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的教学反思

刘莉莉

黄山奇松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展示了黄山奇松的“奇”,这也是课后练习的重点,所以我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主要通过第二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感悟“奇”,当小导游介绍“奇”,从课本中提到的三大名松之“奇”说到没有详细介绍的其他松树。在此过程中同时学习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采用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学的方式来进行。“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这一问,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重点在第二问:“这些奇松“奇”在哪儿?圈画出相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其实,在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练习朗读的时候,很多同学指出过哪些词语需要读好,还说明了原因,当时举手的人非常多,说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果不是最后需要练习完整的朗读,能够说上一节课。所以,为了控制时间,我第二课时的这个问题没有让学生写批注,只让他们进行思考。虽然第一个起来回答的同学就把三棵松树的奇特之处都回答得很完整了。可是,举手的同学并不多,可能来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有的同学紧张,没敢举手。课后询问了几位同学,确实有这个原因。如果之前设计了让他们写批注的环节,也许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大胆地举手发言。

  在“争当小导游”的环节中,同学们的'讨论还是比较热烈的。我注意到一开始,学生基本上都是照着课本在背,就在个别指导时提醒他们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话,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导游,描述的时候也不必照着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松树的奇特之处讲出来就可以了。我首先让一个经过个别指导的学生来回答,他能加上自己的话:“大家好,我是黄山的导游……”说明刚刚的指导对他是有效的。回答完毕,我及时进行了评价,尤其表扬了他能够用自己话进行描述。然后,我又请了几个没有经过个别指导的同学,他们都能够学着刚刚的同学加上自己的描述性语言。这样,对前一位同学的评价信息在其他同学身上也起了作用,达到了效果。一位同学在介绍的时候还加上了动作,俨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在给游客们介绍黄山的代表。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奇松,我又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以及想象,给大家介绍黄山的其他松树。在学生介绍的时候,我针对他们的回答都分别给予了评价,学生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评价信息,回答得一个比一个精彩,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的讲述为主。只要我们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他们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甚至给我们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