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范文
本篇课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1、形象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教学时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分别认识花生和松鼠,再把两样事物组合成课题〈小松鼠找花生果〉,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大胆猜测一下课文会围绕小松鼠找花生果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被激发了出来,基本能围绕
(1)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果?
(2)小松鼠怎样找花生果?
(3)小松鼠找到花生果了吗?这三个方面提出疑问。
2、感悟语言,训练朗读。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果?”学生很快就会找出答案即“等花生结了果,就摘下来留着冬天吃。”这是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十分华丽,是要引导学生好好感悟的。怎样让学生理解并体会“绿油油,黄灿灿”这两个词语呢?我没有采用传统的与“绿色、黄色”做比较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想象一下小松鼠看到的花生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的话来形容。学生很快说出叶子是很绿很绿的,绿得亮晶晶的,好象有光一样的,这时,我就马
上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对了,这就是“绿油油”的意思。”感悟“黄灿灿”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在学生充分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
3、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小松鼠怎样找花生果,这两段文字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能理解。我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语言训练的基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分小组合作表演小松鼠天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的掌握。
4、课外延伸,拓展知识。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通过蚯蚓的话道出了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科学知识,从语言的理解上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不过学习这篇课文的最终目的不应是只让学生掌握花生这一植物的生长特点,我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展开课外搜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其他植物的生长特点,学生搜集到的有草莓、苹果、红薯、藕等好多植物结果的不同方式。更为可贵的是有一位学生找到了无花果的开花结果方式,从字面上理解,无花果是不开花就结果的,这位学生就告诉了大家,无花果并不是不开花,而是它开的花太小了,人类的肉眼很难看到。如果不通过学生的课外搜集阅读,连我也不知道这个知识呢!
自古以来就有“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之说法。我们试开展的“六环三步”的问题创设情境的教学研究以来,现将我的《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反思如下:
语文教学中教学问题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一年级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印象比较肤浅,但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教学重点。因此,首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看着课题想,你有什么想法?生自由提问、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思考,有什么不懂之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此外,在教学中我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理解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品析,让学生体味、思考,无不体现问题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任重而道远。
一、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开展创设了鲜活的空间,教师尝试变换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情境立体化,趣味纵横。
二、教学中学生按图想象说话。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说话。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说话,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上,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过学生不同角色转变,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以读代讲,很有实效。通过从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较,得出“小松鼠三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个结论,充分感知“每天”所强调的意思,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
三、教学中让学生生用“自言自语”来描述,也可以用其说话。通过实际情景再现,让学生简单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说话来反馈自己的理解。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表演故事的语言实践中,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语言实践,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与光彩。语文教学与自然生活相联系,拓展延伸环节中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写字教学中给予学生提示与要求后,让学生小小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生字,学生激情更加饱满,更为主动,师生互动学习更为融洽,气氛热烈,收到实效。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语言活泼,富有情趣。但我认为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言不算浅显,但生动,吸引人,尤其是小松鼠的形象稚气、可爱。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既能掌握本课的字词,同时能语言能力方面也有进一步的提高呢,这是我在本课中所要解决的。
在今天的这堂课中,我力求实在,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的'有所学,学有所乐。因而,整堂课,也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自己成为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做一个平等中的首席。问题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顺引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让其读出句子的美,体会用词,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如在教学“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自由说,然后读句再说,提高的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感觉力,提升了学生的认识。然后出示“( )的花生花”这一卡片让学生说,既丰富学生的口头词汇,又为“鲜艳”的理解做了铺垫。学生在读读说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句中的“一朵朵、格外、金黄色”等词,学生在读句时也就体会得更深了。在整堂课中,学生的朗读也很出色,出现的亮点也很多。比如有个男孩儿,在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时,他就喊了,说他要读小鼹鼠的话,自信十足,他说鼹鼠是男的,让我们忍俊不禁。这种童言稚语给课堂增添了亮色。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才敢如此畅所欲言。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
在教《小松鼠找花生果》时,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果?
2、小松鼠在哪里找花生果?
3、小松鼠怎样找花生果?
4、小松鼠有没有找到花生果?
前几个问题学生通过朗读很快找到了答案,惟独最后一题学生意见不统一,有的说小松鼠找到了花生果,还有的说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果。在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的情况,我不是简单地给予评判,而是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引导学生朝着有序有利的方向发展,调动了学生的有效参与。
辩论中,学生有的忙于看书、找句子、读课文,在读中揣摩、探究,寻找答案,提炼出自己所需的论点;有的睁大眼睛盯着对方的发言,随时准备反驳,一组同学说我读到”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找到一个花生果”。来断定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果;可另一组同学说,小松鼠只是暂时没有找到花生果,但是蚯蚓已经告诉小松鼠花生果长在泥土里了,等到秋天,花生果成熟了,挖出来就一定能找到花生果。学生在辩论中,不断向对方质疑,在相互质疑中,学生调动一切学习因素,启用自身的一些学习潜能,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在辩论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评价和补充,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敏感的捕捉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小松鼠能找到花生果。
但一堂课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我自己明显感觉到的有两处:
一是生字教学比较薄弱。比如在读题时,只点了“生、找”两个生字,而忽略了学生最易念错的“松”字;在生字检查时,把写有生字的花生一下子就奖给了学生,认读生字的面非常小。虽说这些花生卡片的用途还有另外两个,一是要有卡片的学生要给别的学生读,检查识字情况,二是为下堂课让学生贴贴,知道花生长在哪儿。但在本课中,明显地忽略了中下学生的识字情况。
二是关于评价方面的不足。在读句子时,采用了竞赛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读得非常棒,一次比一次有了提高,但我在肯定她读得好时,却忽略了她的进步,轻易地放弃了这一资源,只作了简单笼统地评价。此时,如果再肯定这个女孩子自身的进步,再让全班的学生学一学,读一读,就更有深度和厚度了。
1、《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出学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本课的教学就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进一个童话世界,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
2、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如何上好起步阶段的阅读呢?我想就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引导学生入其境,感其情。本课的教学就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领悟,并采用了多种读书方法,如:自由读,分角色读,同位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等。学生们都兴趣十足,跃跃欲试,争着抢着读,激发了兴趣又活跃了课堂,同时又领悟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今后还要在教学中多探索更好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乐学!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以这一课课前预习和课后扩展练习为例,让学生查阅资料自己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通过检查我很惊讶,有的学生给拿来了简报,有的学生从网上下载了资料,有的则拿来了十万个为什么,从花生的播种到花生的使用价值应有尽有,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还要进行有的放失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