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第三册《小鹰学飞》一课中,老鹰在评价小鹰是否会飞时,用了两次“还不算会飞。”同样的句子,读法是否相同呢?为了让学生有所感悟,我首先让学生熟读了含有这两句评价的1—4自然段,弄清老鹰分别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读后的感受:第一个“还不算会飞”强调的是什么?第二个“还不算会飞”又是强调的什么。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小鹰只比打树飞得高,根本不能算会飞,因此,老鹰的意思是说小鹰根本不能算会飞,朗读重音应落在“不算”上面。而第二次小鹰已经飞得比大山还高了,可以算得上会飞了,只是距离搏击长空得本领还差很远,所以老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鹰还不能算真正会飞,是在前一句话的基础上的评价,因此,朗读重音应在“还”这个字上。一番讨论之后,学生纷纷体会到了句子虽然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是截然不同的,朗读的语气也应不同。带着对句子的理解,学生再次投入到朗读中去,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读出了老鹰语重心长的语调。
经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且掌握了如何读准语气语调的方法,那就是,边读边悟,以悟促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说话、朗读、想象、质疑、争辩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具体说来有如下特点:
一、通过朗读张扬个性。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朗读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综合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朗读能力还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老鹰对小鹰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小鹰学飞的刻苦,在教学过程中,我抓准时机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表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赛读、挑战读等形式仔细品读老鹰和小鹰的话,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解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由于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二、通过提问演绎精彩。
在讲到老鹰第二次的“还不算会飞”时,提出一系列问题: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还”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与前一个“还”有细微差别吗?老鹰心里会怎么想?再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回答,通过此环节,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设下线头,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又如在讲第六自然时提出:望着上空盘旋的鹰,小鹰会想什么?它会怎么去做?这个问题的空间较大,学生完全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三、通过活动感悟寓意。
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体验“小鹰学飞真刻苦”以及更进一步体会“学无止境”的寓意,我设计了不同环节中的几种学习活动:
㈠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导读三、四自然段时,因与前两段结构大致相同,因此这时可半扶半放伴随着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心态。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别人的长处还会潜默移化地影响一些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把书读“活”的好处,使其个性不断完善。
㈡小组学习。
它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 在总结课文时,我设计了分组讨论交流:
⒈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⒉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可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⒊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学习的名言。
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因此在这个环节,效果不是太好。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训练,让每一个人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成果。
这是一篇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童话故事,文中小鹰与老鹰各自语气与心境对比很明显,很适合孩子分角色朗读。在指导他们有感情朗读课文这块,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借提示语揣摩人物心情。我出示提示语,让孩子反复读读,进行理解。然后问孩子们:小鹰为什么高兴?老鹰为什么摇头?孩子们在理解童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正确解答。然后让孩子们试着读读这几句话,让孩子们感受一下小鹰的高兴、满足、得意和老鹰的心情。接着,我让他们就学着用小鹰的口吻得意地说这句话,加上动作表情。这下,效果好多了,表情丰富了,语言也到位了。再次,表演故事 。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他们个个进入角色,在表演中,学生对角色的理解更到位了,朗读也更生动了!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课文生动有趣,富有动作性,激发儿童进入角色,动手动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起行合理想象。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识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和言语交际经验。我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抓朗读训练时,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悟意。
在课堂中我让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结合挂图、板画,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引导学生想小鹰这时会怎么想呢。再结合文字“高兴”、“喊”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的高兴、满足的心情。这时候,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
这节课我利用文中重点词,让学生的读读、演演来调动他们全员参与,从动口、动手、动脑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到“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学生加大了动作的力度,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表演,悟出“鼓起劲”与“拼命飞”的含义,这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爬上山顶”,“游到对岸”,“爬灯塔”,“跑了好几圈”都会急促地喘气。学生的话语闪烁着个性与创新的光彩,而且还情不自禁地喘起气来。最后,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课堂中我设计“孩子,你往上看!老鹰是想告诉小鹰什么?”“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驱逐学生的想象,达到悟理的目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本课时的设计,意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挂图板画再现情境,渲染气氛,在情境中感情朗读,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说话、朗读、想象、质疑、争辩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具体说来有如下特点:
