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教学反思

黄飞

与诸子登岘山教学反思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下面是关于与诸子登岘山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优点:

  1.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积极性比较高

  2.点评同学经过充分准备,已经对诗歌有了比较深的把握。

  3.通过默写的方式,了解部分同学对诗歌的掌握情况。

  不足:

  1.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使课堂在某一时间感觉很零散

  2.学生并没有很积极投入的去研究诗歌,学习相对比较被动。老师没有找到学生的兴奋点。

  3.备课还是不够充分

  (1)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把握不到位,导致在后边解读诗歌的情感时有些生硬。

  “诗是诗人心中的火焰”

  (2)对诗歌中的具体手法和典故分析不到位,如《山居秋暝》中作者是如何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和视听的角度描写山居“空”“静”之美的,对于“动静结合“这一艺术手法没有完全弄明白,山中的静是通过这些浣衣归来的女孩在竹林间发出的嬉闹声反衬出来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句很值得赏析:为了押韵的需要,诗人将竹喧和莲动放在前面;同时这样写又使诗歌产生了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在上课的过程中对这个地方的讲解不够清晰、到位。尾联中”随意春芳歇,王孙归不归“王孙原意多指贵族子孙,王孙在此处应该是利用“泛指隐居的人”之意,指诗人。

  4.没有在课上让学生以诵读的形式体会诗歌的意境,虽然有预设但时间没控制好。

  反思:

  1.既要从诗歌本身把握诗歌的类别和主要情感,又要去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

  2.赏析诗歌要抓住诗歌的”灵魂“,《与诸子登岘山》:读罢泪沾襟。

  3.每首诗歌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艺术手法;每一联;写景角度;

  4.在学习一首诗歌的同时要大胆展开联想,将其与学过的诗歌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