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含义》教学反思范文

王明刚

《规律含义》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P85的例一及“做一做”,练习二十1、10。

  一、理解本课教学内容及其在教材中的作用。

  “探索规律”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其中第一学段要求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但是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课作为“探索规律”的起始课,关键在于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开始“关注”“规律”的含义,让这些给予人美感的有规律的实物去引出最简单的规律(颜色、图形),通过让学生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的“核心”(重复出现的一组)、创造规律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从而为后面的“找”规律(图形和数字的简单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数组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打好基础。作为小学阶段的关于“探索规律”的起始教学,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把握教学重难点,落实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教学的教学任务,我把整个内容分为四个活动流程:拍手感悟规律(动手1)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动手2)欣赏规律

  创造规律(动手3)。整堂课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学生的听觉(活动一拍手游戏)、视觉(观察联欢会的现场布置:彩旗、小花、灯笼、学生队形的`排列)结合在一起动手操作和探究(圈出图形规律的核心、设计有规律的图形)、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图形的规律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中的逻辑美。还有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起点,没有生硬的将规律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在活动一探究彩旗的规律一个环节,很多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它的规律。教学时就应预知到这些,于是并没有让孩子们上来就说出来,而是让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办法把眼中所看到的规律让其他人也能看出来。这个环节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从学生出发,在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层次,为本课新授的关键点。接下来的一个难点就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去描述所看到的的规律,这一环节在教学中的实施略显得有些单薄,一味的叙述使得之前活跃的课堂气氛稍显沉闷,但是这个环节的作用是在“圈、画”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规律书面化,也是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一组”的规律性排列的重要性,突出核心,加深理解。

  三、相关问题思索。

  1.教学资源过于依赖教材。

  本课的教学情境都是围绕“六一联欢会”的场景出发,仅仅这一个场景中出现了4组有规律的图形,虽然这四个图形的处理既有新授又有练习,但是还是会存在重复的部分,显得稍显单调。

  2.教学生成没有及时把握。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该意识到遵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状况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现场的教学环境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学生的座位摆放、我当天所穿的条纹服装、教室上方的灯……,这些资源实际上要比课前设计的课本上的图案要来的更加真实。如果及时的拓展到现场的这些规律,那么课堂就会更加真实,学生对“规律源于生活”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更会促进学生们今后在生活中去寻找规律、运用规律。

  3、练习稍显繁冗,虽形式不一,但还是显得有些多,导致活动四的动手创造规律落实不够到位。

  虽然练习的形式有所不一,但是每一个图案的规律让学生们去说一说就会需要一些时间,关键是在这样的活动性、操作性强的课堂来看就稍稍显得有些限制了学生。书本的练习过多挤压了生活中的练习时间,作为教师来讲还需广开思路,拓展眼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要真正为学生建立起学科与生活的桥梁,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真实化,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真实的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贴近所有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