1、通过朗读张扬个性。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朗读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综合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朗读能力还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老鹰对小鹰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小鹰学飞的刻苦,在教学过程中,我抓准时机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表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赛读、挑战读等形式仔细品读老鹰和小鹰的话,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解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读者对读物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于同一段内容,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要“蹲下身来”充分尊重他们的见解与观点,切不可强求统一,引导他们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由于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2、通过提问演绎精彩。课标指出: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教学中,要及时适当地创造条件,营造空间,设计一些问题或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提问中不断增强创新情感,提高创新能力。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具有多种功能。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根据条件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思维流向及心理变化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提问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启发性.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必须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高和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讲到老鹰第二次的“还不算会飞”时,提出一系列问题: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还”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与前一个“还”有细微差别吗?老鹰心里会怎么想?再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回答,通过此环节,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设下线头,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又如在讲第六自然时提出:望着上空盘旋的鹰,小鹰会想什么?它会怎么去做?这个问题的空间较大,学生完全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但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大都一致,也许是我无意中已经把答案灌输给了学生。
3、通过活动感悟寓意。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体验“小鹰学飞真刻苦”以及更进一步体会“学无止境”的寓意,我设计了不同环节中的几种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自主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在导读三、四自然段时,因与前两段结构大致相同,因此这时可半扶半放伴随着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心态。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别人的长处还会潜默移化地影响一些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把书读“活”的好处,使其个性不断完善。
(2)小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在总结课文时,我设计了分组讨论交流:
a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可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C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学习的名言。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因此在这个环节,效果不是太好。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训练,让每一个人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成果。
《小鹰学飞》是一篇童话体课文,叙述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的故事,通过学习让学生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根据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设计。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次。这个环节有部分同学没有很好地去读,只是读了一次。不过还是有好多同学能够在读得过程中停下来认真地去读了课文。再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这个环节基本上做的不错,都能去动手划出生字、生词。并且有大部分学生能把划住的字词反复地读了几次。这为下一步生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生字分为几步:一是自己看上课文后面的带拼音的生字认读,二是自己认会后同桌看上没有拼音的生字互相指认,如果遇到不会的,同桌要互相帮助,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三是4人小组学习。教师给每组发生字、词卡片。还是同桌互相指认,接着组长要逐个让组员过关。这个环节有些小组长组织的不太好,完成速度较慢,浪费了点时间。检查小组学习的情况。抽每组一个人认读,基本上学生都过关了。不过在组词时学生发言有点随意,有些学生不注意听别人的,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感觉影响了整体的学习。由于在小组认读生字时较多地占有了时间,因此最后写字的环节完成的很匆忙。先让学生看着生字自己书空写字,再认真观察看哪个字比较难写。最后学了一个字“旋”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说出应该左窄右宽,方的横要短点,再向上稍斜点,右边的第三笔是横钩。然后在书上描红,本子上写2次。最后小组检查写的情况。总的来说,这节课更应该让学生自己采用多种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24字模式。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会继续转变思想,多向新、老教师学习,让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大一些。
语文教材《小鹰学飞》这一课,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是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尽头,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课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虽然有了学习“一、二两次飞行”的经历,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词句,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这两点:
一、融情入境,培养语感。
阅读能力从何而来?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紧扣“已经”“真的”“总算”等词深入体会小鹰此时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小鹰的心情。片段中我通过和学生演读,让孩子们深切小鹰急促地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通过孩子主动的参于,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达到“入境悟情”的教学境界,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我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信任学生,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中,激活学生的个性,触发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和同学对话过程中积极情感的积淀,使之融入文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而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课堂便是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准时机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表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多种读的形式仔细品读老鹰和小鹰的话,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解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读者对读物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于同一段内容,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要“蹲下身来”充分尊重他们的见解与观点,切不可强求统一,引导他们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由于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
比如,课堂导入时,我根据学生回答,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对大树、高山、白云进行了简单勾勒,一目了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参与近来,我还准备了老鹰和小鹰的图片,根据故事发展,请学生动手贴于相应位置。最后,当小鹰看到还有几只鹰在盘旋时,利用多媒体显示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抓住“已经”“真的”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当中。课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虽然有了学习“一、二两次飞行”的经历,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词句,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融情入境,培养语感。
