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人家的公鸡啥人猜》教学反思范文
我园准备进行青年教师会课比赛,接到通知就开始寻思着上什么活动比较合适呢?
无意间我在浏览儿童节目的时候,发现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粤语童谣,当时我就想:如果把它用苏州话读出来应该也别有一番滋味吧?所以我就构思了一节中班童谣活动。在试上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当我用苏州话“小朋友们好”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他们只是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因为平常上课我们都是用普通话的,而童谣是用苏州话说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土话”,他们觉得非常新奇。因此,我更加肯定了这个选材,只是在具体活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改善。
在中班的试上活动结束过后,我总觉得整个活动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我需要一个契机将孩子们的兴致一下达到高潮。经过和周老师还有徐老师的商讨,我决定在童谣的学习中,加入响板的节奏,使整个活动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付诸行动,在淘宝上买了足够的响板,等响板一到,我就再次在修改的基础上进班试上。不出所料,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既要学习童谣,又要有节奏地打击响板的确有一些难度,所以我们将这个活动定位在大班上学期。
在正式上课结束以后,自我感觉整个活动的过程非常顺利,孩子们的情绪很高,和我的`互动也非常配合。整首童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孩子们几乎都已学会。配合童谣的游戏部分孩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响板是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不常用的道具。所以孩子们感到非常新奇,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它了。但是我总觉得我并没有完全充分发挥处响板的作用,有点蜻蜓点水,应该把响板继续延伸下去。比如在游戏的时候,可以让一部分孩子打响板念童谣,一部分孩子玩童谣游戏,然后再交换。这样一来让孩子们继续练习打响板,二来活动纪律会比较好。
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真正的结束,而应该是教师进步的开始。