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莉落

正负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展示了一组洪灾肆掠的图片,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警戒水位线,然后教师再呈现某市8月1日至7日的水位记录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8月2日至5日的水位都达到或者超过了警戒水位线,其余几日的水位都低于警戒水位线;细心的学生还发现只有8月2日的水位高于历史最高水位。此时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警戒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的理解,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已经比较深刻,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再鼓励学生以0米为0点,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水位变化情况并标出警戒水位就不是什么难事。

  然后教师出示8月1日至7日的水位统计表,让学生用正负数来记录每天的水位变化情况,并以8月1日和2日的水位作范例尝试填一填,学生很快得出8月1日的水位是41.80米,记作高出警戒水位-0.20米, 8月2日的水位是42.60m米,记作高出警戒水位+0.60米,再让学生说说每个正负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表中的数据理解: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0.2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低0.20米;+0.6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高0.60米,然后再填其他值,学生通过填和说,体会到了“0”的相对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以警戒水位为0米,画出折现统计图,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两幅图的形状是一样的。

  有了以上的铺垫,再让学生以历史最高水位为0米记录每天的水位变化,画出折现统计图,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再次体会到“0”的相对性,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三幅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谈谈有什么想法或者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形状(即水位变化趋势)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点是每幅图的参照标准不一样,第一幅折线统计图是以0米为标准,第二幅是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画的折现统计图,第三幅是把历史最高水位看作0米作的统计图。学生通过数据的比较还发现,虽然每次的0点不同,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变,因此折现统计图的形状是不变的。

  整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不同参照标准下的水位变化情况,能说说每个数实际表示的意义,体会“0”的相对性,感受到在研究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人为规定0点。难点在于比较三幅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画了三幅折线统计图,学生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每次都要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它的意义在哪里?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学生的困惑终于解开了,明白了画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就是要体会不同参照标准下画出的图变化趋势一样,是因为每个数的相对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0点不同而已,从而深化学生对“0”的相对性的理解。

  整堂课的设计比较清晰有条理,每个环节的过渡比较自然流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0”的相对性,会用正负数记录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能说出实际表示的意义;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感受深刻。可是整堂课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只知道了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一样,却没有深入细致讨论不一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虽然教参建议这个讨论不作为基本要求,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遇到类似问题,由于在课堂上没有将此部分深入处理,学生在练习时就说不出深层原因,回答比较浅显,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外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也要多注意,课堂节奏的掌握还要教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训练提高,本节课也正是因为时间上处理得不是很准,才使得最后环节的讨论没有时间深入渗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学习多思考多请教,争取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