阅读能力从何而来?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紧扣“已经”“真的”“总算”等词深入体会小鹰此时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小鹰的心情。片段中我通过和学生演读,让孩子们体会小鹰急促地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通过孩子主动的参与,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达到 “入境悟情”的教学境界,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我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信任学生,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中,激活学生的个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而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课堂便是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准时机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表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多种读的形式仔细品读老鹰和小鹰的话,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解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读者对读物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于同一段内容,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要“蹲下身来”充分尊重他们的见解与观点,切不可强求统一,引导他们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由于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颇为得意的课前准备,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成了我为《小鹰学飞》精心构建的颇为美丽的“天空”,从而忽略了“鹰”这种天空的霸主,只要气候、地理环境适宜,它都可以自己不断地往上飞! 学生,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学校举办“语文评优课”,我将上一堂课,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那篇《小鹰学飞》。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先给这次公开教学定下一个指导思想:“在情景中体验文章”引导学生把小鹰的3次学飞读好。在此思想指导下,我给这堂课定了一条纵线:“小鹰说了什么?老鹰是怎么教育他的?”让学生始终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围绕这一条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先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先读。例学“小鹰的第一次飞”,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先自学,把句子读通读顺,交流汇报;我还精心设计了图片,给他们以直观展示,哪一句、哪些字词都考虑全面,尽量不空漏多余,不旁逸斜出;接着总结三次学飞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尽;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来一个现场课本剧。
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课堂,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不安,毕竟是新教师,经过几位导师的讲评,我的这份感觉变得清晰起来。
经过导师的点评,使我一下豁然开朗:课文中“有很多东西”,我忽略了。
第一、基础知识的巩固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了简笔画边问,“小鹰跟着老鹰飞到过哪些地方?”边出示小鹰飞过的地方。同学们齐声说“大树、高山、高空”,然后我就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其实这时可以进行看图写字训练,对知识进行巩固。知识的巩固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低年级就应该抓起,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贯穿的两个问题,其中一个:“老鹰是怎么教育它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妈妈”更加适合,更加感性点,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老鹰那种作为妈妈的严格及对孩子的爱,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课文。教学是机动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很特殊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语言对于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注意组块教学在最后我们进行总结时很多学生都提到了我事先想好的成语,但是有一个学生说了一个我没有想过的词语,当时,我心里登了一下,没有想象中答的,怎么办?可是时间不让我多想,我问学生:“这是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学生答:“是从后面的练习中。”后来我看了一下,其实我当然可以把课文与后面的练习结合起来教学,教材的编排顺序只是给我们做参考的,学生是活的,教学更加要机动。
第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渐渐地,我感受到,其实我为《小鹰学飞》所做的精心设计,恰恰有些部分成了砌在自己和学生间的一堵“教”与“学”的墙。我最后的出示相关词语都是那些我定好的模式,“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强调了一个思想,其实有的学生也有可能觉得小鹰已经会飞了,不要给他们一个定式,应该给他们想象的空间。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导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语文教材《小鹰学飞》这一课,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是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尽头,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同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下三点展开教学:
一、示范引领,培养语感。
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何而来?最重要的就是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这篇课文以对话形式展开,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不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不太能分清人物的语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人物的语言,这样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然后紧紧围绕人物的对话以读为主,紧扣“已经”“真的”“总算”等词深入体会小鹰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心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和学生演读示范,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小鹰急促地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的情景,再通过孩子们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进一步体会小鹰的心情。最后,让学生表演朗读,这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是对文本的理解性阅读。把自己当成小鹰的同时,也从小鹰的身上学到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越飞越高。通过孩子主动参与,角色体验,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吸收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朗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交流、边读边演中理解词语,朗读感受,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中培养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二、品词析句,想象补白。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鹰的好学,我抓住“拼命”“盘旋”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补充文章空白。“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鹰,你是怎样拼命向上飞的?”有的孩子说:“翅膀累了,也不停下来,继续向上飞。”有的说:“累得满头都是大汗,还在向上飞……”这样的补白,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合理的想象,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拼命、盘旋”等词的意思,再放到句子中进一步朗读体会,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文章的内涵,即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三、图文并茂,激发兴趣。
