩子们得到我积极的应答后对活动的兴趣就更高了。
二、把握好重难点,抓住教育契机
整个活动活动重点的把握较好。幼儿不仅能用动作来表现,还能通声音、表情来表现小鸡和狐狸的比赛场景。在观察狐狸和小鸡比赛跳高时玉玉小朋友认为狐狸会赢,虽然只有他一个人这么认为,可我没有忽略他的想法,而是提出我和他来扮演狐狸小鸡进行跳高比赛,让故事的情节真实化帮助幼儿了解高大的动物比矮小的动物跳得高。这个活动的小插曲不仅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更让我的活动充满趣味性,拉近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一举两得。
三、不足之处
活动一开始我和幼儿分析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狐狸高大狡猾和小鸡小小可爱,如果能够将这个性格特征衔接到接下来的猜图环节中,我想幼儿就能更好的了解狐狸赢的原因。
其次我忽略了小结:为什么小鸡最后能战胜狐狸?延伸到生活中如:幼儿遇到困难、危险以及突发状况时,能想办法应对。活动难点突破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