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

李盛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童话小说,寓意深刻。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朗读,注重对文本的品味,学生能很好的感悟文本的语言,品味其中的道理。我以问题“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贯穿全文,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朗读始终伴随其中,方式多样:自由读、速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调动积极的情绪,带着自己真实的感受去读。面对枯树桩和枯草,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什么时候会发牢骚?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感受,从而有了情绪体验,很明确小溪流与这两个角色的鲜明对比,再体会读时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了。在处理小溪流与四个不同角色的对话中,我适时的采用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从而更好的对文本的富有童趣的语言进行品味。朗读这篇童话,首先确定欢快愉悦的感情基调。比如“枯树桩”和“枯草”的两个“唉”,因为是叹气,就不能读的太重,否则就像跟人打招呼一样,但是第二个“唉”,后面跟了个感叹号,在语气上应该比第一个略重一些;“乌鸦”第一次说话时既有好奇也有男懒洋洋的味道,在于速上不能太快,语气也不能太重,第二次说话是恐吓小河,因此语速要略快一些,语气较重,嗓音要变化,体现“恐吓”。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高涨情绪学文,如小溪流一般充满活力,这也是课堂上呈现出的良好的氛围。

  在对文本的语言感悟中,抓住重点词语,从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让学生从中领悟文本,感受小溪流的人格魅力,并结合自身的成长体验探讨当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阻挠,诱惑,恐吓,你将怎样面对,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2

  《小溪流的歌》是著名儿童作家严文井的一篇童话。全文较长,但作者的写作意图十分明显,他用拟人的手法歌颂了小溪流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篇幅较长,我让孩子们在备学这篇课文时,自己先朗读课文三遍,搞清小溪流是怎样一步步成长壮大的,即小溪流成长为小河,再到大江、海洋。再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让孩子们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小河、大江、海洋特征的词语,并能结合文中的相关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揣摩途中遇到的劝阻者的形象。提出中心话题——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怎样的歌?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最后让孩子们以画画的形式将课文内容画下来。

  我认为这节课上下来收获颇丰,教学条理比较清楚,一点点循序渐进。孩子们学习兴趣很浓,对课文内容理解的也比较到位。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3

  在本节课在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1)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方法引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全班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了自己关注的对象。无论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还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师都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已经训练有素的学生,在课堂上更注重方法的引导,例如教学第一课时的过程中,在识记生字时,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去重点识别,有的字跟随老师书写笔顺,有的字注意了不多一笔,有的字通过找形近字来区分,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得到肯定,这样,学生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也积累了学习能力。

  (2)关注学生的朗读,注重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份愉悦的环境,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文的过程中,朗读始终伴随其中,从开课的重温小溪流快乐活泼的个性感受,到小溪流与枯树桩和枯草及对乌鸦的对话,都能引导学生调动情绪,切入生活感受去读。面对枯树桩,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什么时候自己有过发牢骚,那时的情绪怎样?学生答到:心情不高兴,觉得怎么什么事都那么烦,提不起兴趣。这时的学生有了情绪体验,很明确小溪流与这两个角色的鲜明对比,再体会读时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了。在教学小溪流遇到乌鸦时,我抓住“恐吓”一词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了乌鸦的恐吓和小溪流的不在乎,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懂得小溪流没有变的是什么,是快乐、活泼、可爱,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奋勇向前的劲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高涨情绪学文,如小溪流一般充满活力,这也是课堂上呈现出的良好的氛围。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我在课堂上把握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道德发展并不是通过说教,在学文完后,当学生最终明白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奋勇向前、不怕困难、不断壮大自己的歌时,老师很自然地将文中的小溪流的形象过渡到人物身上“这篇课文采用了童话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小溪流这样一个活泼、乐观、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的形象,其实在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真实的人物,”在平常引导学生读过《张海迪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后,学生开始了品评这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到了他人的优点,对自己今后如何生活如何战胜困难指引了道路。这一点在后来布置的作业——读后感中也得到证实,学生们纷纷写到佩服保尔和张海迪的勇气,海轮。凯乐对生活的不放弃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4

  一、师课改的观念。

  (1)关注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全班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了自己关注的对象。无论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还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师都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喜出望外,教师赞叹不已:“你棒极了。”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份愉悦的环境,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以《洪湖水浪打浪》一歌,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起来。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我在课堂上把握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道德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在教学评价中,对其他学生总是以一种赞美的态度,这不仅会使接受评价的学生心情愉快,而且会使评价的学生学到了他人的优点。

  二、教师角色。

  (1)由教学者变为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3)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不是“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本课中.采用了体验式学习方法,教师依据恰当的教学目标,按照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促进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正是这几个“新”,才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愉快,教师教得快乐。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5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内容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再现,形式则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反映了内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需要教师为之提供一把钥匙,指明一条捷径(切入点的引进)。

  《小溪流的歌》中,“对比”就是一把钥匙,学生在拿小溪流与劝阻者(枯树桩、枯黄的草)对比中,认识到小溪流精神的可贵,劝阻者的思想行为不可取,虽然他们的答案千姿百态,但在对比后,他们会明辨是非,把握方向。

  这篇课文的切入点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怎样的歌”?这为学生在探究主题时寻找到一条捷径。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的发言很积极,对道理理解得很透彻,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又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

  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这样就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不能在教学中为完成预设目标而让学生落入自己的问题圈套。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发言不积极,理解有偏差等)。教师能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要让每一个人有收获,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若课前教师准备不足,课堂气氛就会受影响。如在问“在生活中有没有人不知不觉做了那些劝阻者?或者没有抵制住劝阻者的诱惑?”时,学生在摇头的情况下,教师进行了耐心地启发,举一些可能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实,及时让这些学生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主题的理解。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6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正是注重了对文本的读品悟思,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重视学生的朗读,注重对文本的品味,学生能很好的感悟文本的语言,品味其中的道理。