直观的形象更容易吸引孩子。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除了用多媒体课件以外,还用了大量的简笔画进行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始导入时,我根据学生回答,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对大树、高山、白云进行了简单勾勒,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参与近来,我还准备了老鹰和小鹰的图片,根据故事发展,请学生动手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最后,当小鹰看到还有几只鹰在盘旋时,利用多媒体显示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总之,整个课堂都我都以学生先学,小组互学为主,交流时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交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得更深入,读得更充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执教完《小鹰学飞》第二课时后,我认真听取了师傅奚校长和二年级各位老师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就整堂课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如下反思:
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一、二小节;半扶半放指导三、四小节;演读五、六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鼓起劲”、“急促地喘着气”等词语,学会用“已经”说话。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反思一:应适当进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一、二小节时,我让学生边读边划出小鹰和老鹰的第一次对话,然后抓住“我已经会飞啦!”这个关键句让学生体会小鹰飞上大树后的心情,引导学生做一只高兴的小鹰,读好这句话,从而读好老鹰与小鹰的对话。教材三、四小节与一、二小节句式相同,因此我采用“半扶半放”,让学生学着学习一、二小节的方法去学习。但是,在学完一、二小节后应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比如:该如何边读书边划出对话?教师适时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
反思二:句式对比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自然段)时,我采用男女赛读、小组赛读的方法,试着放手让学生朗读。这一环节设计有些粗糙,如果能对重点句子“我真的会飞啦!”加以指导,设置两个对话即“我已经会飞啦!”和“我真的会飞啦!”的句式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小鹰从“已经”会飞到“真的”会飞的心情变化过程,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
此外,在学习课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时,我设计比较两个句式“这下······我总算······会飞了吧?”和“这下我总算会飞了吧?”来让学生体会省略号的意义,感悟小鹰说话喘气,上气不接下气的那种累。如果换成三个句式的比较:我已经会飞啦!”、 “我真的会飞啦!”和“这下······我总算······会飞了吧?”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小鹰心情的变化,为接下来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反思三:朗读指导应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教材中的重点对话如:“我已经会飞啦!”、 “我真的会飞啦!”和“这下······我总算······会飞了吧?”这些句式,可采取开火车的形式撒网式指导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这样就不局限于个别学生,便于教师掌握基本情况,扎扎实实将朗读训练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学新手,我需要不断学习和刻苦钻研,好好把握每一次上教研课当成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中教、在教中反思,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能手。
九月二十八日,是我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课,也是师傅这学期对我的第一次指导,上完这篇课文,认识到了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接下来我说说对这节课的具体反思:首先,《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语文的一种体裁,但是很遗憾,由于我的疏忽我并没有将这一知识教给我的学生。记得之前教研员曾说语文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其本身具有的特点,而不是一味的去讲大道理,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做的不到位。对于童话故事的强调还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也是我的一个老毛病,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的语速一直偏快,导致学生跟不上我的思维,还有就是听课的老师也不是很容易跟上我的节奏,这一点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应该慢慢改正形成习惯的。第三,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备课,不是所谓的将教案设计出来就结束了,而是要吃透文本,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每个字,每个词语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应该是教师先弄懂,不然在课堂上会很容易误导学生。比如,在这节课上,我对小鹰到底飞了几次?是三次还是一次呢?我没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还有老鹰对小鹰说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到底是鼓励的还是不满意的?语气是低沉的还是和蔼的?这些方面我都处理的很粗糙不到位。第四就是对课文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这段教学不够,也就是这篇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由于时间紧迫,我基本上是直接呈现给学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也许学生还没怎么弄明白这几个成语的意思我就已经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匆匆进入生字的书写指导了。
所以,总的来说,《小鹰学飞》这篇课文的教授是比较粗糙的,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改正这些缺点,争取进步。
《小鹰学飞》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文中小鹰与老鹰各自语气与心境对比很明显,很适合孩子分角色朗读。
在指导他们有感情朗读课文这块,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借提示语揣摩人物心情。在对话过程中,作者很细心地给孩子们用上了很形象的提示语,方便孩子揣摩角色心理。如: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老鹰则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当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当小鹰飞到了更高的地方,它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等等。我先出示提示语,让孩子反复读读,进行理解。然后问孩子们:小鹰为什么高兴?老鹰为什么摇头?孩子们在理解童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正确解答。然后让孩子们试着读读这几句话,让孩子们感受一下小鹰的高兴、满足、得意和老鹰的心情。有些孩子读得还是可以的,但是,我发现,没有生动表情的辅助,孩子们尽管理解了,但是语气就是达不到那种效果。后来进行提示语的引读,朗读效果好多了。
其次,忆平日生活想象表情动作。我问孩子们:平日里,当你学习取得好成绩时,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孩子就是孩子,被问到了自己,劲头挺足的,纷纷举着例子告诉我。我又问:那你现在就是小鹰,当你能飞了,尽管只飞到了大树的上面,你会怎么高兴和得意呢?孩子们有的做着表情,有的做着动作,纷纷诠释着自己理解的得意。嘿嘿,挺有意思!于是我让他们就学着用小鹰的口吻得意地说这句话,加上动作表情。这下,效果好多了,表情丰富了,语言也到位了。后面的环节也是这样启发,孩子们经过一遍遍的朗读,不仅把语句读熟练了,同时感情也出来了。
再次,入境表演表达生动故事。最后的情境表演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我和他们一起表演着,我读旁白,男生是老鹰,女生是小鹰。大家都进入了角色,玩得挺高兴的。这种表演,让孩子们更放开了,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更到位了,在故事表演中的朗读也更生动了!
