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鹬蚌相争教学反思范文

马振华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1

  在执教《鹬蚌相争》的第一次试课后,感觉自己在课题的引入及生字的书写指导这一环节过于琐碎了,用了二十几分钟的时间,下课后也感觉生字教学的时间分配过长,在课文题目引入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读着这样的题目,你能知道那个字最能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由此擦亮课文“争”这个眼睛。顺势引导学生:围绕着“争”这个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学习寓言故事也要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学习,我们本节课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争”,课下经过学段组长学科组长的.指导下做了修改,因为这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不是很分明,这样的设计不能直奔主题,显得很纠结就删去了。另外因为是从课外选的文章,所以将生字的教学改为了生字词的认读与积累,这样不仅夯实了语文实践,还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为讲故事做好准备。经过指导在第二次试课中,时间分配好了很多,能够比较合理的分配时间了,课堂预设内容也按时完成。但是这次试课后大家感觉还是寓言的味道不浓,怎样指导学生把故事讲有趣?这成为了新的突破点,我接纳了微娟的建议,将设计分为了:

  板块一:字词梳理。

  板块二:抓关键词,练习把故事讲清楚。

  板块三:想象情节,练习把故事讲有趣。

  字词梳理大概用了十分钟,剩余时间都用作讲故事上。引导学生说出要想把故事讲好,就好先读好。接下来是抓住关键词,把故事讲清楚。孩子们也能准确的找出关键词,只是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环节,我没有引导好,也是自己没有做好支架,导致出现了干启不发的情况。本想以“相持”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鹬和蚌在不同时间是如何的争执不下,互不想让的,可是当我引导学生:看着这个词语,你的脑海里出现了鹬和蚌怎样相持的画面?学生出现了不知所云的空白,我赶紧补充道:早晨,当太阳升起时鹬和蚌——相持着,中午?学生没有按我的预设说下去,而是先说了早上,紧接着就说他们一天都这样相持着。我当时也很慌张就直接带过去了,其实这里可以继续引导,渔翁毫不费力的得到了鹬和蚌,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由此想象开去效果会好些,这里还可以借鉴俞校长的建议,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看到鹬和蚌这样相持不下,河里的小鱼都看不下去了,冒出头来劝告他们说:————这样学生的想象之门就很容易打开了。另外,突出寓言本体味道上还要加强,指导讲述的品质,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这几个方面还要下功夫学习。

  这一节课上下来,有收获也有遗憾,我将在今后得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不断提升。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2

  《鹬蚌相争》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文章虽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但蕴含的哲理却非常深刻。由于文言文语言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故事也离孩子的生活比较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究文本就是我这节课面临的最大挑战。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首先,机智幽默的课堂评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的表现,对于学生的发言能及时予以准确、风趣的评价。如当学生说:“我想把它们(鹬和蚌)送到动物园去。”我打趣道:“真是一位善良的渔夫!我看你应该改行去做动物保护者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评价及时到位,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读写结合,让寓意在对话中自然呈现。感悟寓言的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常的做法是在学生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之后,说一说自己懂得了什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落入俗套,而是设计了一个练笔的环节:在被渔人带回家的路上,鹬和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带着自己的想象把它写下来。有学生写道:“非常后悔,它对蚌说:要是‘我们都能互相让一下,就不会被渔人捉住了……’”然后,我又引导学生:“作为一名旁观者,你有对它们又有什么忠告呢?”学生说道:“做人应该懂得谦让。”这样,寓言的寓意已经是不言自明了。

  其三,沉着应对课堂突发事件。在板书“渔翁得利”一词时,由于疏忽误写为“渔翁得力”。学生特别善于发现老师的失误,很快就有学生发现并指出来。开始我也感到非常尴尬,连忙纠正自己的笔误。就在纠正错别字的时候,我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并找到了“化险为夷”的办法:“同学们,其实两个“dé lì”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如果说一个人干事很得力我们用第一个,如果要表示得到利益就应该用第二个。”这样的处理,使得这个小失误变成了即兴的同音词辨析,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机智。

  总之,本节课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各项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