  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朗读始终伴随其中,方式多样:自由读、速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朗读,从开课的重温小溪流快乐活泼的个性感受,到小溪流与枯树桩和枯草及对乌鸦、泥沙的对话,都能引导学生调动积极的情绪,带着自己真实的感受去读。面对枯树桩和枯草,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什么时候会发牢骚?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感受,从而有了情绪体验,很明确小溪流与这两个角色的鲜明对比,再体会读时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了。在处理小溪流与四个不同角色的对话中,我适时的采用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从而更好的对文本的富有童趣的语言进行品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高涨情绪学文,如小溪流一般充满活力,这也是课堂上呈现出的良好的氛围。在对文本的语言感悟中,抓住重点词语,从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让学生从中领悟文本,感受小溪流的人格魅力,并结合自身的成长体验探讨当你在成长过程中

  遇到阻挠,诱惑,恐吓,你将怎样面对,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有的同学没有读出自己的理解,对文中事物的象征意义没有理解到位。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漂、游、跑”的意义。

  2、继续根据要求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清亮”和“清脆”的不同。

  3、通过对文中词句的理解,感受小溪流活泼欢快,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继续预习课文并从反馈交流情况入手。

  教学难点:

  预习理解的正确性。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

  2、引出课题,小溪流究竟唱着怎样的一首歌呢?

  二、阅读教学:

  1、这是一首怎样的歌?

  2、出示关于描写小溪流向前奔流的句子,让学生填写完整。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地,又有许多别的小溪流来跟他汇合。

  3、读第2、3小节,思考:你觉得小溪流的奔跑有着怎样的特点?

  4、组织交流:

  (1)第2小节从“快乐”入手。圈出小溪流动作的词语。

  (2)朗读小溪流、小树叶、小蝌蚪的句子,想像有趣的情景。

  (3)第3小节围绕“不怕困难”来交流,抓住“轻轻跳跃、一股劲儿、什么也阻止不了”等词语。

  (4)出示课后“阅读新体验”中的第三小题,思考为什么小树叶和小蝌蚪的行动都不用“跑”?

  (5)最后一小节,扣住“不知疲倦”,归纳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活泼快乐、积极向前永不停息的前进之歌。

  三、拓展训练:

  1、思考:想想还会遇到哪些事物,代表哪些困难?哪些是积极的好朋友,又会给予哪些帮助?

  2、推荐阅读《小溪流的歌》原文。

  四、总结全文

  板书:

  2、小溪流的歌

  活泼欢快不知疲倦勇往直前

  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

  教学效果反馈:

  这是一则童话故事,学生很乐意去学。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自主去学习,通过感知指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语气去体现人物特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知道了小溪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很可爱。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小溪流和枯树桩和枯草的对话很感兴趣,因此我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去比较,使他们更清晰地体会到了小溪流那永不停息的精神。

  在作业练习中,少数同学对文章的主旨认识不够清晰,完成“读写双通道”时,有些离题。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8

  朗读是学好语文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采用了三步阅读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汲取了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并融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展示交流,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三点:

  1、感悟、学习小溪流的精神。我认为感悟小溪流的精神,学习小溪流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三次阅读,让学生明白小溪流逐渐成长为大海,靠的是奔流不息,拼搏进取,永不放弃的精神,学生的成长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让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2、注重朗读教学。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采用三步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避免了朗读的单调性,影响阅读兴趣,三步阅读的方法也各不一样,采用了自由读,齐读和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不仅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还要学生分析小溪流在四个成长阶段不同的特点,以不同的感情进行阅读。重视学生的朗读,注重对文本的品味,品味其中的道理。从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让学生从中领悟文本,感受小溪流的人格魅力,并结合自身的成长体验探讨当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阻挠,诱惑,恐吓,你将怎样面对,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

  3、注重学生的参与、交流和展示等。让学生参与教学,自主学习探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小溪流的精神是学习的重点,小溪流奔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体现在哪些词语和句子,我让学生阅读后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展示、交流),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9

  一条欢畅的小溪,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不断壮大,勇往直前。课文以拟人手法,生动地讲述了小溪流的理想、信念和经历。文中小溪流、枯树桩、枯草、乌鸦等事物的人物形象不难体会,但学生仿写和续写质量不理想。

  课文第三自然段“总——分”的结构和活泼的描写值得学生学习,课下,孩子们纷纷练习用自己的文字以总分的结构表达。大部分学生对段落结构的把握很准确,但遣词造句总是单薄得很。

  关于续写省略号包含的小溪流的经历,经过我的提示,孩子们的思路比较开阔,口头交流的情节、事物及人物形象设想丰富,但书面表达仍旧干瘪。孩子们平日里爱书籍、常阅读,但文字的欣赏和运用还很欠缺,需要强化指导。

《小溪流的歌》教学反思10

  《小溪流的歌》一课,情节比较简单,语言富于儿童化,学生很好理解,我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学习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小溪流的乐观坚定,奋斗不息,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朗读、默读、速度、分角色读。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知形象,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不够好,学生不是主动的去读,不是真正融入文本中。

  教学第三部分是提升部分,通过拓展,让学生想象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自己应该怎么办?使学生更好的让小溪流这一形象的精神品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生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地表达了出来。

  整堂课学生表现积极,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体现好,学生没能充分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