语文教材《小鹰学飞》这一课,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是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尽头,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抓住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小鹰三次飞行时不同的心情。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高兴、喊、已经、啦”这些词,结合图片、动画,再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小鹰当时高兴、满足的心情;在教学第三段时,又通过朗读,抓住“又高兴、喊、真的”等词语体会小鹰此时自满、得意的神态;在第五六段时,让学生抓住“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急促地喘着气”让学生体会小鹰在老鹰的两次教育下,已经有点谦虚了,对于自己是否会飞也存在疑问了。经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且掌握了如何读准语气语调的方法,边读边悟,以悟促读。第二抓住小鹰三次学法,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的道理。让学生看着板书,回想小鹰三次学飞时说的不同的话以及老鹰的话,体会到小鹰在不同的高度时的态度以及老鹰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小鹰在老鹰的教育下,变得虚心好学,明白学习是永不止步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永远前进,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但是在教学时,没有进行学法的指导,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实在复习完词语后,就可以向学生提问:课文中的小鹰一共学了几次飞行?第一次学得怎么样?然后提醒学生句子中的标点符号的变化,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品位,老师还可以适当地补充、引导、纠正。特别是小鹰第三次飞行时说的话,只引导学生知道人在什么时候会“急促地喘着气”,并没有让学生试着“急促地喘着气”来说说小鹰的话,个别指导不到位。还有一点是老鹰的话“孩子,你往上看!”对于这句话,我在备课时也没有在意,只是一带而过,其实“孩子”这个字在这句话,这个氛围中有很多种含义,有表扬、赞许、夸奖、希望、安慰、高兴、满意……因而老鹰的这句话也并没有好好指导朗读。
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板书的内容比较少,我只写了“大树的上面、白云的上面、更高的地方”,好像给人的感觉是只有骨头,而没有肉,最好再把老鹰和小鹰说的话写上去,比如加上小鹰的话“喊、喊、说”,老鹰的话“不算会、还不算、往上看”,这样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概括上去了,板书比较丰富了。飞呀飞教学反思蝶儿飞飞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四个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3、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生字卡片正音,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自由轻声读,读通句子;
4、再读课文,划分自然段,思考小鹰在学飞过程中一共说了几次“自己会飞了”,是怎么说的?
5、指名分自然段读,思考小鹰说这些话时到底学得怎样?老鹰怎么回答的?
二、学习小鹰第一次试飞(第一、第二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小鹰飞到大树上)小鹰怎么说?〈体会“高兴”、“喊”、“已经”等词的含义〉读出高兴的语气。
2、老鹰是怎样回答的?老鹰为什么这么说?感情读老鹰的话(亲切、和蔼)
3、齐读、男女分角色读。
三、按上述方法,带着三个问题学习小鹰第二次试飞(第三、第四自然段)。
1、小鹰怎么说?
2、老鹰怎么回答?
3、老鹰为什么这么说?
四、同样带着三个问题学习小鹰第三次试飞(第五、第六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朗读。
教师注意重点词的理解。
“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不但描述了小鹰用出全身力气刻苦练习飞行的样子,而且说明越往高处越难飞。
“飞呀,飞呀”是说小鹰反复地练飞,“急促地喘着气”是说快而短促地喘着气,可让学生来表演,体会小鹰由于刻苦练习而练得很累,连呼吸也变得快而短促了。这时,小鹰用探问的语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用肯定的语气说明它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不仅提高了飞行本领,而且变得虚心了。学生表演朗读。
老鹰对小鹰的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小鹰再往高处看。小鹰看到更高处“还有几只鹰在盘旋”,“盘旋”是环绕着飞的意思。这说明鹰还可以飞得更高,也就是说,飞行的本领是没有尽头的,因而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
五、朗读全文。
1、齐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体起立,自由表演读。
六、联系实际谈体会:
小朋友,你们在学习新本领时,也像小鹰遇到过困难吗?你们是怎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各自交流谈体会。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挑两个典型事例在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在讲《小鹰学飞》时,我先让学生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然后按照小鹰第一次飞行、第二次飞行、第三次飞行的顺序进行“串讲”,中间用巧妙的联结语进行过渡,这样安排,既简洁又实用。安排好大体框架后,剩下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感悟课文了。分析课文,不是解剖课文,而是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把握课文,在讲小鹰的三次飞行时,我都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从宏观上感悟小鹰是否会飞行,以及小鹰每飞一个高度时的心情,再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出最能体现小鹰心情和小鹰不怕困难继续向上飞的词句,从微观上感悟小鹰的心情以及小鹰的精神。低年级的课文浅显易懂,在分析课文时,不能讲的太多、太深,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感悟到课文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然后再让他们通过个性化朗读把他们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小鹰学飞》这一课,可学的精神很多,例如,虚心好学、不能骄傲自大、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学无止境等等,每一个学生学了这篇课文都能读出些其中的精神。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书中的精神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