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的纸》教学反思范文

秦风学

《传递文明的纸》教学反思范文

  《传递文明的纸》这种历史类型的课比较难上,但我又认识到千万年前的历史与文化固然离当今的儿童很远,但它又确确实实地存在于当今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怎样才能通过我的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进而喜欢历史人物,喜欢这种课型,为此,我在这节课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教师要注意开展平等的对话

  如果把课堂看作是一种生活的话,教学就应该成为一种对话的过程,具体说来,我在课堂中,让学生在纸以外的材料上写一写,让学生与历史生活对话,在小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与同伴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用教师的思想、文化、语言去影响学生,让学生与教师对话,此外,还让学生与提供的课程支持对话。在对话中,力求改变过去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

  二.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历史课的创新虽然很难,但不是山穷水尽。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不是说不让教师在课堂上讲,否则,当讲的不敢讲,该挖掘的没挖掘,就会缺少了深度与厚重感。为此,我在教学中,改宏大叙事为生命叙事,从蔡伦这一历史人物讲去,了解他反复实验造出纸的艰难,了解他造纸的过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造纸技术的不断创新,了解蔡伦造纸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了解世人对蔡伦的'评价,引发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体验古人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创造信心。

  三、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构建和谐课堂。

  品德课程具有综合性、活动性等特点,而活动性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能适合、能呈现的,特别是高年级的有关历史知识的内容,怎样避开教师传授式的或师生问答式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孙老师在这节课上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考,课堂上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看、听、想、说、做、读、算等,该让学生完成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该让学生掌握的,学生自己又无法得到的,老师绝不少讲,老师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围绕了教学目标,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爱学生之所爱,与学生之间不断发生互动、对话、交流,使整个课堂显得非常和谐,再一次次的沟通中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上完课,虽没有那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但我痛并快乐着。我相信只有在品德教学中且行且思,不断改造自己,我才能成长。我深信,通过我在课堂中的组织、引导,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索、感悟、体验,并加以提升、引导,一定能唤起学生心灵的激荡;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